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新高考十周年①丨“新高考让我明白,学会选择和规划有多重要”

字体:
—2024—
06/06
09:46:04
2024-06-06 09:46:04 来源:潮新闻 记者 纪驭亚

  开栏语:

  从2014年启动至今,浙江新高考改革已经走过十年历程。

  与传统高考模式相比,新高考在选考科目、成绩计算和志愿填报等方面都有制度性变革。对于每年三四十万名走上高考考场的浙江考生和他们背后的家庭、学校而言,新高考赋予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但也让过去的很多经验失效了。

  新高考带来了哪些变化和思考?即日起,潮新闻客户端推出“新高考十周年”报道。

  第一期,潮新闻记者采访到了首届新高考考生刘同学。因为新高考带来的多元选择,知名双一流高校向身为杭州头部重高中等生的他打开大门。但也因为自己没有充分了解所报考的专业,他的大学生活一度陷入灰暗。

  如今,轻舟已过万重山。如愿成为浙大历史学在读研究生的他,回顾自己的新高考十年时,特别感慨两个关键词:选择和规划。

  图为刘同学身着明制服装游览马特洪峰。受访者供图

  懵懂选择

  对于刘同学来说,新高考把自己过去十年划分成泾渭分明的三段:懵懂中作出受益颇多的选择、大学阶段一度陷入迷茫,如今愈发笃定自己的未来规划。

  按照传统高考模式,身为杭州头部重高的一名中等生、历史重度爱好者且理科成绩不算好的刘同学,是典型的文科生。但新高考模式打破了文理科的界限,在父母的建议下,他决定选考物理、历史、地理。

  “父母觉得大多数理工科都要求选考物理,如果我能选考物理,文理兼修的人生会有更多选择。而且他们自己都是毕业于理工科专业,也从就业、社会认可度等多维度跟我进行了讨论。”刘同学说,当时不成熟的自己,对自己要学的专业并没有太多想法,也觉得个人爱好在选专业时不是很重要,因此接受了父母的建议。

  而从高考的角度来看,这个选择是成功的——

  按照传统高考的模式,考生需要在高三的六月同时参加6门学科的高考,且只有这一次机会。想要获得第二次高考机会,就得复读。但新高考不再一考定终身,而是给了学生多次考试机会。例如刘同学非常擅长历史和地理,第一次参加选考就考出赋分满分的好成绩。这也意味着,他不必参加历史和地理的第二次选考,而把更多学习时间和精力用于自己不擅长的物理和数学。也正因如此,他在物理选考中也考出了91分的不错成绩。

  “这样的选考科目搭配好处是,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擅长来分配不同学科的高考时间、次数。对于我这样偏科的学生来说,既减轻了学习压力又提升了分数。”刘同学说,多次考试机会带给他的好处不仅于此。他的英语首考失误,但因为还有第二次机会,他凭借着良好的基础,让英语高考成绩成功翻盘,最终考出130多分的不错成绩。

  在录取阶段,这一选考科目组合也发挥了作用。选考历史地理帮助刘同学拉高了高考总分,而选考物理则大大拓宽了他报考专业时的选择面。刘同学清晰记得,以自己633分,在全省已排到一万名出头的成绩,比较难选择较好的双一流高校中的热门文科专业,但因为当年选考物理的人没有特别多且理工科专业招生人数更多,他的分数够填报一些理工科比较强势的双一流高校中的热门工科专业。

  图为刘同学身着古装参观苏黎世美术馆。受访者供图

  一度迷茫

  最终,刘同学选择西部一所双一流高校的王牌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我对这个专业谈不上有兴趣,因此也没有花太多心思去了解,只是在有限的分数里满足了我的名校情结,也在自己不排斥的前提下顺应了父母的期待。”刘同学回忆,因为大家都是首届新高考生,对于要在高中提前做好生涯规划的意识没有现在的高中生那么强烈。所以虽然当时学校已开出一些生涯规划相关的选修课,但其实很少同学认真对待。

  直到正式成为大一新生后,刘同学才发现,自己报考的专业绝大多数专业课和生物、化学相关。他的生物化学和数理思维能力的短板一下就暴露了,度过了比较难熬的大学四年。

  刘同学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同样是钻研一道微积分的小计算题,自己的同学在短时间内就能找到正确解题思路,而自己需要反复尝试不同的解题思路,反复验算,半个小时也可能解不出来。“每到考试前,我都通宵在自习室复习,用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弥补自己能力上的不足。”

  四年里,刘同学常常复盘自己当初的选择,“新高考给了我们更多元的选择机会,但这也需要我们更早更明确的学会并做好生涯规划”。

  刘同学说,如果自己当初选专业时可以多了解一下自己报考的专业都会学什么课程,自己是否喜欢或能胜任这些专业课学习,同时多倾听自己内心的真实声音,而非人云亦云,新高考带来的红利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出作用。

  愈发坚定

  如今,距离刘同学参加首届新高考已过去了7年。

  在大学毕业后,从小喜欢历史,幼儿园就开始阅读明清版三国演义的刘同学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报考了浙大的历史学专业研究生。仅备考半年,他就以初试第一的成绩考取。目前,硕士一年级的他,已在规划进一步深造路径。

  “大学毕业后,我也通过不断复盘养成了做周密规划的习惯。也算是补上了新高考改革后,高中阶段就应该尽快具备的一个技能点。”刘同学说,经过这些年的历练,自己已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自我成长道路,即每天除了完成专业学习,还会运动、练钢琴,定期他也会留出时间梳理和规划自己的学习、未来发展等。

  “如果再让你重参加一次新高考,你会怎么选择?”采访中,面对记者突然抛来的问题,刘同学几乎不假思索的回答,“我依然会做出和当时一样的选择,但我会花更多时间了解专业,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

  他进一步解释,“传统教育体系把文理科划分开来。但从我这些年的体验来看,新高考提供的文理兼修选择机会,对于个人的发展的确有积极意义。以我自己为例,虽然走了一些弯路,但也在挫折中成长了,还有机会尝试不同的学科领域,对我的综合能力、知识面和思维方式很有帮助,也让我真正思考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并坚定了自己未来的发展”。

  在采访的结尾,刘同学也向记者透露,除了攻读研究生,自己也正在为成立小家庭,进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做准备。他说,当他学会静下来倾听自己的内心声音时,他也知道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怎样的并正在为之努力。

  此刻的他,无论对于当下,还是对未来,都越来越笃定。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高考;考生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对于刘同学来说,新高考把自己过去十年划分成泾渭分明的三段:懵懂中作出受益颇多的选择、大学阶段一度陷入迷茫,如今愈发笃定自己的未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