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萝卜快跑,预示着什么

字体:
—2024—
07/14
07:35:46
2024-07-14 07:35:46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谢丹颖

  浙江在线7月14日讯(记者 谢丹颖)无人驾驶,比想象中来得更快、更早。

  近日,百度旗下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萝卜快跑”火了。它在湖北武汉的加速落地,引发广泛关注。每10公里4元至16元不等的价格,吸引不少市民排队尝鲜。

  无人驾驶车辆上路在国内多地都有进展:5月1日,杭州成为全国首个为低速无人车立法的城市;7月3日,20个城市(联合体)成为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湖北武汉、浙江“杭州-桐乡-德清联合体”等入选;7月7日,北京正式开放智能网联乘用车“车内无人”商业化试点……多地利好政策加持下,无人驾驶赛道热闹非凡。

  热闹背后,人们不禁要问,这一技术,已成熟到能取代人类司机了吗?由无人驾驶带来的“技术与就业”之争,又该如何看待?

  无人驾驶普及,几成定局

  目前来看,消费者、企业都觉得无人驾驶很“香”。

  于乘客而言,据统计,在武汉搭乘萝卜快跑,10公里路程车费约4元至16元不等,而普通网约车价格区间则在18元至30元。甚至有乘客称,有时叠加红包后,2公里左右的行程,花费不到2元,“比乘地铁、坐公交都便宜”。

  “这是未来。”行业内有一个共识,人类会在2030年前后,进入无人驾驶时代。据太平洋证券等机构预测,这一年,无人驾驶出租车在中国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惊人的2.93万亿元。

  面对万亿蓝海,为抢夺市场先机,争雄者众。

  在浙江,海康、华为等科技巨头相继入局;吉利、零跑等造车势力竞相加码。强强联合,布局研发无人驾驶技术。专注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深圳安途智行科技有限公司、侧重无人物流车的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近年来也纷纷入驻浙江。以杭州为例,2023年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产值达2798.6亿元。

  此外,国家陆续出台《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政策,为无人驾驶规模化商业应用奠定良好基础。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武汉、杭州等51座城市纷纷发布相关试点示范政策。

  技术上的成熟、国家的支持、社会的期待,三股力量,共同传递了一个信号:在全国落地无人驾驶,并不遥远。

  科技革命已来,理性破局

  无人驾驶出租车的落地,首先受到冲击的是网约车和出租车司机群体。

  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截至2024年5月31日,全国共有351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703.3万本。2023年末我国巡游出租车数量约为136.74万辆,按照每辆车配备两名司机计算,全国大约有270万出租车司机。

  因此,这几天不少人为出租车、网约车司机的未来担忧。

  但无人车也不乏支持者,他们对新技术持乐观态度,觉得这种技术取代的焦虑,暂时被放大了:尚不论现在的超低打“车”价格可能只是“补贴推广价”,无人驾驶出租车数量不多、行驶范围受限,在当下和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核心目标是积累行驶数据信息。

  此外,一位武汉网约车司机告诉记者,他们叫萝卜快跑为“苕萝卜”。湖北话“苕”,意味着憨,“当它被加塞,即便在川流不息的马路中央,也会刹车急停,苕得很。”在他看来,人类司机灵活机动,仍具竞争优势。

  也有杭州等地出租车司机表示,帮乘客搬行李、指路、推荐美食和旅游景点……人类司机带着人情味的附加服务,也是区别于冰冷AI的一大优势。

  更多人,在这一争论上中立而理性。

  “无人驾驶是AI在车上的落地,在实际道路上无人驾驶数据越多,技术迭代速度就越快。”浙江科技大学教授李强深耕无人驾驶技术多年,在他看来,无人驾驶逐级递进商业化路线是主流。

  “我们要把思路打开。”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陈立笑言,在他看来,机器与人一直不是竞争关系,“这些新技术的出现,是为了解决枯燥且危险的琐事,解放人类投入到更有价值、更具意义的工作中去”,比如智能汽车研发、运维等。

  试想,未来,当公交车、出租车、物流车……无人车全面铺开,所有车的行驶数据搭载至一个平台;平台根据数据,自动给每辆车提出通行建议,规划最快路线——这将极大地降本增效。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50年全球向“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可持续交通过渡,可节省70万亿美元。

  与其说“卷”同行,这,或许才是萝卜快跑出现在武汉街头更大的价值。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无人驾驶;萝卜快跑责任编辑:叶媛媛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