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连续两年举办“味美浙江”相关活动

一个美食节,浙江为何如此重视

字体:
—2024—
05/23
06:27:15
2024-05-23 06:27:15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朱承 全琳珉 王凯艺 叶锦霞

  图为“味美浙江”相关活动现场。 记者 徐彦 摄 

  浙江在线5月23日讯(记者 朱承 全琳珉 王凯艺 叶锦霞)5月18日至21日,“味美浙江”食在杭州餐饮消费欢乐季活动启动仪式及相关展览展示活动在杭州武林广场举办。

  这几日,杭州武林广场人声鼎沸,美食飘香,省内11个设区市的特色美食汇聚在此,营造了一个沉浸式的“美食世界”。活动期间,现场参与人数达25.3万,消费金额超1700万元,带动周边消费增长约40%。

  这是浙江连续两年举办“味美浙江”相关活动。一个美食节,浙江为何如此重视?

  讲好浙江故事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展区设计上体现出不少巧思。

  纵观整个展区,按照山地、平原、海洋的地理特性,分为三大区块,代表了浙江主要的三种地理特点所衍生出来的不同饮食文化。据了解,这样的设置参考了明朝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的著作《广志绎》的描述,对浙江不同城市进行分类。由舟山、温州、宁波、台州组成的“海洋美食”区带来各类海味小吃,“平原美食”区让你饱尝湖州、嘉兴、绍兴、杭州的各类小吃,“山地美食”区则带来了衢州、金华、丽水的各类山珍味。

  充满文脉底蕴的设计背后,体现的是今年浙江餐饮界的提升方向——深入挖掘宣介浙江餐饮文化特色亮点、制作工艺和深厚底蕴。打响浙江美食品牌,讲好浙江故事。

  如何用美食讲好浙江故事?各地餐饮界人士也都在绞尽脑汁。

  一道浙江美食,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浙江文化。走进青绿色主题的杭州馆,和荷千里江山、蟹酿橙、龙井虾仁等名菜色泽鲜艳,精美绝伦,代表了宋朝饮食文化的最高水准。

  在武林广场中央的染墨青茶肆快闪店门口,茶肆掌柜耐心地聆听消费者陈小姐的建议,“包装设计上可以更体现浙江元素,口感可以更多元。”据了解,这家创始于杭州的新茶饮品牌是首次亮相,除了快闪店提供的招牌龙井系列,他们还研发了20余款充满了独特江南韵味的产品,将在之后开设的门店供应。活动首日,就卖出了1200杯奶茶。“我们希望能够打响浙江新茶饮品牌,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浙江茶,传播江南产区茶文化。”染墨青茶肆相关负责人表示。

  活动间隙,几名穿着白色厨师服的年轻人轮流在大屏幕前合影。他们每人手中都有一块奖牌,郑重地端在胸前,其中一块牌子上写着“2024‘味美浙江’浙菜经典争霸赛 五星金牌菜——延寿梭子蟹”。“拿到了这次比赛最高级别的荣誉,这是对我们技术实力的重要证明,也是对我们传承浙菜最棒的鼓励。”获奖大厨杨民飞来自舟山,他告诉记者,为烧好这道菜他下了不少苦功,如今一切都有了回报。

  有大厨,更有学徒。现场,记者还遇到了来自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学生。一位同学说,这次能学习借鉴浙江各地名厨名菜,机会难得,他们一个班都来到现场观摩学习。

  “近几年,浙江对餐饮业人才的培育和激励逐渐完善,全年各类大型活动接续不断,还积极选树企业申报城市地标美食,这有利于搞活餐饮企业,鼓励经营主体用美食讲好浙江故事。”身处行业之中,舟山市饭店餐饮行业协会秘书长徐清伟体会到浙江近些年在餐饮上的发力,不是一点一面,而是系统性、全周期的。仅去年,他就带着舟山餐饮企业参与了七八次省里组织的大型餐饮促消费活动。

  下一步,浙江美食去向何方?一份《促进浙江省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已在酝酿。“接下来将从餐饮生产要素支撑、品牌培育、市场拓展改革等方面,统筹优化提升美食产业。通过‘政策+活动’双轮驱动,打响浙江美食的全国美誉度。”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是味觉盛宴更是文化大餐

  美食承载着源远流长的文化。浙江美食离不开浙江的一方水土,浙江有山有水还靠海,多样的地形塑造出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比如杭州、嘉兴、湖州位于我国“东南富庶”的长江三角洲平原,不仅气候温和,而且土地肥沃,河汉密布,具有十分丰富的水产资源和四季蔬果,所以这里的人们喜食河鲜时鲜,烹饪更注重保持原料的本色和真味;宁波、温州、台州紧邻东海,盛产各类海产品,因而这三个地方十分擅长烹制海鲜;衢州、丽水位于浙江西南部,这里山地、丘陵起伏,盛产山珍野味,农舍更是鸡鸭成群、牛羊肥壮,受江西菜系影响,人们的口味偏重,尤其是衢州以“东南沿海第一辣都”出名。

  复杂的地形提供了富饶的特产,悠久的历史则让浙江吸收多种烹饪技法,结合人们的地域性偏爱,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画风——“讲究”。

  首先是烹调“讲究”,常用的烹调技法就有30多种,其中以炒、炸、烩、熘、蒸、烧等6种最为擅长。烹饪时还十分讲究火候,如浙江名菜“西湖醋鱼”的烹制要求时间不能过久或过短,过久会使鱼肉老而柴,过短会使鱼肉生而涩,十分考验厨师水平。

  其次是刀工“讲究”,讲究切、剁、片、丝、丁等各种刀法,使食材的形状美观、规整。如浙江创新名菜“锦绣鱼丝”,要求将净鱼肉切成细丝,且每根不长不短都是9厘米。

  最后是摆盘“讲究”,浙江菜的平均颜值都挺高,很多菜宛如艺术品,让老饕们看得目不暇接,不忍下筷。这种风格特色在南宋时期就可见一斑。《梦粱录》曰:“杭城风俗,凡百货卖饮食之人,多是装饰车盖担儿;盘食器皿,清洁精巧,以炫耀人耳目”。

  当然,浙江的饮食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这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口味的多样性和就餐的独特体验,这也让一些走在创新前沿的派系异军突起,刷新外界对浙江菜的印象。

  比如以往默默无名的台州菜系,这几年因“新荣记”的大获成功而为外人所知,现在很多老饕来浙江,就会选择去台州“逛吃逛吃”。衢州菜系近几年也以“鲜辣”为特色在外打响名声,带火了一方产业。

  味蕾上的愉悦是人们享受美好生活的一种重要途径。经济发达是硬本事,美食却也是不可或缺的软实力。随着浙菜的不断发展和推广,必将有更多的人了解和爱上这片江南水乡的美味佳肴。

  意义深远的一步棋

  浙江历来重视饮食文化和特色美食。早在1994年,浙江就举办“浙江饮食文化研讨会”,汇集了政府、饮食、旅游行业人士共同探讨浙江烹饪如何继承、发扬、开拓和创新。

  近年来,浙江对饮食文化和特色美食高度重视:2018年以来,“百县千碗”逐渐上升为浙江重点打造的一项品牌工程,不仅连续多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还列入《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如今已成为浙江特色美食的一张“金名片”。

  从最初的研讨会、编撰书籍,到如今的打响品牌、开展活动,浙江越来越重视饮食文化和特色美食,最核心在于餐饮本就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打响“味美浙江”品牌,可以实现美食一子落而满盘活,撬动的是消费、文旅、产业、就业,牵起的是浙江共同富裕的纽带,实现的是浙江景美、味美、文美、业美、人美相得益彰、美美与共。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品一方美食,赏一路风景。餐饮不仅是文旅的重要内容,更是一扇窗口。为了一只“文和友”小龙虾去长沙走一圈,为了品尝地道的麻辣火锅前往重庆,是当下游客的热门选择。

  在本次美食节上,全省最著名的11条美食街也被复刻到了武林广场,连带着近1000多种名点名吃荟萃于此。这意味着,在杭的市民游客,不仅可以一次性尝遍11市的城市地标美食,还能从中牵引出许多浙江小城的人文脉络、历史名胜。记者在现场,不止一次听到尝到鲜的消费者提到要去当地再深入了解、尝试更多当地美食。

  以食促旅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可估量。餐饮带动大产业,关乎大民生,既能释放消费潜力,撬动各领域消费提质增效,更能在提供多样化品质化餐饮消费产品中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数据显示,2023年浙江省实现餐饮收入3662亿元,比上年增长14.9%,拉动社零增长1.6个百分点。从比重来看,2023年餐饮收入占我省总体社零的比重是11.25%,较上年提高近1个百分点。

  除此,做优做强做大餐饮产业链供应链,能够带动大众创业就业,为推动共同富裕增添新动能。

  “餐饮消费也许占比不算最大,但胜在覆盖面广。哪怕一个百分点的提升,也许就为千家万户解决了就业,创造了财富,带去了欢乐。”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举例,2023年仅靠一张“缙云烧饼”,就带来了35亿元的营收,带动了近5万人增收致富。也正因如此,他们将活动从去年的国博换到了武林广场,从室内到户外,让餐饮回归核心商圈,亲近消费者,真正实现为民、乐民、富民。

  一场美食节的影响远不只在于品鉴美食,背后的发展逻辑不言而喻:伴随着浙菜知名度美誉度的提升,浙江将进一步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还将在全省开展美食巡展,“我们要通过餐饮消费欢乐季活动的示范带动效应,让地标美食走遍浙江,走向全国。”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美食责任编辑:蒋旭辉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