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宁波11岁男孩开设科普账号,一年全网圈粉30万

字体:
—2024—
06/11
14:22:58
2024-06-11 14:22:58 来源:潮新闻 记者 段琼蕾 共享联盟·江北 宣佳含 通讯员 郑时玲

  李於言(左二)给同学们讲解昆虫知识。 记者 段琼蕾 摄

  “猜猜这次我肚子里藏了什么宝贝?”一则短视频中,还没等人回答,宁波11岁男孩李於言一边将翻起的上衣松开,露出了满满一兜的昆虫壳,一边笑眯眯地说出了答案,“蝉蜕!它可以药用。蝉蜕是老熟若虫爬出土后,爬到附近的大树上或者植物上,或者直接在草地上,从胸部破开条缝,然后蝉就从里面钻了出来,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金蝉脱壳’……”

  一年多前,在父母的支持下,11岁宁波男孩李於言在网络平台上开设了“寓言同学”的账号,开始用视频方式深入浅出地解说昆虫名字的由来、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等,科普昆虫知识。目前,李於言已有全网粉丝30万,作品230多条,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突破1300万。

  “金蝉脱壳”是该账号的其中一条爆款视频。而在多条视频下,网友们都留下了类似这样的话:“中国人自己的小法布尔”“真棒小孩哥”。

  要妈妈活捉蚊子,给小螳螂当“口粮”

  安静、腼腆,这是不少人见到李於言的第一印象。不过,当提到昆虫,李於言就侃侃而谈,眼里泛着光。“我希望通过我的介绍改变大家害怕昆虫的心理,让他们保护昆虫。”李於言说,自己长大后想考农业大学,未来做个专业的昆虫研究员。

  在李於言的家,有两处地方最引人注目,一处是书架墙,塞满了各种与昆虫有关的图书,不少书页已经被翻破了;一处是“昆虫角”,大小不同的塑料箱和网纱箱层层叠叠,里面住着螳螂、蜻蜓、竹节虫等昆虫,他们都是李於言的“玩伴”。

  妈妈於文文最早注意到儿子的爱好。从2岁开始,李於言就对昆虫情有独钟,好像一个“小虫痴”:蹲在蚂蚁窝前能观察很久,雨过天晴后钻草丛抓蜗牛也是常事,甚至还偷偷在家养蟑螂。

  “养虫子总比玩手机好。”於文文和丈夫决定,守护好孩子的童年,支持李於言与昆虫“交朋友”。

  于是,上幼儿园时,李於言就听完了法布尔《昆虫记》的整套音频;识字后,他又看了《中国昆虫生态大图鉴》等专业书;如今他正和妈妈一起啃大学教材《普通昆虫学》。5岁那年,李於言在家里有了自己的“昆虫角”,后来逐渐发展成“微型昆虫博物馆”,他尝试饲养过上百种昆虫。换土、喂食、调节湿度……这些昆虫主要是由他照顾,因为是自己的爱好,所以每天他主动做这些事。虫子死了,李於言就学着把其中一些做成标本。

  妈妈发现,李於言对昆虫的喜爱简直到了着迷的地步。吃饭的时候,不管说什么话题,最后都会绕到昆虫,写周记如果不限题材,他一定会写昆虫。对昆虫的痴迷不仅增强了李於言自我学习的能力,还增强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参加宁波当地“你们的动物朋友”主题作文征文时,李於言投稿时自然选择了昆虫,一篇题为《黑将军》的作文凭着独特的选题和趣味的语言拿了奖。

  “威武霸气的龙牙姬兜、大刀阔斧的多刺斧螳、姿态蹁跹的斐豹蛱蝶……它们都是我的动物挚友。最近,我又结交了新朋友——红足修猛蚁。”李於言在文章开头这么写道。

  对于为何称其为“黑将军”,李於言是这么解释的:“红足修猛蚁喜欢单兵作战。这种蚂蚁到底哪来的自信呢?这得从身强力壮、虎背熊腰的身材说起。它们体长约1.5厘米,比常见的蚂蚁要大得多。身体呈黑褐色,拥有坚硬的几丁质外骨骼,像极了身披铠甲的将军。”

  小学阶段还没有生物课,李於言目前的知识储备都是自学完成,而学习的动力源于爱好。

  在李於言的影响下,妈妈於文文慢慢也成了半个“昆虫专家”,“儿子要求我不能打死蚊子,只能尽量争取活捉,让它们成为小螳螂的‘口粮’”。

  和爸爸野外观虫,徒步足足4天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大自然就是“活教材”。这两年,爸爸和弟弟成了李於言野外观虫的“黄金搭档”。每个不下雨的周末,三人都会前往江浙沪周边的古村和山区采集昆虫、拍摄视频。

  它山堰,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是李於言目前最喜欢去的野外采集点。因为那里有山有水,地理环境略显复杂,每次去都会有新发现,去一次就是徒步一整天,爸爸干脆把露营设备都带上,随时可以生火做饭,李於言也成了“小背包客”。

  在徒步过程中,李於言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就像一架小小显微镜。在它山堰徒步时,他在动物粪便中抓出侧裸蜣螂(俗称屎壳郎,属于甲虫的一种),又在小溪落叶堆中找到亚力施春蜓(属于蜻蜓的一种)稚虫,带回家旁观如何羽化成蜻蜓,还在大树上发现了数条伪装成树枝的竹节虫。

  蹚小溪、钻草丛、爬大树……每到一处,如果发现了特别的昆虫,李於言都会拿本子和相机认真记录下来,还会请爸爸在手机上记录好定位,便于下次“回头看”。

  李於言的徒步野外观虫经历,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是他在三年级跟着爸爸从宁波市江北区洪塘街道出发,前往老家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145公里,开车一个半小时的路程,他们走了足足4天。

  “跟其他背包客不同的是,我和爸爸特意用导航避开马路,尽量走村爬山过河,平均每天走路10小时。”对于当时还在读小学的李於言来说,野外采集昆虫有点脏、累,还会有危险,不过他却表示:“大自然充满了惊喜,每种昆虫都有独特的魅力,我觉得十分有趣。”

  在研究昆虫的过程中,李於言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伙伴和老师。比如在海南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野采时,他偶遇过《博物》杂志摄影师、昆虫摄影师唐志远;在抖音后台则经常与“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小阳的昆虫世界”等热爱昆虫的科普创作者交流。

  给同学讲解昆虫,线下线上做科普

  每次在野外发现昆虫,李於言都会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放在手掌或手臂上,结合了解过的书本知识开始讲解,妈妈於文文形容“这是他的一种本能反应”。2022年10月,於文文和丈夫也开始尝试为儿子录制昆虫科普视频。

  李於言讲述的第一条视频的主角之一是蜗牛,他拨弄着在树枝上的蜗牛讲解说:“注意!野外的蜗牛不要随意抓哟,在中国,大多数野生蜗牛即使没有毒,也会带着寄生虫和细菌。有人说有的蜗牛可以吃,说的是白玉蜗牛、江西巴蜗牛、马氏巴蜗牛。”

  这些视频录制时并没有提前准备好文案,於文文表示,视频都是由他们夫妻随机拍摄、后期剪辑,发布前再去查查专业书籍或者咨询相关老师,对于每条内容的准确性进行把关。此前更新频次高时一周4到5次,如果李於言的学习比较忙,那就是一周一两次。

  在李於言的视频下,有网友打趣留言:“好孩子,你认识我的每一位‘天敌’。”更多的网友则表示对他的感谢:“讲得真棒,可以看出孩子既勇敢又热爱昆虫,长大以后肯定是个昆虫专家!看完这些视频,昆虫好像也没那么可怕了!”

  不少网友还会把自己看到的不同昆虫拍照发给李於言,向他请教,于是慢慢地,李於言开始有了自己的社群,在他空下来时会集中回复问题。

  “这是霸王鬼艳锹(注:一种甲虫),体型看起来巨大,有着夸张的大颚,实际上它吃的是树脂,只在争夺配偶时会进行激烈的搏斗;你们看,可以把它放在手指上方,它一般不会攻击自己身体的下端。”最近,在就读的宁波福山正达外国语学校,李於言带上了“自家”的昆虫,与周尧昆虫博物馆的老师一起做了一场昆虫科普活动,包括展览和讲座。在李於言的生动介绍下,现场很多同学甚至是女同学也尝试着拿起了霸王鬼艳锹。

  同班同学胡辛豪之前对昆虫还是有点害怕的,不过听了李於言讲解后他说:“久而久之,我感觉昆虫也没那么可怕了,甚至自己也开始养螳螂、蛐蛐了。”班主任陈春亚这样评价:“像李於言这种能走进大自然去探索昆虫的奥秘,我觉得是一件非常难能可贵的事情。他愿意静下心来去观察和了解小小的生命体,对他的专注力、耐心的培养也很有好处。”

  值得一提的是,李於言痴迷昆虫研究,但也从没放松校内学习,他觉得,各科学习可以相互促进,能帮助他更好地追求自己的梦想,目前成绩在班上排名前列。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科普;男孩;宁波责任编辑:徐茜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