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潮声丨职场人为什么要花钱请“人生教练”

字体:
—2024—
06/15
08:27:58
2024-06-15 08:27:58 来源:潮新闻 执笔 曹梦琪

  不给具体建议、不灌鸡汤、不做心理咨询,通过一对一聊天帮你找到自己内心的声音、重拾对生活的热情、制定目标与执行计划……

  近年来,“人生教练”在社交媒体上悄然走红。根据ICF(国际教练联合会)统计,截至2024年2月,全球认证教练人数已突破5万人,虽然中国大陆的人数虽然还不足2000人,但已经有一大批人在来的路上——在小红书上搜索“人生教练”,会跳出18万+篇笔记,绝大多数表示自己正在申请ICF的认证。

  与此同时,近两年国内相关培训机构迎来增长,不少职场人自费近10万元学习教练技术,取得认证证书后,以每小时数百元至上万元的价格,为客户提供职场、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涉及个人成长的“秘籍”。

  “人生教练”的需求为何快速增长?职场人为什么要付费请“人生教练”?

资料图 来源:新华社

  认识真实的自己

  “每天都想辞职一万遍。”半年前,初入职场的莉莉(化名)萌生了辞职的想法,她对眼前的工作氛围、工作内容都感到不满意,但又担心离职后能否找到更满意的工作,为此内耗了好几个月。

  直到最近在一个播客的社群中聊到这个话题,有位热心的网友建议可以找个人生教练聊聊,她感到眼前一亮:“什么是人生教练?”

  带着好奇,莉莉找到这位网友,请她推荐了自己的教练。第一次教练对话,他们约在了一款视频会议软件上,1个小时的一对一聊天后,这位教练最终也没有告诉她该不该选择离职,而是在对话使用聆听和提问的方式帮她探索了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从而启发了她自己的思考。

  “人生教练不提供人生建议,而是帮你全面且真实地看到自己当下的状态,从而自行发现更多改变的可能性。”对话结束后,这位教练解答了莉莉最初的那个问题,她告诉莉莉,就像你去考驾照可以找汽车教练,想科学锻炼可以找健身教练,想打篮球网球排球等种种体育运动都有相应的教练,当人生遇到“卡壳”,目标无法实现的时候,也可以找个人生教练。

  人生教练,是英文Life Coach的翻译,也有人称之为生命教练,它作为一个职业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并于21世纪初传入中国,最初应用于一些外资企业中。ICF将人生教练定义为“在一个发人深省的创造性过程中与客户合作,激励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专业潜力。”教练对话是心理学的一种应用形式,在大多数教练看来,它与心理咨询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更偏向于心理创伤的疗愈,而前者重在帮助你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适用的情境更广泛。

  目前,国内没有关于人生教练这个职业的相关标准和准入门槛,大部分教练都会通过ICF的认证获取全球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根据ICF要求,完成相应课程学习并积累一定的付费服务时长后可以获得“助理认证教练”“专业级教练”“大师级教练”证书,一个PCC教练通常收费1000元左右每小时。

  方海燕曾是广州一家知名500强外企的亚太区高管,2022年在公司裁员时,46岁的她因为之前做过人生教练,手头有一些客户,离开公司后便开启了创业之路。通过两年时间,她的收入已经能够达到离职前的水平,客户主要是企业高管、外企职业经理人、中小企业创业家、中学生。

  最近几年的大厂离职潮中,有不少像方海燕这样的职场精英把“人生教练”作为转型的方向。埃里克森国际教练中心于2008年进入中国,至今已在中国培养了9位MCC大师级教练,800多名PCC专业教练及PCC候选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的学员的年龄集中在26至60岁,其中七成是女性。

  但人生教练并不能成为多数职场人被裁员时的救命稻草,方海燕认为,要想以此为生,需要同时具备一定的教练实战经验、职场背景、专业教练能力,以及良好的人生状态4个要素,并非一张证书就可以的。

小红书上,不少人分享了自己成为“人生教练”的经历。网络截图

  看到自己的潜力

  一般而言,每个教练在开始对话前都会请客户先分享自己最想交流的话题,多位人生教练告诉记者,职场和人际关系的困惑是目前最主要的话题,两者通常是相生相伴的。

  职场话题由于更明确、更容易让人产生改变的欲望,通常是多数人开启对话的初衷,而职场问题的背后往往又交织着家人、社会、情感关系等问题,一些客户会在与教练建立起信任关系后长期付费,话题慢慢转向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等方向。

  阳阳从2016年开始以副业的形式做教练,因为有着10余年互联网大厂人才发展工作经验,找到她的客户有八成是因为职场困惑,而这些职场困惑或多或少都跟离职相关,于是这两年她给自己贴了标签叫“离职教练”,专门给各种各样的职场人“设计离职”。

  像莉莉这样内耗的职场人,阳阳这些年遇到过数百个,年龄以25岁至40岁居多,她听到过最多的话题就是“我要不要离职?”“我有一个新的工作机会该不该接?”“我对现在的工作毫无兴趣该怎么办?”“看领导很不爽该怎么办?”

  在阳阳看来,换工作不是冲动的逃离或者⼀次奋不顾⾝的冒险,⽽是我们开始向内探索并设计属于⾃⼰的职业路径的契机。经过几次教练对话后,有些人选择自我突破,有些人选择在现有的工作里寻求一些改变,无论最终是否选择离职,他们都可以通过一些行动让自己的能量状态有所转变。

  比如她前段时间接到过一位从事人才工作的客户小凯(化名),他产生离职念头的原因是觉得当前这份工作无法发挥出自己的才干,而领导又总是希望他去做一些在他自己看来没有价值的事情,导致他与领导之间的关系陷入紧张,工作状态也变得很差。

  通过与阳阳的对话之后,小凯看见了自己的特长,意识到其实眼前的工作中还是有一些可以发挥自己才能的事情。后来,小凯还约领导进行了一次长达两小时的深谈,坦诚地向领导表达了他的想法和期待,也邀请领导表达自己的情绪,谈话结束后,双方都感到轻松了许多,彼此多了一份信任。

  关注内在成长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失业后很难再找到新的工作,在职业倦怠和发展瓶颈前不知该维持现状还是跳槽、是将专业进行到底还是改行……不少职场人在工作10多年后发现自己的职业发展进入“滞涨期”,这一现象被称作“35岁危机”,成为近年来的互联网热词。

  记者采访发现,无论是付费请人生教练还是转型做人生教练的人群中,很大一部分都正面临或曾经面临“35岁危机”。

  阳阳做人生教练已经8年,她对此深有感触,“很多人情绪起伏大又不知道如何应对,所以期待的外界帮助,找心理医生又觉得不至于,跟身边朋友家人也很难开口,于是期待着找教练能帮忙解一解。”

  最近,自媒体“社会学了没”主理人梁贤俊正在筹备一个“人生教练平台”,邀请不同类型的教练入驻。早些年他刚接触人生教练的时候,它还是一个主要面向企业及企业管理者的小众职业,但最近几年,明显感觉普通人也开始找教练和学习教练技术了,越来越多的教练机构涌现,衍生出婚姻教练、职场教练、家庭教练、商业教练等不同方向,这也反映出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内在成长的趋势。

  “由于当下我们正处在从经济高速增长模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过渡期,各行各业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个体面临的职业发展或是人际关系的困惑也随之产生。”心理学博士苗笑雨认为,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个体试图审视自己的生命、挖掘自身价值,于是现代社会不断出现人生导师、人生教练这样的角色。

  “如果能跟对一个合适的教练,人生是可以有所变化的,但这很难,一个好的导师角色不仅需要掌握理论方法,还需要对自己的人生有良好把握,但人生终归是无法量化的。”

  在苗笑雨看来,当代人普遍面临中年危机以及职场人际关系的焦虑,要想破解这种焦虑,除了个体的努力,更需要整个社会建立起多元的价值评判方式,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潮声责任编辑:阎沁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不给具体建议、不灌鸡汤、不做心理咨询,通过一对一聊天帮你找到自己内心的声音、重拾对生活的热情、制定目标与执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