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园20分钟效应”令“公园商业”大热。不难发现,近几年,随着消费需求变化和商业场景迭新,城市商业与公园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在宁波,城市商业与公园也正在形成一种奇妙的关系,将社交、潮流、烟火气、艺术性等客流虹吸元素集中在一起,为商业空间提供更多“松弛感”。
“公园”成为商业新关键词
近年来,由于兼具生态性、社交性、开放性等多样特征,“公园商业”这一新商业形态在宁波的热度不断攀升。
越来越多新开商业项目及存量调改项目,开始注重将商业空间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以适应消费新需求、构建消费新生态体系、活跃消费市场。
在中山东路上,去年9月开业的鄞州花园里毗邻潜龙公园,背靠钱肃乐故居,是典型的公园型商业。这片由老旧社区重新规整、改造而成的城市绿地,总用地面积1.1万平方米,是为城市提供综合性服务的未来社区公园。
记者注意到,在建筑设计上,鄞州花园里分为A、B、C三区,横跨中山东路。目前,潜龙公园连贯了已开业的A、B两区。
“公园延展了整个商业空间,更适合进行各类大型户外主题活动。同时,也联动了室内A、B两区的消费,满足了市民‘消费+户外生活’的需求。”鄞州花园里有关负责人吴彩虹表示。
“在充分融合超10000平方米公园景观的基础上,我们还在场内的公共空间进行拓展,打造了屋顶花园、户外天台。目前,户外空间区域占到整个商业建筑面积的50%左右。”
而在槐树路上的“非典型社区商业”槐STAGE,也同样充分利用了三江口的沿江景观。
“当初在做建筑规划时,为了在沿江区域形成视野更好的开放界面,槐STAGE牺牲租赁面积,整体往里退出了30米,形成了一个沿江广场,打造更宽阔的沿江体验空间,可以进行各类创意活动,松弛的空间也吸引更多人在这里逗留。”槐STAGE有关负责人介绍。
在东钱湖畔,距离湖岸仅一路之隔的茶亭·自由之滨,将湖山风貌融入商业空间中,整个开放式街区依山而建,依托地势高差,以层层退台的形式将开阔湖面的视野揽纳于前。每逢周末,这里都吸引众多热衷城市微度假的消费者前来。
业内人士认为,“公园商业”流行的背后,是人们对于开放户外空间的需求提升。
“城市公园与现代商业,是两类重要的现代城市公共要素。公园负责为大众提供生态价值,而商业负责提供消费价值。两者的有机结合,背后的主要动因是松弛感成为商业流行的要素。如今,流行的社交性、策展型商业,都需要更多的公共空间支持。如果商业能临近公园、湖泊、江河等自然景观,会是公共空间的理想载体。”宁波市商务局消费促进处处长尹秋平认为。
塑造社交消费新场景
记者观察到,在品牌业态规划方面,宁波公园型商业更注重生态性与体验性,呈现更年轻化、更前沿的特征。
在商业业态布局上,作为“非典型社商”,槐STAGE偏向引入兼具生活气息和设计格调的本土品牌和首店,目前入驻的既有艺术空间,也有人气餐饮,如肆月商店、灯塔音乐教室、出入艺术、青松家居等。
鄞州花园里注重强调引入业态和公园景观生态的融和。餐饮方面,偏向引入轻餐、茶饮、特色菜。“其中不少轻餐、咖啡、茶饮品牌都有景观视角的外摆区域,很符合周边年轻家庭客群、白领客群的松弛感需求。”吴彩虹表示。
围绕户外游玩属性,鄞州花园里在潜龙公园举办了多场户外活动。“近期的宁波集章户外骑行、潮流青年运动局等,都吸引了大批年轻客群。5月份我们还引进了滑板装备,会不定期地举行滑板嘉年华、粉丝赛等。”
尹秋平认为,在多元场景下,公园型商业的招商,也可以不再以传统理念单向考虑商铺去化面积、连锁品牌效应、物业商管等问题,而是结合所在城市的城市肌理、在地文化、景观特质等因素,引入丰富业态,以充分的差异化形成“易出圈体质”。
并非商业与公园简单相加
全新社会消费趋势下,公众的消费方式、消费心理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实体商业需要持续创新,通过打造触点更密集、场景更多元、内容更丰富的个性化空间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宁波公园型商业中,大部分都是商业项目主导,主动“靠近”城市绿地和景观。大量的公益性公园中,鲜少有引入商业的案例。
宁波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吴伟强认为,公益性公园适度引入商业,有助于满足群众的多元生活需求,事小但群众收益较大。不过,公益性公园引入商业还需要政策破局、牵头部门明确,需要探索合理的运营模式……
公园型商业并非公园与商业的简单相加。“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公园型商业是融合景观、策展、活动、商业、乐园、运营等跨界元素的新物种,需要更有创造力的策划、更强的文旅商业资源链接,才能形成对传统商业的竞争优势,成为激发城市商业活力的新顶流。”尹秋平认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