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杭州市中心老居民楼能不能原拆原建?九成同意仍在努力,专家给出建议

字体:
—2024—
05/13
00:09:58
2024-05-13 00:09:58 来源:潮新闻 记者 章然 实习生 戴悦悦

  近日,浙江省城镇老旧小区自主更新试点工作新闻通气会召开。

  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杭州拱墅区“浙工新村”、衢州江山市“永安里片区”项目为试点,积极探索以业主自主更新方式推进拆改结合型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模式,通过政府引导、业主出资,实施老旧小区危旧住宅的整体拆除重建,探索老旧小区危旧房解危改造新路。

  之后,杭州不少老旧小区开启“原拆原建”民意调查,不少居民盼着早日住进新房。

  当然,也有不同意见。“对我没必要,一把年纪了,我孩子也在国外。”一位老人这样说。

杭州溪畔花园小区4幢 章然 摄

  潮新闻“记者帮”随后接到多个小区居民的咨询求助。

  杭州溪畔花园小区4幢的一位业主说,自家楼幢是1956年建成的,距今已过去60多年。“本以为这么古老的房子,这项提议一定是百分百通过,没想到才90%左右的同意率。”

  “原拆原建”卡在哪里?所有老旧小区都适用吗?

  由此,“记者帮”展开现场走访和调查。

  暂住外面有补贴吗?这么大的院子哪里找?

  无法统一的拆建意见

  溪畔花园小区紧邻文一路,是文一街小学和杭州市十三中的学区房。

  小区一共21幢楼,除6到11幢(电梯房)没参与原拆原建意见征集,其他楼幢全部参与。

  最古老的一幢就是靠近门口的4幢,建于上世纪50年代。

  外侧是层叠的砖头,电线蜿蜒爬行墙壁,管道裸露在外,内里部分点位漏水,整体比较潮湿。

杭州溪畔花园小区4幢楼梯 章然 摄

溪畔花园小区4幢外立面上杂乱的电线 章然 摄

  4幢一共3个单元,1单元6户,2单元9户,3单元5户。

  住在房子里的住户,有的是继承祖产一辈子住在此地,有的是为了学区不久前新搬进来……最近都填了一张原拆原建民意调查表。

  “不同意原拆原建的有3户。”业主吴女士(化名)告诉记者,4幢其他业主都同意了。

  一位住户陈述了不同意的理由。“拆除之后要到其他地方暂住,有没有补贴?”

  还有一户刚刚装修,花了几十万。如果原拆原建,装修白费了。“不会有相应的补偿。”

4幢一楼某户的院子 章然 摄

  一楼有一户,有个大大的院子。“如今市中心,哪里有这么大院子的户型。”住户说,若是原拆原建,面对房产证面积与实际面积不符的情况,按照哪个面积算?

  小区其他几幢,不少居民说了各自不愿原拆原建的理由。“我年纪大了,不折腾了,孩子也不在杭州。”一位居民说。

溪畔花园小区4幢张贴的意见书 章然 摄

  吴女士表示,原拆原建的好处显而易见,提升居住品质,二手房价格会提升。“征求意见后,发现每一户都有自己的现实考量。现在,我们打算退一步,想要单独对4幢原拆原建,排除其他楼幢,但不知道这个办法是否可行?”

  记者随后从西溪街道溪畔社区了解到,工作人员仍在等待政府出台相关细则,接着要先去做评级,而后做居民工作,看是否能扩大同意比例。“等后续细则出台后,会尽力报送试试。”

  闸弄口新村等多个小区,也就“原拆原建”进行了民意调查,但普遍存在意见不统一的情况。

  自主更新是趋势

  专家建议丰富资金来源

  老旧小区自主更新是新事物,居民统一意见共同出资,浙工新村是个相对成功的案例。

  浙工新村共有14幢,最早一幢建于1983年,原是浙江工业大学教职工宿舍。作为全省首个采取自主更新模式重建的危旧房小区,主要出资人是居民。在此基础上,其余部分由旧改、加梯、未来社区创建等政策性补贴予以解决,整个项目做到收支基本平衡。

  出资的方法是:譬如业主原产权面积约74平方米,改造费用为1350元/平方米,需承担约10万元的重置费用;扩面20平方米,按照34520元/平方米,扩面费用大约是69万元;计划购买一个车位,费用约是20万元,一共出资100万元。

  2023年11月底正式开工,计划2025年竣工。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吕淼说,杭州目前原拆原建的难点一是居民意愿协调难度偏高。大规模的原拆原建项目需要巨额资金支持,尽管有如浙工新村居民自筹资金的成功案例,但并非所有小区都能做到,多数老旧小区居民对改造即便有意愿也难以短期内筹集上百万资金。二是老城区空间规划仍待优化调整,原拆原建涉及到复杂的空间利用和存量更新问题,需要市级层面做好统筹,明确整体空间规划方向及相关拆建区块的功能定位,并能提供相关的拆建指导和法律政策支持。三是配套设施的差异化布局。不同社区人口结构和人口属性存在较大差异,切莫改造方案千篇一律。

溪畔花园小区4幢破损的墙面 章然 摄

  此外,杭州老旧小区自主更新,在资金筹措、政策帮扶、居民安置、运作市场化等方面可以借鉴更多成功案例。

  “如出台资金分担机制,鼓励本地房地产公司等社会资本参与,并提供给参与改造的居民必要的财政补贴。或者审慎制定出台市级统筹的原拆原建方案,明确空间布局、改造标准、安置方案、产权变更等内容,减少法律纠纷。”吕淼说。

  杭州城镇化进程已进入了成熟期,城镇的开发边界渐趋稳定,城市建设方式必然由原先的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挖潜。

  “拆建不仅能够有效盘活现有住宅用地资源,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老城区民生供给及市政设施布局不均衡不充分问题。”吕淼表示。

  部分老龄化较高的小区可顺势摸排老龄人口的居住情况,在新建基础上增加家庭式紧急救助系统、智能化家居、智慧养老设备、公共空间升降梯等应用;部分外来人口及独居人口较多的小区,可顺势增加在公共区域加设健身房、影音厅、咖啡馆、宠物店等公共空间。“需要做好统筹,明确整体空间规划方向及相关拆建区块的功能定位,做好配套设施的差异化布局。”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老旧小区;居民楼;改造责任编辑:阎沁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近日,浙江省城镇老旧小区自主更新试点工作新闻通气会召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杭州拱墅区“浙工新村”、衢州江山市“永安里片区”项目为试点,探索以业主自主更新方式推进拆改结合型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