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医学温度,医者温度

——写在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

字体:
—2024—
08/19
10:16:00
2024-08-19 10:16:00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樊昕旖 通讯员 谢震宇 王奕汀 高硕旻 张 绩 包璐晨

  医学上有很多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数字,却很少被人关注。

  37.3℃,是人体体温的“警戒线”;150℃,是超声刀进行精准切割与止血的“黄金温度”;30℃,是浅低温心脏手术中保护大脑及重要器官功能的“安全界限”;50℃至60℃,是中医温针灸时人体感受的适宜温度……

  在医师眼里,这些数字是治疗与保护患者健康的精准标尺,更是医学实践中不可或缺的生命密码。

  今年8月19日,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

  让我们走近禾城医师,在每一针、每一颗药、每一台手术中,去感受医学温度,体味医者温度。

  150℃

  是清扫淋巴结时的果断

  凝神屏息盯着屏幕,手中操控着腔镜手术专用的超声刀,待到深入甲状腺附近时,毫末之间,干净利落。

  这是嘉兴大学附属医院(嘉兴市第一医院)头颈外科主任唐坚在手术台上的模样。唐坚介绍,甲状腺的手术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手术,以使用电刀为主,会在颈部留下一条弧形疤痕;另一种是腔镜微创手术,可以实现颈部无痕。但颈部血管错综复杂,电刀的止血功能有限,还有可能导致热力损伤,所以在符合手术指征的前提下,现在更多采用腔镜微创手术。

  “超声刀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头颈外科手术的空白,推动了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快速发展。”唐坚说,超声刀一般控制在150℃左右,温度过低达不到治疗效果,温度过高则容易导致邻近组织损伤。

  唐坚记得曾接诊过一个姑娘,才19岁,就被诊断为甲状腺恶性肿瘤并伴有颈部侧方淋巴结转移。“她的病情比较严重,采用传统手术清扫安全性更高,但是考虑到患者的年龄及今后的生活质量,我们希望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彻底清扫淋巴结,且尽量不留创面。”唐坚说,传统手术需要在脖颈处切开一道15至20厘米的弧形切口,对一个小姑娘来说,留疤不仅会对外貌造成影响,更可能在她心理上留下创伤。

  但是如果采取腔镜微创手术的话,要通过胸前区三个小孔进行甲状腺肿瘤切除及清扫淋巴结,对医生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经过仔细评估和探讨后,唐坚团队决定采取全腔镜下的甲状腺癌改良根治术,并做好了两手准备,即先用腔镜做,必要时再中转开放手术。4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不仅淋巴结清扫干净,而且只在胸前区留下了3个加起来仅2厘米长的切口。

  为了减少更多患者的手术创伤与心理负担,唐坚和他的团队仍在不断探索……

  30℃

  是在心脏上“补洞”时的沉稳

  31℃、30℃……显示屏上,患者的鼻咽温逐渐下降并稳定在30℃以下,心电图也趋于平缓,嘉兴市第二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张军即刻开始了一场心脏“填补术”。

  手术台上的俞先生今年57岁,5年前确诊为“房缺”,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简单来说就是心房之间出现了一个异常的“窟窿”。前不久,他因为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而到医院心内科就诊,经过评估后建议进行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在这类心脏手术中,让全身血液进行体外循环,通过降温让心脏“停跳”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降温能减少心肌耗氧和代谢,延长器官耐受缺血的时间,对人体器官起到保护作用。”张军解释着体外循环的意义。他说,一般的心脏手术采用浅低温循环方式即可,在一些大血管手术中可以采用深低温停循环方式,就是将温度降到20℃以下再进行。“不管哪种循环,手术时间越短,对人体器官的影响就越小。”

  于是,“争分夺秒”便成了张军和科室成员们习以为常的工作节奏。而在极短的时间内要对心脏进行精细的“缝缝补补”,考验着他们的技术。“对医生来说,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要保持冷静和理性,平时做得多做得熟练,就能够在关键时刻游刃有余。”张军笑着说,做高难度手术的秘诀就是:胆要大、心要细、手要稳。

  作为一位从业25年的心胸外科专家,张军每一次执刀都怀揣着对生命的敬畏和不可懈怠的责任。“医生这个职业,就是与生命赛跑,我们不仅要追求速度,更要确保每一步都精准无误,一定要跑赢!”张军的话语中透露出坚定与执着。

  36.5℃到37℃

  是迎接新生命时的欣喜

  “36.7℃,体温正常。”

  昨天一早,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产房里,当体温计发出轻微的提示音时,朱伟英迅速记录下新生儿的体温,在场所有医护人员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接着,评估完新生儿的各项指标,确认无误后,宝宝便由护士抱回了妈妈身边。

  为新生儿测量体温是新生儿护理流程的第一步。“体温在36.5℃到37℃之间是正常,体温过高或者过低都有可能是出现感染或者其他病症,要及时进行对症治疗。”朱伟英是嘉兴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副主任医师。从业10余年,她迎接了无数新生命的到来,对她而言,每一次给新生儿测量体温都是一次神圣而细腻的仪式。

  产科是新生命诞生的地方,也是个高强度、高风险的科室,因产科急症发生率高,病情重且复杂多变,稍有不慎就会危及母婴生命,朱伟英坦言压力不小。让朱伟英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值夜班,她正在值班室看着病历,突然响起的电话铃声打破了深夜的宁静——当时从急诊转来一位双胞胎孕27周的准妈妈,肚子痛得厉害,B超显示宫口已经开了,马上要生了,情况非常紧急。由于孕周较小,考虑早产宝宝心肺功能不全,朱伟英立刻给产妇打上了促肺针,并呼叫儿科医生到场。好在,两个小时不到,双胞胎宝宝顺利出生。“因为是早产儿,两个宝宝出生时才900克,都进行了气管插管,还好结局是圆满的。”

  这样紧急的时刻,在朱伟英的职业生涯里还有很多,但她从未抱怨过工作辛苦。她说,能够见证这么多家庭的幸福时刻,也是产科医生最大的幸福。

  50℃到60℃

  是刺入皮肤时的专注

  选穴、入针、点燃艾绒……当白烟袅袅升起时,杨喜兵将病人交给治疗师,然后急匆匆地跑回门诊间,接诊下一个病人。

  最近,嘉兴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很是“热闹”,大部分病人都是来进行“冬病夏治”的,温针灸就是其中一种治疗方式。温针灸,是指将针刺入穴位后,把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以达到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祛湿逐寒的治疗效果。

  “自‘冬病夏治’门诊开设以来,每天来做温针灸的就有好几百人,高峰时段,还是需要等候一段时间。”嘉兴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杨喜兵说,不同病症的针灸时长是不同的,有些病人可能需要燃尽好几团艾绒,治疗时间至少半小时。

  50℃左右,是患者能从针体中感受到的温度,也是医生为患者提供治疗的一种“热度”。因为扎针环节必须由医生来操作,所以杨喜兵每天都要在门诊间和治疗室之间来回跑,虽然只有几步路的距离,一天下来也要走两万步以上。由于长时间低着头和弯腰用力,杨喜兵和同事们多少都有些颈椎伤病和腱鞘炎,但即便这样辛苦,他们也从来没后悔过选择从事针灸工作。用杨喜兵的话来说,这是他热爱的职业,每一针都要扎好。

  让杨喜兵欣慰的是,许多人的病症在他们的诊疗下得到了缓解,比如今年80岁的蒋奶奶。蒋奶奶腰椎和膝盖不好,每周都要来找杨喜兵针灸两次,每次都要花费一个上午。“患者的信任,就是我们最大的慰藉。”杨喜兵说。

  这些数字是医学上的标准温度,也是医者仁心传递的温度。而他们只是2.24万名禾城医师中,默默发光发热、以行动践行医者誓言的缩影。

  今天,在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向禾城在职的和曾经的医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并献上一句节日祝福。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医学;医生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