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丨这套干事方法,你会了吗

字体:
—2025—
07/21
16:48:47
2025-07-21 16:48:47 来源:浙江宣传

  人们常用“急不急”来考虑做事顺序。有十万火急的事,快刀斩乱麻,紧抓快办、立说立行;有千钧之重的事,难以毕其功于一役,则从长计议、从远计议。这一快一慢、一短一长,靠什么实现节奏切换?

  “不能面子可以、里子不行,不要搞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事情。有些事要打攻坚战,有些事要久久为功。”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这样强调。这句话,为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提供了重要方法。

  一

  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讲到,“种花家”的梦想,就是要一直走下来,直到它实现为止。这是年轻一代眼中的中国制胜密码之一,即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定力。

  在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推进改革发展,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难题。面对高质量发展的复杂方程式,中国共产党是解题的个中好手,每一步都讲求有始有终、善作善成。纵观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快与慢的哲学落于具体实践,就是抓好眼前促长远、瞄准长远干眼前。一言以蔽之,“久久为功”。

  从经济转型到社会治理再到城市发展,这一工作方法都是务实、精准、有效的金钥匙。脱贫攻坚被喻为新时代的“淮海战役”,党带领全国人民经过8年持续奋斗,不达目的不收兵,将奇迹书写在人类减贫史上。科技创新路上,北斗团队坚守30载,以“远在天外,近在身边”的卫星导航探索,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心跳”;中国科研人员甘坐冷板凳,向“卡脖子”问题发起总攻,在芯片制造等领域磨砺利剑、打破封锁。

  在浙江大地,20多年来,“千万工程”更新生长、迭代升级,同样是一场长期主义的实践。万千乡村的蝶变新生、美美与共,在时间的沉淀中检验着干部的耐心、韧劲、定力。创新浙江也是如此。从本世纪初期开始,五年、十年、三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付出,浙江持之以恒向创新要红利。支撑这种长期主义的不是明面上的利益,而是骨子里的信念:久久为功,不是把当下难题留给未来解决,而是持续用好每一个当下的力量。

  二

  《之江新语》中有句话:今天的一切都必须顾及明天,明天的发展要建立在今天的基础上。“中国号”巨轮沿着既定航线行稳致远,有力挽狂澜处,也有静水深流时,但每一段新的航程都是前一程的接续。当下,世界经济行进的海域愈发凶险,要想继续乘风破浪,更需强调战略定力,强调久久为功,把瞭望的眼光放得更远,把行进的路径踏得更实。

  中国有着属于自己的“北京时间”。“以百年、千年为计”的时间观,以五年为标尺的度量衡,再用上五千年文明的“广角镜”,使得中国共产党人得以置身宏阔时间长河中,以历史的纵深感来把握今天的事情,由此延伸出长远的战略布局和一整套系统的长期任务,并以“短、中、长”来画出发展坐标。

  论“短”,立足当下即期,解发展当务之急;论“中”,着眼阶段性目标,重动态平衡衔接;论“长”,着眼五年乃至更长时间,谋求“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在治国理政中,较之西方国家,有着更多的历史耐心:锚定近期、中期、远期目标,既办好惠及当下的实事难事,又夯实泽被后世的长远根基。

  没有量的积累,何来质的突破?没有数十年磨一剑的坚守,怎会奔向辽阔征程?寅吃卯粮、急功近利的行为,终归会被历史的大浪拍死在沙滩上。脚踏实地、久久为功,说到底还是在于以什么样的政绩观看待波涛沉浮间泛起的“显绩”与“潜绩”。

  剖开改革发展的现实经纬,那些搞竭泽而渔的政绩冲动、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是难以成就一番事业的。比如,个别干部罔顾本土优势,盲目跟风逐新布局热门产业,寄望一飞冲天,最终只留下一地鸡毛。一些地方患有近视短视,只盯着即期利益,围着数字打转,对创新成果是否经得起市场检验漠不关心。这些行为背后,是扭曲的面子观、算错的发展账,更是缺失的历史感、敬畏心。

  三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场配速跑、接力赛,前进的节律取决于我们的爆发力、持久力。这一路上,哪些事要打攻坚战,哪些事要久久为功,既有既定的标准答案,也是因时因地的开放答题。

  有人说,从1到1.1^n,可简单概括时间的复利效益。想要收获成效,要尽早努力并投入足够长的时间。在浙江,抓创新发展就已显现这种复利魔力。20多年前,浙江面对“成长的烦恼”,没有心急于“一口吃成胖子”,而是一步一个台阶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在几多坚守中闯成勇挑大梁的经济大省。今天,一批科技新锐企业出圈出海,并不是创新浙江的番外故事,而是新的精彩开篇。刚刚召开的省委十五届七次全体会议,发出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员令,朝着2030年的创新目标挺进。

  从“浙”扇窗看出去,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这种踏着长板往上冲的跳级,难免会留下一些待补短板越是面临这样的问题,越要少些心浮气躁,将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取长补短、积厚成势。眼下,无论是冲破关税贸易壁垒的攻坚战,还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久久为功,都需要专注与笃行,在做好一件件事情当中一步步往前走。浙江做深做透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两篇大文章”,就有志于在循序渐进、系统集成中重塑创新变革力。

  “有些事要打攻坚战,有些事要久久为功”,意味着每个人都要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中,认清、找准并发挥“我”的主体性。当下,我们身处“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布局的关口,共享着过去每一场攻坚战打出的发展成果,也理当成为未来每一场攻坚战的主角,成为“久久为功”里那个看似微小却笃定的力量。无数个你我的向上发力,会叠加成攻坚突围的关键一跃,并在日复一日的坚定中,走向发展的星辰大海。高质量发展的赛程,总是一棒传一棒、一程接一程,每个人的奔跑聚合的是14亿多的澎湃。

  发展路上,总有一些事需要破难攻坚,总有一些事会细水长流。深悟“打攻坚战”与“久久为功”的道理,与时间做朋友,终能抵达成功彼岸。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徐茜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