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浙传老师拍的片子,成为中国大陆唯一入选上影节纪录片单元的作品

字体:
—2024—
06/22
11:37:44
2024-06-22 11:37:44 来源:潮新闻 记者 沈听雨

  这段时间,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学院副教授潘志琪很忙碌。

  几天前,他还跟随正在拍摄的纪录片的跟拍对象在吉尔吉斯斯坦。结束这一行程回到杭州后的第二天,他又立马赶赴上海,参加自己执导的另一部纪录片《胡阿姨的花园》在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世界首映。

  《胡阿姨的花园》,入围了本届上影节金爵奖纪录片竞赛单元,也是中国大陆唯一入选该单元的作品。

  “我希望不同观众能有不一样的触动或感受,而不是我去解释关于作品的意义,那样容易禁锢了观众的所思所想。”这两天,记者跟潘志琪面对面聊了聊,当提及影片希望传达何种意义时,他如此说。

  拍摄纪录片近20年,潘志琪欣慰于纪录片的魅力正获得越来越多观众认可,但也坦言,纪录片需要更多展示平台让更多人看到。

  关于《胡阿姨的花园》、关于纪录片本身,他这样说。

  影片海报,潘志琪供图

  9年时间,记录一对母子的故事

  《胡阿姨的花园》讲的故事很简单:重庆胡阿姨靠经营价格极其低廉的小旅馆为生,日子虽然清贫但她有时还会替住客解围,她用废弃垃圾建造了一个缤纷花园,以这个诗意空间实现自我救赎并抚慰患病儿子。

  从2012年到2021年,潘志琪用9年时间,记录这对母子的生活。他说,其中最打动自己的,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和生活韧性。“胡阿姨身上有一种少有的理想主义,虽然现实很不堪,但她总是超越苦难,心存美好,就像是贫瘠土地里盛开的一朵鲜花。”

  其实,还可以再把时间往回拨。2010年,在机缘巧合下,潘志琪来到重庆十八梯。它位于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商圈,是重庆主城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就在前一年,重庆市渝中区政府宣布将对十八梯实施重建,并于2010年7月启动了该片区的改造搬迁工作。

  “拍纪录片,我希望去记录时代的变化、城市的变迁。”站在十八梯前,看着它跟周边解放碑等商业CBD间的巨大反差,潘志琪觉得这是个值得被记录的地方。

  影片剧照,潘志琪供图

  从关注空间开始,他寻访在周边生活的人们,茶馆老板、街边小摊贩等等。两年后,他遇见了胡阿姨。

  而跟胡阿姨儿子少斌的相遇,也源于一次巧合。“当时在拍摄时,有一天,胡阿姨突然对着镜头很认真地跟我说,小潘能不能帮我一个忙。”潘志琪回忆,当他询问帮什么忙时,胡阿姨说明天是自己儿子的生日,希望能得到陌生人的祝福。第二天,当潘志琪打电话过去时,电话那头的声音很脆弱,跟胡阿姨似乎截然相反,这让他有了好奇心。

  一番了解后,潘志琪发现,这对母子的性格截然不同,但他们的生活轨迹和时代巨变下两种城市空间的更迭,这种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命运,与创作初始想表达的方向相契合。

  6月17日,潘志琪从吉尔吉斯斯坦回国时,还去了一趟重庆。“现在胡阿姨的房子里装了一个很大的电视机,我把笔记本连上去,跟他们一起看了这部片子。”潘志琪说,这也是胡阿姨和她的儿子第一次看成片。如今,再去回望10多年前的样子,觉得很神奇,这或许是纪录片特有的魅力。

  胡阿姨看片时的一句话让他印象深刻:“小潘,你也老了啊。”潘志琪说,一位纪录片前辈司徒兆墩说过“纪录片就是一个生命陪伴另一个生命的时光”。

  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现场,潘志琪供图

  正如一位观众在上影节看完该片后说的:“对于纪录片我一直不理解导演在影片中是怎样的角色,这部影片里导演和胡阿姨的相处可能给了我最好的答案。当胡阿姨要搬去一个儿子都不知道的新花园时,她却悄悄告诉了导演,这是属于两个人的小秘密,快到结尾时,镜头里的胡阿姨还向自己的朋友介绍这个每天举相机拍摄的导演是没工作,闲的。这种亲密的感觉,应该是胡阿姨已经把导演当作了自己的干儿子,是跟她同甘共苦一起守护小花园的人吧。”

  纪录片,需要更广阔的的市场

  这并不是潘志琪第一次聚焦普通人的生活。

  曾经,他的纪录电影《24号大街》,记录了杭州一条街道的变化,展现了外来务工者的生存图景。这几年,他还正在跟拍养蜂人行走世界各地追花取蜜的故事。

  “纪录片在拍摄时,有一种未知性。这意味着纪录片有着无限的可能性。”潘志琪告诉记者,这也是他一直坚持拍纪录片的原因。

  “人、社会、时代”,是潘志琪在创作、拍摄时始终遵循的准则。他希望通过记录普通人的故事,映射时代的变迁,触达与观众的共情点,并坚持自己的表达。

  这一次,入选上影节金爵奖纪录片竞赛单元,潘志琪并没有太多感受,“每个影片完成后,都有它自己的命运。”

  潘志琪。本人供图

  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纪录片竞赛单元设立于2015年。担任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纪录片单元评委主席的芬兰纪录片导演皮尔乔·汗卡萨罗曾表示:“你来上海看这些纪录片的展映,就像环游了一次世界。纪录片让我们看到真实的世界和生活的困境,它会增加我们的责任心,它会教会全世界的人彼此理解,相互包容。”

  在国产纪录片发展史上,2016年至关重要。这一年,《我在故宫修文物》B站走红,成功吸引年轻观众注意的同时,也让行业重新审视纪录片的价值。此后,电视台、视频网站加速布局纪录片,《风味人间》《人生一串》《守护解放西》等精品频出。

  作为对真实生活的视觉表达,当前,中国的纪录片受众群正在增长。不过,潘志琪坦言,在多数平台的内容生态里,纪录片还是面向商业化追逐利益的模式。同时,不可否认的是,纪录片的投入近些年正在萎缩。

  “现在,很多人或许会在电视上、网站上看纪录片,但那些跟纪录电影也是有差别的。”潘志琪表示,接下来,他计划要让《胡阿姨的花园》进入艺术院线上映。但面对商业电影共同竞争的电影市场是很残酷的,纪录片如何培育更广阔的市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纪录片;胡阿姨的花园;上海国际电影节责任编辑:马驰骋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这段时间,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学院副教授潘志琪很忙碌。他的纪录片《胡阿姨的花园》,入围了本届上影节金爵奖纪录片竞赛单元,也是中国大陆唯一入选该单元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