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城市风貌 拍友 刘翼 摄
闽南风的古建筑旁,市民、游客络绎不绝;东北一隅的物流场区,AGV无人小车来回穿梭,满载货物的卡车从这里驶向全国各地……
这里是晋江,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典范。赛迪顾问前不久发布《2024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晋江蝉联第五。
翻阅近年各大机构发布的百强县榜单,江苏的昆山、江阴、张家港前三地位稳固,而头部强县后几位的竞争一直十分胶着。近几年,晋江“小步快跑”,超越浙江强县慈溪、义乌,稳居百强县前列。
安踏集团数智一体化产业园内,货到人拣选区缓存机器人正在工作。 安踏供图
曾经的农业穷县,为何能跻身百强县头部?
起起伏伏中,也有成长的烦恼
连续参加完4月下旬的国际鞋业博览会和5月初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福建嘉怡塑胶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念博最近忙得不可开交。
8月中旬,当潮新闻记者来到被誉为“中国鞋都·拖鞋名镇”的晋江内坑镇,恰好遇见与嘉怡塑胶洽谈合作的一批海外采购商。跟着他们走进企业展厅,一排排货架上陈列着色彩丰富、样式新颖的家居类拖鞋。与以往的拖鞋厂家不同,这里没有一丝气味。
嘉怡塑胶展厅 潮新闻记者 王逸群 摄
“这是我们刚刚研发上市的超临界发泡EVA材料。”张念博边走边介绍。物理发泡,无化学残留物,还能保持鲜艳色泽,这项行业内的先进技术,正助力嘉怡弯道超车。
在年产拖鞋超10亿双、拥有从设计研发到生产全产业链的内坑,每家企业都有独到之处。
如果说晋江有什么最鲜明的特色,那么就绕不开民营企业。这里97%以上的企业是民营企业,其产值、税收、就业岗位占比均超九成。
改革开放初期,内坑镇的拖鞋、东石镇的制伞业、安海镇的食品厂和造纸厂……晋江各个地区,一个个家庭作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1994年,随着纺织、造纸、食品等产业迅速发展,恒安、安踏等龙头企业出现,晋江开始领跑福建县域经济。
2001年,晋江首次跻身全国百强县前十名,初步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此后,起起伏伏的晋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鞋服企业为了快速占领市场,大都走了粗放扩张的路子。没有特色、没有品牌,产品附加值低,大量的产品出现积压。
在这段时期,服装品牌利郎受到很大冲击。当时,一些企业效仿他们生产西装,虽然在质量上可能略逊一筹,但由于价格更实惠,吸引了很多顾客。一段时间以来,利郎的这些类型产品状况不佳。
痛定思痛,利郎决定完善品牌定位风格,将其定位为“商务休闲”。2015年开始,公司设立产品研发中心。从机洗30多次仍能保持平整的可洗衬衫,到冰丝面料,利郎让自己在众多同质化产品中脱颖而出。
利郎成衣面料研究所 潮新闻记者 王逸群 摄
加速转型,成了那一阶段晋江企业“求生”的共识。
转型不易。近几年,在同质化的产品竞争之下,新兴产业增量不足等新问题出现。在原有赛道上继续发力还是突出重围?不同的选择,考验着企业的勇气和胆识。
张念博便选择了后者。虽然曾经的PVC产品在非洲市场上已打开了不错的销路,但想要走向有更广阔发展前景的高端市场,就需要产品有核心竞争力。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念博对接了华南理工大学的一支研发团队。8名博士入驻企业研发新技术,经过近十年研发,嘉怡塑胶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赛道。
从前拼价格,现在拼科技含量、拼创新,这样的共识在企业之间形成。而今,从改革开放初期给国际品牌代工,模仿其运营,到提升产品品质,再到持续提升研发创新能力,我们眼中的晋江制造,早已摆脱“土味标签”,向“晋江智造”进军。
工业重镇也时尚
对于服装行业来说,如果说时装周的秀场是初始站,那么市场就是终点站。
在晋江,品牌方们喜欢将两者结合在一起。
当我们漫步在梧林传统村落,一些角落里还留存着被雨伞装饰过的痕迹。树木、草地、池塘,朝东楼、五层厝等番仔楼,还有闽南古厝的天井、露台、外墙……整个村落宛如一座巨大的伞具美术馆。色彩为古建筑带来了新活力,也吸引了不少游客拍照打卡。
中国伞都梧林侨村国风秀 受访者供图
梧林景区市场营销部副总监苏茵茵介绍说,这是景区打造的中国伞都梧林侨村国风秀。328把产自“中国伞都”东石的伞具与体现中西建筑美学的梧林建筑群融合,既彰显了传统伞的经典、现代伞的革新,更让伞以更多元的方式展现。“简单来说,就是用一把伞,带大家认识晋江。”
在当地人眼中,潮流、时尚,可谓是晋江这几年最大的变化。过去我们对于传统制造业强县“灰头土面”的“刻板印象”被颠覆。如今的晋江,从产品、企业,到乡村、城市,都透露着一种时尚气息。
对于这个转变,苏茵茵觉得是大势所趋,既是城市的需要,也是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中国,每3把伞具就有1把产自晋江东石;在中国制伞行业,有约2/3的配件出自这里;在全球,每4把伞具就有1把从这里走出去……被称作“中国伞都”的晋江东石,曾经缺乏自己的品牌和特色。
梧林传统村落内,古建筑与现代生活融合。 受访者供图
试水“文旅+产业”,景区策展人主动找到东石镇的负责人,两人一拍即合。不到10天,东石就根据规划定制出300多把雨伞。景区连夜布置,在端午节当天正式呈现。宣传效果也立竿见影。“现代制伞工艺与传统村落跨界联动、‘同框’展示。”来自福州的美术专业在读大学生陈梓洋告诉我们,通过现场展示,他才得知晋江制伞业也有这么高水平。
如果说工厂、大马路代表着工业城市晋江,那么安平桥、安海老街、梧林传统村落就代表着传统的晋江。一边是发达的轻工业,是市场的风云变幻,一边则是市井的生活,是传统的地方文化。
晋江将产业与文化融合,带来一丝潮流韵味。
利郎创意园 潮新闻记者 王逸群 摄
“建设利郎创意园,做‘符码演映 数字织造的路径’数字艺术展,办安平桥大秀,都是希望激活城市和品牌间的互动。”利郎集团副总裁王俊宏告诉我们,这些也在反哺企业,为企业文化提供更丰富的补充。
晋江的成功在于今人的努力,也在于历史的积累和沉淀。当中原文化、海洋文化、闽南文化、华侨文化等多元文化在此地相互交融,晋江便有了别样的特色。
它不只是一座城市,而是文化、精神和产业的城市集合。
晋江人不惧从头再来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上午9点,阵阵歌声从晋江经验馆中传来。
这是二十世纪末,由祖籍晋江的台湾歌手陈百潭创作的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因其表现出积极、昂扬的人生态度红遍大江南北。如今,小城四处播放的这首歌曲,从中可窥见晋江人的精神和干劲。
历史上的晋江人口密度大、土地贫瘠,人地矛盾突出。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一代代晋江人充分发挥当地对外通商贸易的优越自然条件和历史传统,弃农经商、漂洋过海、艰苦创业。
晋江经验馆写着这样一句话:“现祖籍晋江的华侨、华人和台港澳同胞300多万人,以东南亚为最。”可见,早年选择勇敢出海开展商贸活动的晋江人之多。
“敢为天下先”的奋斗品格和“敢拼”“爱拼”“善拼”的精神内核在这段历程中形成。面对资源禀赋有限的困境,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不懈的创新精神,晋江人将“闲房、闲资、闲散劳动力”组合起来变成现实生产力,起步创业。
这也造就了一种现象:人人都想当老板。在晋江,每7个人就有一位老板、每21个人就有一家企业,创业就业氛围十分浓厚。
“阿望土笋冻”的奖牌挂满店铺墙面。 潮新闻记者 孙婧宜 摄
泉州乡村记忆传承人(安海土笋冻制作技艺)、“阿望土笋冻”品牌创始人颜才望(阿望)深有感触。他出生于晋江安海镇西安村,村子虽小,却有几十家土笋冻经营户。面对比比皆是又大同小异的土笋冻生意,“阿望土笋冻”如何脱颖而出?在他看来,靠的正是敢于尝试的勇气和一步一脚印的积累。
“阿望土笋冻”门店内,一块块奖牌挂满左墙。这正是他们努力的见证。创业之初,阿望与团队每天凌晨制作,白天开店,晚上跑集市,堪称“死亡行程”;创立品牌时,他们又天南海北参加评选、展会、推介会,不放过任何展示自家产品的机会。
努力终有回报。近些年,“阿望土笋冻”的名头越来越响,产品远销海外,年销售额突破百万大关。但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阿望总是一句话:“不管能不能挣钱,先试试再说。结果不理想也没关系,晋江人不惧从头再来。”
安踏博物馆 潮新闻记者 王逸群 摄
“敢拼”“爱拼”“善拼”的精神已刻在晋江人的骨子里。
不满足于只做国内市场的安踏,如今已成为全球市值排名第三的运动品公司。其秘诀,就藏在安踏博物馆里。安踏、迪桑特、斐乐、可隆、始祖鸟……背后体现的是安踏的多品牌战略。安踏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只在三四线城市出现的普通品牌,而是走向高端化、全球化。
最初,多品牌的战略并不成熟。安踏集团传播高级总监姚鹏回忆,当时集团的想法就是“不是什么都想好了才迈出步子,而是边走边看,边走边调”。在当时企业负增长的巨大压力下,安踏依然选择了全球找品牌、做运营……“全球化面前,只有创业,没有守业。”带着这种理念,安踏突出重围,找到了难以替代的发展之路。
晋江世纪大道旁,晋江经验馆静静矗立,迎接一批批慕名而来的参观者。
馆内,一串串数据和例证中,印证着晋江的骨血和精神——
拥有51家上市公司,闯出26位身家过百亿的富豪……从穷乡僻壤一路披荆斩棘发展为年GDP3363.5亿元的百强县头部,“一方水土曾难养一方人”的晋江,创造了神话。
夜晚,雨水注入晋江,穿过泉州城,一路向东流进泉州湾,最终汇入大海。晋江人如同河流,他们经历过暴风的洗礼,百年来不断向往拓展,求变求新,正加速奔涌向海。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