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一堂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双手护心”心理讲堂在临海市外国语学校举行。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心身科主任李晓一以《心理异常早期识别》为主题,用生动的事例及诙谐的语言启迪家长积极思考,帮助了解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绕不开的课题,去年以来,临海市创新开展关爱未成年人“双手行动”,一手抓预防和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一手抓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有效破解问题青少年难管、漏管、缺管难题,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大手拉起未成年小手
从有自杀倾向的“问题少年”到少年宣讲团的“人气偶像”,小林的改变缘于一次帮扶。
今年2月初,临海杜桥派出所民警朱剑虹接到小林想自杀的警情后,饭也顾不上吃便赶到现场,通过朋友聊家常的方式,让小林逐渐敞开心扉。
在沟通中她发现小林的口才不错,通过争取,小林拿到了少年宣讲团的邀请函。“现在的他可以自信地站在讲台上宣讲,还收获了一众‘小粉丝’向他要签名合影。”朱剑虹笑着说。
在临海,无数像朱剑虹一样的人伸出“大手”。社区工作者、基层干部、村社党员……他们以不同身份活跃在“双手行动”的第一线,有的组成了“4+X”帮扶团队,对重点罪错未成年人进行专业化全天候闭环服务;有的提供法律、心理等专业社工服务,一对一帮扶关护未成年人;还有的永远奔波在路上,跨越2000多公里,护送陷入监护困境的儿童回家团圆、帮助父亲离世的迷途少年“返航”。
“我们建立24小时未成年人风险问题‘红、橙、黄、蓝’四色预警处置机制,并通过法律援助、心理辅导、经济救助等,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将保护关口大大前移。”临海市“双手”办专职副主任周翼波介绍。
创新守护“少年的你”
近日,一起由离婚案件引发的子女抚养纠纷庭审在临海法院杜桥法庭进行。因案件涉及未成年,当地迅速启动了家事观护程序。
案件通过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流转至当地司法社工,基于进村入户了解情况和法律、情理的双重教育,双方最终达成和解。
据了解,该市探索引入的家事观护程序是自2023年3月实施《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服务规范》国家标准以来,在浙江省内的首次实践。家事观护员不仅对未成年人的家庭状况、亲子互动状态等内容进行调查了解,还参与案件调解、庭审、跟踪考察生效裁判文书的执行情况。
这是临海推进“双手行动”的又一创新举措。去年以来,该市借助大数据平台赋能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服务,接入浙警智治平台进行分析研判,严厉打击无证黑网吧等游艺娱乐场所,加大违规接待未成年人行为的处罚力度。
此外,该市还在校园安全方面持续发力。“我们推行校园警官制系全省首创,在治安情况相对复杂、警情数相对较多的中职校派驻专职民警,与学校老师同步开展工作,确保校园安全。”临海市公安局防控治理大队副大队长高亮介绍,目前试点学校正在推进数字化建设,提升智能预警,强化校园管控。
从校园到社区,从线上到线下,不论是举办社工擂台赛切磋“未保”经验、上线“强制亲职教育”线上平台以法促管,还是投入运行社工平台小程序提升工作规范性,该市在创新打法的同时,构建起了一道守护未成年的“防护网”。
“心”空 携同共育
5月28日上午,梦想瓶、情绪垃圾、青春明信片……各种丰富多彩的心理游园会活动在临海市外国语学校开展。
这是临海举办“双手行动”医教协同守护签约仪式的子活动,活动期间选定临海市2所心理健康基础较好的学校为试点单位,以辐射作用为各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范例与思路。
该市将心理医疗团队与教育指导资源引入学校工作,并结合学校融入家庭教育的优势经验,实现校、家共同发力,发挥家庭保护基础作用。
“我从方方面面感受到了社会各界对我们未成年的关爱,既有专业医生、警察叔叔进校园守护,也有爸爸妈妈在家长小课堂学习如何教育我们。”该校初二学生应悦说。
近年来,临海在“心灵守护”行动上持续发力。开展阳光救助行动、搭建“心晴驿站”电话亭,越来越多心理咨询师加入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用爱构筑起一道温暖的“心灵港湾”。截至目前,线上心理危机事件转线下成功处置28起,靠前化解青少年心理危机隐患化解率达100%。
此外,该市还筹建专门学校,拟设置法治德育、心理辅导、职业技能等课程,防范制止未成年人误入歧途。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