浙江在线4月21日讯(记者 王璐怡)“在写‘第一视点’报道中,你是怎么做到既有感情又有理论?在宣讲中如何平衡?”
“‘第一视点’报道的标题特别新颖,我想请问老师,我们在准备宣讲稿时如何起一个好标题?有没有技巧可以分享?”
“现在都强调用户导向。宣讲怎么像‘第一视点’报道那样,做到用户喜欢?”
……
互动环节,提问停不下来。4月20日,浙江省青年理论宣讲骨干培训班上,台上老师刚作完解答,就有学员迫不及待抛出新问题。
开设理论宣讲培训班,是我省培养打造高素质理论宣讲人才队伍的“常规动作”。培训年年有,次次有新意。今年,主办方精心筹备,“第一视点”成为培训最亮眼元素。
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浙江二十余年来的实践探索彰显了科学思想的巨大魅力,用浙江的发展实践来讲好党的创新理论是浙江宣讲工作的落点所在。如何让理论传播走“新”又走“心”,困惑着许多青年宣讲员尤其是90后、00后宣讲员。
“第一视点”成为破题关键之一。“第一视点”是浙江推出的新思想宣传品牌。去年8月开始,在省委宣传部指导下,浙报集团、浙江广电集团开设“第一视点”专栏,通过创新新闻报道方式,循迹溯源,深入讲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故事,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呈现浙江贯彻“八八战略”的生动实践。目前栏目共刊发40余篇主题稿,传播量超9亿次,已成为当下大众了解浙江发展、学习新思想的一个重要窗口。
此次培训,“第一视点”相关稿件汇编成册,成为学员的重要教材之一。作为授课导师出现的“第一视点”栏目稿件主创人员,更是赢得高人气。
当天第一个上台分享的浙江日报全媒体深度报道部主任助理沈晶晶,参与过多篇“第一视点”栏目稿件采写。对于怎么讲好总书记的故事、讲好浙江故事,在半年多的摸索中,她已有自己的心得。
“关键就是要抓好典型故事、典型人物,同时把亲身经历放进去。”她分享了采写余村稿的经历。安吉余村是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地点,家喻户晓。
老典型怎么讲出新故事?又如何超越过去的报道?七分靠采,三分靠写。她和同事在余村蹲点调研了两周,采访了至少三四十人,才掌握了一些生动细节。
“写的过程还要打开格局,不仅仅是写一个村。”她说,余村代表的其实是浙江乃至中国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故事,“要写出一篇好的宣讲稿,这些‘第一视点’的采写经验值得借鉴。”
“宣讲,本质是观点和内容输出。”浙江卫视新闻中心创研部副主任蒋铼的开场直切主题。在她看来,一个好的宣讲一定是高质量的输出。
参与“第一视点”报道,她的收获是“讲故事比一般地讲道理更吸引人。”
这也是她想和台下的青年宣讲员们重点分享的。做宣讲和做宣传一样,怎么讲好故事,是留下观众的关键所在。结合参与制作的《第一视点丨让城与乡比翼齐飞》《第一视点丨民之所盼 我必行之》等视频报道,她进行了案例分析。
“今年是浙江统筹城乡发展20周年,浙江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20周年,这些视频报道都可以成为你们接下来宣讲的内容和素材。”蒋铼表示。
精彩的分享,让不少学员直呼干货满满。
提问环节,大家踊跃举手,问题一个接一个。两位老师或分享自己感受或传授经验技巧,一一回应作答。
两个多小时转瞬而逝。下课了,两人仍被学员们的热情包围。来自庆元的宣讲员朱琳鹏第一时间申请添加了沈晶晶的微信,“课堂内容来不及记,回去还要再消化吸收。有了老师微信,接下来也能第一时间学习‘第一视点’最新文章。”
去年刚参加工作的长兴乡镇干部张谛,对蒋铼分享的有关平安主题报道印象深刻,“短短几分钟,实际是两个机位拍了一天的成果。做好宣讲,把故事讲好,我们也需要在一线下足功夫。”
“宣讲不是理论的复读机,也不是朗读器,理论宣讲如何入脑入心?就是要生动,要与你有关,与我有关,要写实,要真实,才能有启发和共鸣。”00后talker、浙江大学研一学生王思晨说,从写到讲,“第一视点”已经为理论宣讲作出了生动示范。
据悉,此次全省青年理论宣讲骨干培训班将持续至4月22日。期间,来自全省各地的青年宣讲员们还将参与面对面互动式宣讲技巧培训、聆听由专家学者及省内外优秀宣讲名师带来的专题分享、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等一系列的培训,进一步提升理论宣讲素质和技能。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