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潮声丨劳动课上的“劳动能力”,是什么时候失去的?

字体:
—2024—
05/01
08:30:17
2024-05-01 08:30:17 来源:潮新闻 执笔 徐坊 林霄

  5月已至,劳动的话题最相配。

  且不说前段时间,在网络上走红的“辛者库幼儿园”中,萌娃们身穿围裙、头戴厨师帽,烧火烙饼、刮鳞杀鱼、切菜炒菜,那一个热火朝天,太感染人!众多网友像追爽剧一样追着这所幼儿园的日常。

徐海路幼儿园发布的园内做饭视频在网络上走红。

  再说劳动课,每一代人都有不同的回忆。60后、70后收麦子、拾柴火,80后、90后扫操场、做手工……

  自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劳动教育更是独立成课,正式走上课程表,成为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标配”。

  劳动,本是人应有的能力,在成长中自然养成。从什么时候开始,以日常生活技能为代表的“劳动”必须上课才能学会了?而劳动课入课表以后的一年多时间,这门课到底上得怎么样?

  “辛者库幼儿园”一探

  记者先来到网络上爆火的“辛者库幼儿园”。这家幼儿园的名字其实是江苏徐州徐海路幼儿园。“辛者库”只是网友从字面理解“劳动”之意,对它的笑称。

徐海路幼儿园 受访者供图

  从徐州高铁东站出站后,记者乘坐网约车一路向东,大约十几分钟后,到达徐海路幼儿园所在的张庄村安置小区。这里,距离徐州市中心约20公里。

  这是当地的一家民办幼儿园,园长叫张乾。初次见面,握手问候,她那双布满老茧、手指关节处还有脱皮皲裂的手,让我们感到些许惊讶。眼前这位眼睛大大、个子小小的姑娘,出生于1988年,明明还年轻啊。

  “都是这几年干活干出来的,小到搭棚,大到小院设计,啥都干。”张乾解释说。

徐海路幼儿园一角。潮新闻记者 徐坊 摄

  火在这个春天的徐海路幼儿园,开设自然劳动体验活动其实已有四年。

  “我一直认为,教育要回归生活,回归本真。让孩子成为孩子,让教育自然发生。”张乾从小在农村长大,曾经每天与山风林鸟以及农活打交道,过了一个尽兴快活的童年。看到身边越来越多的孩子每天围着电子产品转,她着急啊,很想把童年攒的甜分给孩子们尝尝。

  开辟出森林区,孔雀、松鼠等伙伴入住,孩子们在鸟鸣声中观察小动物,成了懂照顾、有责任心的玩伴;百果园里,种上樱桃树、石榴树、山楂树,孩子们不仅尝到“四季”的味道,还能荡秋千,敲敲打打进行植物拓印。

  “希望他们在大自然中尽情成长。”张乾说。

  去年秋天,金鱼池旁的山楂树结出了红彤彤的果子。看到孩子捡着山楂兴奋的样子,他们想,不如砌个灶台,带着孩子们做冰糖葫芦。就这样,幼儿园里有了两口大锅,勤劳的小手创造了劳动的“奇迹”。

  记者现场见证了一堂幼儿园的“劳动课”。

徐海路幼儿园的小朋友自己擀面做馒头、花卷。潮新闻记者 徐坊 摄

  面点区,七八个穿着小围裙、戴着厨师帽的孩子,围在一起和面粉“大作战”。他们卖力地揉面、擀面,经过近半个小时的“极限拉扯”,造型各异的馒头、花卷、菜馍就摆满了两个大蒸笼。

  红砖砌成的土灶,是根据孩子们的身高量身定制的,“大厨”航航已全副武装准备上场了。锅热倒油,盐豆下锅,煸香后下入鸡蛋……戴着面罩和手套的萌“大厨”,娴熟地用木勺在锅中翻炒。不一会儿,一道“很徐州”的盐豆炒鸡蛋就出锅了。

小朋友在做盐豆炒鸡蛋。潮新闻记者 徐坊 摄

  要不是亲眼所见,真的很难相信,这些菜肴、点心,竟全部出自幼儿园娃娃之手。

  采访当天,适逢徐海路幼儿园家长开放日。

孩子和家长一起品尝劳动成果。潮新闻记者 徐坊 摄

  热气腾腾的馒头、花卷被端上桌,家长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尝鲜。虽然还很烫,梦辰爸爸还是一口咬下,“真香,我女儿做的!”原本每天为孩子忙碌,现在竟然可以享受孩子的劳动果实,这让家长们话语间不自觉添了点骄傲。

  劳动,原来带来那么多的幸福滋味。

  劳动课要教会什么

  亲身感受了爆火的劳动课堂,不得不说,张乾是懂孩子的。对于大人来说,做饭这件事,意味着劳动和家务。但对于小朋友来说,这可是“过家家照进现实”,是游戏也是技能。

  “只有体验到生活的乐趣,才能培养出热爱生活的孩子。”小朋友劳动的时候,记者看到张乾也没闲着,她一边用手机记录着,一边在偷偷观察。

小朋友劳动的时候,园长在旁边记录。潮新闻记者 徐坊 摄

  她认为,通过劳动体验,孩子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别看只是做个饭,做什么、怎么做,都要动脑筋,也要讲团结协作。孩子们动手能力、生活能力有了提高,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社交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

  对于这家幼儿园在网上的出圈,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委会的专家章振乐认为,看似偶然,实则是人们看到劳动教育生动实践的价值所在,也反映出人们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和期待。

  人生总有遗憾,才会有期待。

  在徐海路幼儿园采访时,我们碰到了一位80后家长彭媛。作为家里的独生女,她从小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长大。“小时候父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其他啥也不用管’。”直到结婚生子,面对每天的柴米油盐,她渐渐发现,自己好像缺了一种必需的能力。

馒头出锅了。潮新闻记者 徐坊 摄

  直到看到6岁儿子包的饺子、做的馒头,特别是成功后孩子闪亮的眼中,满满的自豪感以及发自内心的快乐,她才深刻意识到,劳动教育并不是简单教人干活,还有对孩子人格的培养,比如自信、从容,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采访中,有老师表示,太多家长和学校把重心放在孩子的分数上,忽略了劳动能力的培养,甚至包括最基础的生活自理能力。有时,孩子带着“劳动作业”回家,也会被家长用各种理由剥夺权利。“刀太危险了,一会切到手了,奶奶来帮你。”“学校让你们炒菜,一会摆拍一下,打个卡,完成作业就行了,不用花很多时间。”……

  当有人反复告诉孩子,“不用做”“不用管”,久而久之,劳动这件事好像真没那么重要了。

  因此,长大了的网友纳闷了:“大人真的蛮奇怪的,小时候叫我们啥都不用管,等大了,又埋怨我们,啥都不会做。”

  那么现在的孩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失去”劳动能力的呢?对这个问题,记者得到了不同的答案:有说幼儿园的,也有说小学时候,更多的孩子是在学业紧张的初中开始,不再介入家庭和社会上的劳动实践……

  总之,那些在成长中被忽略的“劳动能力”,是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必需补齐的一块板子。

  什么是好的劳动课

  转眼,劳动课进入中小学生课表已一年有余,具体上些啥?很多人不知道。

  湖州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青塘校区二年级的一位学生家长说,他家孩子主要是学习整理书桌、叠被子、洗碗等,倒是解锁了很多新技能。

小朋友和妈妈一起擦窗户。图源视觉中国

  记者了解到,《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其中,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

  这些任务,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要求,不仅具体,要求也不低。比如日常生活劳动,一、二年级要会简单的清洁劳动,用笤帚扫地、擦桌椅,会整理自己的衣物、文具等;五、六年级学生除了会制作2至3道家常菜外,还要了解家庭常用电器的使用方法;初中生要能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等等。

  “出发点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章振乐认为,各地目前较为紧迫的,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一步丰富劳动课程的内容,让劳动课有趣,能吸引学生参与。

  “这些项目必须是和生活相关的,而且是孩子们发自内心喜欢的,他们才会愿意参与其中。”

湖州市仁北幼儿园开展拔杂草比赛。拍友 马菊凤 摄

  眼下,为了增加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浙江省各地校园展开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

  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的新劳动教育在全国都小有名气。为了让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孩子们回归田园,爱上劳动,学校开辟了20亩“开心农场”,每个班级都承包一小块菜地。一年级种蚕豆,二年级种土豆,三年级种桑养蚕,四年级种油菜,五年级种向日葵,六年级开展小动物养殖。孩子们通过种植、养护、收获、分享,充分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田间地头,渐渐成为孩子们心驰神往的新课堂。

富春七小的孩子收获番薯。拍友 袁朝阳 摄

  早在2009年,该校提出的“新劳动教育”,从回归自然的角度切入,强调在真实生活、生产、生态中的体验和学习。这和现在的劳动教育,无论是目标还是实现路径,都高度一致。曾经,全校91%的学生缺乏真正亲历农耕劳动的体验;如今,全校100%的学生在植物成长中体验生命,在义卖农产品时感悟劳动创造一切、财富源于劳动的价值观。

  其他学校也纷纷“出招”,引导学生在泥土里学会耕耘,在烟火气中体味生活。

长兴县包桥中心小学的孩子轮流守护的小鸡。拍友 叶秋 摄

  在长兴县画溪街道包桥中心小学,765个孩子轮流守护一群破壳而出的小鸡。从1只、2只、3只,到一群,孩子们见证了生命的诞生与消失。无需更多言语,孩子们在劳动中找到对生命科学探索的兴趣,真切感悟生命的珍贵。

  在浙江天台,全县48所中小学校打破学校围墙,打造“乡村名校劳动课堂”数字应用平台,共建共享劳动精品课程和校外活动。

  劳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在劳动中,我们看到了精神状态的自由与快乐,“追风”的孩子,又有谁会不喜欢呢?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潮声责任编辑:阎沁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劳动,本是人应有的能力,在成长中自然养成。从什么时候开始,以日常生活技能为代表的“劳动”必须上课才能学会了?而劳动课入课表以后的一年多时间,这门课到底上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