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红色挂满枝头、尝一口酸酸甜甜……进入五月,温州不少果园大棚里,一颗颗杨梅挂满枝头,鲜艳欲滴。农户们忙着采摘、分拣杨梅,装盒销售。
作为我国特产水果,杨梅喜温暖湿润气候,在我国亚热带地区广泛种植,云南、广西、贵州、浙江、福建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主要在浙江地区,有“世界杨梅看中国,中国杨梅看浙江”的说法。
近年来,“浙江杨梅第一早”经常在温州开摘。通常,温州乃至浙江省内的杨梅5至6月份成熟,今年杨梅“四月红”。记者从浙江省农科院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了解到,数字技术正助力杨梅上市“提速”。
农户采摘成熟的丁岙梅。共享联盟·瓯海 陈明铭
杨梅住进数字化大棚
5月8日,走进瓯海区茶山新盘农业有限公司杨梅精品园大棚,果农林媚媚介绍,大棚主要种植丁岙梅,又比去年提早开摘,目前售价200元一斤,2斤装的果盒已被预定100箱,除了线下预定,果农们还忙着网络直播销售。
作为浙江省四大杨梅良种之一,丁岙梅原产地瓯海茶山,肉质柔软多汁、甜酸适口,享有“红盘绿蒂”之美誉,是温州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还有着“浙江杨梅第一早”的说法。浙江省农科院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数字化大棚里的杨梅预计比露天杨梅提早了一个月上市。
农户采摘成熟的丁岙梅。共享联盟·瓯海 陈明铭
2021年起,瓯海区实施杨梅产业振兴“五优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形成了杨梅智能精准补光技术、杨梅提质增效技术、杨梅大棚数字化栽培技术等研究成果,并在茶山街道启动杨梅精品园建设,以此振兴丁岙杨梅产业。今年数字化大棚总面积达20亩左右。
茶山新盘农业有限公司杨梅精品园里,数字化大棚杨梅约10亩,较早应用促早栽培技术。得益于数字大棚,农户操控屏幕可监测棚内温度、湿度、水肥等,进行远程智能浇水、施肥、自动开膜,精心化管理杨梅长势。该大棚杨梅今年预计采摘量可达到8000至10000斤。
在瓯海茶山万梅谷家庭农场,这里的杨梅早早住进了“空调房”。通过空调升温,杨梅在最适宜的温度下生长,更早开花结果。该基地大棚不仅种植丁岙梅,还培育东魁杨梅、白杨梅、黑炭杨梅等,基地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准备再采购一批加温空调,安装太阳能,把大棚杨梅成熟时间再提前。
农户操作数字化屏幕种植丁岙梅。共享联盟·瓯海 陈明铭
“大棚种植杨梅降低了天气对杨梅的影响,减少采前落果和腐烂,大幅减少农药使用,再配合人工除草、物理防虫、土壤改良等系列措施,达到杨梅提质增效的作用。”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郭秀珠介绍,数字化大棚通过保温增温,提前达到杨梅成熟所需的有效积温,提早杨梅成熟期和上市时间。数字化大棚的推广,让茶山杨梅的开摘仪式逐年提前。今年茶山杨梅的开摘仪式于4月30日举行,去年为5月9日,前年则为5月18日。
经过几年改造提升,丁岙杨梅品质和农民经济效益逐年提升。目前,大棚设施栽培丁岙杨梅品质鉴定结果显示,农药残留检测参数全部合格、安全可控。
果树矮一半,果实翻了超一倍
温州杨梅种植面积30多万亩,是温州市第一大水果。不仅瓯海区,温州多地开展科技种植赋能杨梅产业。
在龙湾状元结福果园家庭农场,杨梅树高度不到一米八,杨梅果也十分小巧。在省里专家指导下,该农场培育矮化杨梅树。据龙湾区农业农村局介绍,该区目前已有8000多棵杨梅树成功矮化,最高高度不超过3.5米。
杨梅树的矮化,不仅带来采摘的方便,更让大棚种植杨梅成为可能。龙湾状元结福果园家庭农场,四个大棚共种植了300多棵杨梅树。大棚种植隔绝了不利的自然条件,无风无雨的时候,大棚打开接受自然光照。低温大雨的时候,就关闭大棚,调整到适宜温度,而这一切,通过一部手机即可操作。
大棚里设置了气象站、土壤墒情监测站、虫情预报灯等一系列监控设备,并将数据实时传送到农户手机里。手机应用显示着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实时监控,随时随地就能根据情况进行控温、控湿和控水操作。
温州杨梅“浙江第一早”。陈明铭 摄
记者了解到,杨梅矮化种植后,品质和产量也不断上升。一棵树结果从30斤涨到80斤,同时精品果率达到了85%。
科技种植前期投入巨大。2022年,龙湾区对状元结福果园家庭农场等7个杨梅精品园实施补助及配套设施建设,总投入资金1955万多元,其中每个精品园建设的补助额度高达70%。同时,龙湾区还在农业保险中细化了杨梅产业的相关条款,比如为采摘工人设置采摘险等。
不满足于单纯卖杨梅,龙湾区着力提高产品附加值。龙湾区农业农村局积极引导本地企业——温州农夫兄弟食品有限公司研发杨梅饮料,目前产品已经在试验调制之中。而原材料的收购则通过龙湾区农业产业联合会统一进行,以带动本地杨梅种植户增收。
温州数字化杨梅大棚。陈明铭 摄
同时,龙湾还积极与许太和酒坊、悠享家等温州本土企业对接,开发杨梅酒、杨梅酱制品。未来,各类杨梅产品将不断出现在市场上,和杨梅种植一起,构建起一条生产、制作、销售一条龙的杨梅全产业链。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