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重临为患者把脉。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今天一早,一名50多岁的女患者来到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找八旬老中医牟重临看诊。就诊时,她伸出手说:“您还记得我吗?我这根手指是您医治的。”牟重临点点头,当年救治的小姑娘,如今已为人祖母。
每周一、三、五,是牟重临坐诊的日子。来找他看病的,除了慕名而来的,还有很多老病人。他们中的一些人,得了重病却负担不起医药费,牟重临给他们挂最便宜的号,开“性价比”最高的药。
“他经常这样替病人着想。”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师吕萍说,牟重临开出的方子一般只有10余味,多是不贵的常见中药。
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55年,牟重临在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他对《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烂熟于胸,对一些经典医方的运用也是得心应手。202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牟重临为国家级名中医。
牟重临为村民义诊。
寻得中医瑰宝
牟重临出生于台州黄岩一中医世家,从小受家庭氛围的熏陶开始接触中医。黄岩中医专修班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距离县城60公里的富山公社卫生院。
那时的富山乡,下辖10余个村落,看病取药却只有一个卫生院,算上牟重临,院里也只有两名科班出身的医生。
初来乍到,村民们对这个远道而来的小伙子投以怀疑的目光。他明白,想要立住脚跟,必须加倍努力。最初,面对一些常见病,他还能勉强应付。时间长了,各种疑难杂症冒了出来,他知道自己所学远远不够。
他翻遍身边所有书籍,寻找治病的法子。西医没有老师带,他就自学。中西医、内外科……短短几年,有条件的方法他都做了尝试。
富山乡的村与村之间基本都隔着山,有时永嘉的村民也会请他看病。他常常背着重重的药箱翻山越岭,走上大半天才见到病人。病人重症,他就在床边照料数个日夜,直到病人好转。
原本,牟重临是被父亲“逼着”入了中医的门,而一次出诊,改变了他对中医的看法。
一个台风天,大雨滂沱,山风呼啸,他被两位村民急匆匆地带往一户人家看病。病人下腹阵痛伴随恶心腹胀,查看后发现是右斜疝嵌顿,他连续使用解痉痛止剂等方法,都未见效。当天,卫生院住着一名前来探亲的西医师,他又赶回向对方请教。西医师劝他赶紧送上级医院手术:“24小时内必须开刀,否则有生命危险。”
望着屋外的漫天风雨,牟重临忧心忡忡,20公里的山路,徒步都很艰难,又如何抬着病人奔走呢?他唯有尝试中医办法,配了一张解疝痛的方子,嘱咐病人煎服。
翌日清晨,他在睡梦中被人叫醒,得到消息,患者服药后,症状得到缓解,疼痛渐渐消散。
牟重临向学生们传授经验。
秘方是“熟能生巧”
牟重临将青春留在了黄岩西部的大山里,2000年开始,他坐诊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湖传言,牟重临有家传秘方,功效奇佳。有人当面向他求证,他哈哈大笑,挥手说道:“没有的事,熟能生巧。”
一次重症会诊,让牟重临的学生们印象深刻。一位ICU病人性命危在旦夕,出现心衰竭、肾衰竭、呼吸衰竭、肺部感染等多种症状,仪器已无法准确测量,医生们不知从何着手。牟重临临危受命,为其开温阳、强心之方,恢复了病人的肾功能和呼吸功能。
牟重临常跟学生们提“反向思维”。吕萍遇到过一名头晕的病人,按常规操作,开针对气虚的方子,不见改善。她向老师求教,听完症状,牟重临认为内因可能恰恰相反,并非气虚,而是湿阻,建议她使用温运、祛湿的方子。她依言尝试,没过多久,病人果然好转。
这几年,牟重临提得最多的还是传承。随着年岁渐长,他的使命感越来越重。为了让学生们领略中医的魅力,牟重临特地找了一位中学数学老师请教,将《伤寒论》里的六经辨证用数学几何图解表达出来,直观易懂,在业界收获广泛好评。
牟重临成立工作站。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