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迎来一件大事——备受关注的文化特派员终于来了!
筹备近半年,5月8日,浙江省首批文化特派员选派启动仪式在杭州举行。100名省级文化特派员首次公开,集体亮相。
创新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是浙江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的一项重要工作。仪式结束后,文化特派员将奔赴基层派驻点,正式开展工作。
百位文化特派员都有谁?他们和派驻点有哪些故事?接下来他们又将给浙江乡村带来什么?
一
早上8时半不到,省人民大会堂国际会议厅已热闹起来。每个走进会场参加我省首批文化特派员选派启动仪式的人都脸带笑意,精神气十足。来自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等的100名同志精神抖擞,就在这个仪式上,他们将增添省级文化特派员这一重要身份。
同样兴奋的,还有从各地赶来的宣传部门有关负责人。不少负责人在交流中都表达了期待,对他们而言,省级文化特派员的派驻,既是对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关心厚爱,也是对基层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的激励促进。“文化特派员的到来,相信一定会给基层注入新活力。”有负责人表示。
文化特派员工作,在浙江酝酿已久。去年11月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上,省委书记易炼红在报告中提出要创新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随后,文化特派员工作开始提上日程。
这几个月,作为牵头部门,省委宣传部一直进行相关筹备工作。与此同时,有关它的讨论声不断——无论是今年1月举行的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现场会,还是不久前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专题研讨班,文化特派员都是现场热词。全省各地对它的期待值早已拉满。
春节后,文化特派员工作进入加速期。4月8日,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提出了明确要求。4月30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文化特派员工作实施意见》,就推行该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实施意见》印发后,省委宣传部第一时间会同机关、高校、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按一定程序和标准进行了遴选。
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首批100名省级文化特派员正式公开集结。
他们中最大的48岁,最小的26岁。既有高校老师、媒体记者,也有文艺工作者、城乡规划师等,涵盖教育、艺术、设计、管理等多个领域。
记者发现,高水平文化素养和专业特长是这批文化特派员的“标配”。比如省农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顾兴国,对全省各地农业文化遗产项目都颇为了解,善于挖掘提炼当地农业文化遗产,还曾帮助庆元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教师任天,是哈佛大学研究生,有乡村村落整体改造实践经验。
丰富的基层经验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也在文化特派员身上有充分体现。省社科联规划处二级主任科员胡逢阳,在协助乡村文化品牌、文化队伍建设,文化产业帮扶等方面有自己的心得。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副院长钱志权,带领着近150人的工作团队,在文化产业、生态经济等方面有深入研究。
当前,浙江农村正走在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征程,面对更高品质、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更迫切的乡村产业发展现实,“我们希望这群有热情、有志向,懂农村、爱农村,想做一番事业、年富力强、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文化人才,能够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以文化之力助推乡村振兴。”省委宣传部宣教处有关负责人表示。
二
文化特派员作为一项创新性制度安排,在推进过程中,浙江对很多配套工作也进行了创新。
不同以往的选派方式就是其中一项。记者注意到,在《实施意见》中,选派名单是根据县(市、区)、乡镇(街道)文化需求,综合平衡选派计划,最终形成。
“文化特派员与派驻村先进行双向选择,再进行组织调配。”省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进一步解释,一般出现重叠或空缺的情况,才开启统筹调配。这也意味着,文化特派员和派驻村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这样的选派方式激发了选派人员和受援地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后续工作顺利开展。
丽水学院中国(丽水)两山学院副院长、副书记叶小青,此次派驻结对的是景宁县大漈乡大漈村。最初得知消息时,她高兴地说,“遵循了我的想法”。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丽水人,叶小青对丽水当地的乡村更熟悉,也乐意为家乡乡村振兴出一份力。在面谈时,她坦诚地作了讲述,结果如其所愿。
江山市清湖街道清湖三村是一个有着3600年历史的古村,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是当下发展的难点。这些年,村庄对文旅融合、传统村落保护等方面人才求贤若渴。此次担任该村文化特派员的,是来自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胡孝君,他的专长就是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进行整体规划。
有呼必应、双向奔赴的背后,少不了“两张清单”的加持。据悉,省委宣传部前期作了广泛调研,分层分类了解群众文化需求和基层相关建议,形成一张各县(市、区)、乡镇(街道)的“需求清单”,再根据不同需求选拔选派,逐级建立选派人员“供给清单”。
“两张清单”不仅帮助基层厘清自己亟须改进的短板,更让省级部门全面清晰掌握文化特派员情况,协助其有效发挥所长,真正做到供需精准、事半功倍。
三
此次选派启动仪式流程紧凑,半天时间内不仅有工作部署,还设置了项目签约、表态发言、业务培训课程等多项内容。启动仪式可以说也是一次动员部署会、一次鼓劲会。目的很明确,就是帮助首批文化特派员“找重心、增信心”,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发挥作用。
肩负使命,文化特派员身上的担子不轻。根据要求,文化特派员与原工作岗位不脱产,原则上每年驻乡镇(街道)100天左右,每个月至少赴基层指导服务1次。
在基层服务的2年,文化特派员主要聚焦宣传文化工作,重点指导1个行政村,结对1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或农村文化礼堂,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服务供给、文化品牌打造等N项工作任务。在N项任务中,还要结合派驻点实际,重点申报并完成一个文化项目。
“项目既可以是帮助基层点打响一个文化品牌,也可以是出一本书、创作一首歌等。”省委宣传部宣教处有关负责人表示,书和歌看起来很小,但怎么用书把当地文化传播得更远,怎样把代表当地的歌曲唱好、唱响,“要琢磨的事还不少”。这一项目还将以白纸黑字承诺书形式固定,最终成效是评判其工作表现的重要依据。
不过,文化特派员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为每位省级文化特派员每年提供20万元专项项目资金外,浙江建立健全省统筹、市指导、县(市、区)负责、乡镇(街道)抓落实的四级管理体系,同时明确派出单位共同支持文化特派员开展工作。
现场,宁波市作为基层代表发言时,就以精准匹配驻地、精细谋划项目、精心对接资源三个“精”为抓手,为文化特派员作好支撑和保障进行表态。
作为派出单位代表的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省文联都表示要成为文化特派员可靠有力“娘家人”。对表现突出的文化特派员,还将在今后的推优荐才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
此外,省委宣传部还专门建立了专家库,邀请专家不定期开展培训,为文化特派员制度研究、项目指导提供智库支持。启动仪式上,中国美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为文化特派员带来了业务培训第一课。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讲解员、文化特派员石小倩感叹信息量很大,还需要多走、多看、多听、多参与,好好去消化。“关键还要真的扎下去、驻进去。”她结合个人和结对的武义溪里村实际,已初步制定了以非遗保护为主要抓手的工作计划,“我将努力通过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溪里焕发新活力。”石小倩说。
浙江广电集团交通之声融媒运营中心主任、文化特派员葛莎也对接下来的工作充满期待。她说将努力摸清需求,送文化上门;发现亮点,激文化活力;链接资源,助文化发展。“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工作,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她说。
以文化之力助推乡村振兴,对文化特派员,对浙江来说,现在还仅仅是开始。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