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都是自己包自己吃,现在厂里雇我们包,像我这样的熟练工,一个月最多能挣一万多元呢!”遂昌县石练镇金练兴村村民肖金凤,是远近闻名的“长粽师傅”。随着端午节临近,她和村里的传统手艺人又身着围裙忙开了。
“我们目前接到的订单有300多万元,‘长粽师傅’都在加班加点赶订单,今年的年产值有望达到1200万元。”遂昌一诺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丽芬介绍,每年端午节前两个月,公司都会雇佣当地“长粽师傅”,在开展标准化培训后进行长粽包制,每年发放工资超百万元。
遂昌长粽是独具特色的乡村“土特产”。遂昌自古以来就有“送端午”的习俗,端午这天,女婿用扁担挑着长粽送到丈母娘家,象征夫妻长长久久和祝福长辈康寿之意,因此长粽也被称为“长情粽”。
遂昌长粽一直备受市场青睐和食客喜爱,先后摘得“浙江十大农家特色小吃”“省名优特产品”“浙江省农博会金奖产品”“省级特色伴手礼”等荣誉。去年,遂昌长粽制作技艺成功列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与日俱增。
技能人才是高素养劳动者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遂昌聚焦夯实箬叶长粽“共富工坊”链条,打响“长粽师傅”特色品牌,持续强化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收。去年,遂昌长粽全产业链产值达2.2亿元,助推4600余名群众人均增收1.8万元。
“靠包粽子成了高技能人才,真是没想到啊!”在遂昌县职业技能大赛中式面点师(粽子制作方向)项目竞赛中,31位参赛选手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遂昌出台的《关于推动箬叶长粽“共富工坊”链式发展“十个一”工作方案》中,专门将“培育一批技能人才”作为重点内容之一,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让传统手艺者站上C位。目前,当地已培育500余位“长粽师傅”,被评为“遂昌县技术能手”的,最高能享受到每人每年3000元的高技能人才津贴。
“通过这3天的培训,我已经掌握了长粽的包法,还顺利考取了长粽技能证书,以后靠包粽子也能挣钱养家了。”最近,在应村乡举办的非遗长粽制作技能第二期培训班上,刚拿到专项职业技能证书的高棠村村民钟仙梅欣喜地说。
应村乡现有长粽加工工坊3个,每年4月至6月能制作长粽60余万根,产值达800余万元。为全面提升技能水平,更好赋能长粽产业发展,今年以来,该乡已开展非遗长粽制作技能培训2期,累计参加培训人数达118人,让村民就近实现“技能变现”。
针对超出法定劳动年龄培训难的问题,遂昌专题研究解决措施,对符合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补贴条件的人员按照标准给予补贴,其他人员则由农业农村部门统筹经费发放,从而坚实保障长粽工坊人员的培训,有效提高参训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举办长粽技能培训20余期,覆盖1000多名群众。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