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穿越一万年 跟着杭温高铁见“最早的浙江人”

字体:
—2024—
09/08
11:09:40
2024-09-08 11:09:40 来源:潮新闻 记者 陈新怡

  在新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中,有这样3个问题——

  农业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我国原始农业是怎样起源与发展的?

  我国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哪些对人类文明有重大意义的发明创造?

  这一时期的历史遗存又呈现出什么特点?

  要搞清楚这三个问题,不难,9月6日开通运营的杭温高铁,一口气串联了良渚、上山、桥头三个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浙江史前历史长廊。

  乘坐高铁,从良渚出发,游遍“远古中华第一村”浦江,在义乌桥头见证“浙江第一人”,在仙居发现我国早期农业社会和早期村落形态的化石,最后在温州曹湾山了解好川文化……

  现在,就跟随杭温高铁的脚步,沿路追寻万年前浙江人的踪迹。

杭温高铁走向示意图 来源:铁路上海局

  浦江——远古中华第一村

  沿着高铁一路南下,比良渚文化更早的上山文化正在徐徐展开。

  从浦江站下车,车程不到20分钟,便到了上山考古遗址公园。

  过去常说浙江七千年,但上山考古遗址的发现,又把浙江文明史向前推进了三千年,这也是“万年浙江”的文化之源。

  世界最早的炭化稻米、世界最早的彩陶、世界最早的定居村落遗迹,都在上山。

上山考古遗址公园 图源:新华社

  中国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曾将其称为“远古中华第一村”,在他看来:“上山文化,比良渚文化更早。因为‘早’,它当然没有良渚那么发达、那么‘热闹’。但在那么早的时候,别的地方根本还处于采集、狩猎的阶段,‘上山’已经有农业了;人家还不会做陶器,‘上山’附近已经在做彩陶了。”

  浦江县上山遗址管理中心、1号展示馆、2号展示馆、上山博物馆(在建中)……满打满算,逛完整个上山考古遗址大概需要两个钟头。

  上山考古遗址公园1号展示馆主要由五个单元组成,即一个遗址、一粒稻米、一缕炊烟、一种文化、一抹彩红,通过遗址发掘现场、出土文物、图文展板、多媒体等展示形式,全面、立体、真实地展示上山文化的考古成果、遗产价值。

  如果来到1号展示馆,千万别忘了看“镇馆之宝”——万年稻米。这颗因为年代久远而炭化成黑色的稻米,是迄今发现的最早栽培稻。稻米之外,周围那些大敞口、小平底的大口盆也值得一看,这是上山文化最具标识性的器物,占了出土器物数量的70%。如果仔细观赏,会发现陶胎的内外壁都有红陶衣,陶胎中掺和大量稻壳,这也被称作“夹炭胎”。这些“与陶共存”的稻壳,如今已成为上山先民驯化水稻的直接证据。

上山考古遗址公园 图源:新华社

  义乌桥头——最早浙江人

  逛完上山考古遗址公园,从浦江一路高铁到义乌,沿着沪昆高速开20分钟,便到了桥头考古遗址公园。

  在这里,不仅发现了不少上山文化中晚期的彩陶,还发现了“浙江第一人”——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浙江境内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墓葬,也是迄今浙江境内最早的完整人类骨骸资料。

  在桥头遗址,一共发现了3座上山文化时期的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侧身屈肢葬,头向东,面朝南。其中大家熟知的“浙江第一人”便是保存较为完好的M44人骨,骨架长约1.73米,随葬一件红衣刻划纹陶罐,置于上肢骨与盆骨之间。

  如果大家是冲着“浙江第一人”来看,或许会失望。因为这个墓葬已经被整个提取,原址只留下了一个大坑。而那些陶双耳壶、彩陶壶、陶圈足盘……这些精美的彩陶文物,也多保存在浙江博物馆。

桥头遗址 图源:义乌商报

  但先别灰心,在桥头遗址上大家可以看到内沿基本完整的环壕台地聚落,这是国内迄今发现的最早、相对最完整的环壕遗迹,也是东亚大陆最古老的环壕聚落。

  环壕即为人们长期定居的聚落,相对封闭的空间设置起着防护野兽、防止外部氏族争斗的作用,为人类的生活生产创造了一方安宁的空间,用句俏皮话来说,这或许是最早一批浙江的“城里人”。

  环壕聚落、驯化稻、彩陶、米酒……在桥头遗址里,感受9000年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祖创造的灿烂文化,来一次心灵的穿越。

  仙居——早期农业社会和早期村落形态的“化石” 

  距离仙居站车程30分钟,便是下汤遗址考古展示馆。

  作为目前浙东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年代最久远、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处古人类居住遗址,下汤遗址被称作我国早期农业社会和早期村落形态的“化石”。

  目前下汤遗址出土器物400余件,发现灰坑400余个,建筑遗迹多处,农业加工场遗迹1处,人工堆筑的土台8座(目前揭露其中2座)、壕沟2条、水稻田遗迹1处。并发现一处用红烧土铺设的广场,广场上清理出陶器坑(堆)20余座,推测为举行某种仪式活动的场所。

  下汤遗址考古展示馆位于仙居下汤考古工作站一楼,包含序厅、求索下汤、家园记忆、陶石呓语、问古为今一共五个部分,主要展示下汤遗址的考古历程、遗址概况、出土器物、先民生产生活,以及遗址后续发展规划等内容。

  平地盘、陶盆、陶碗、平底双耳罐、筒形罐、簋形器……在下汤遗址考古展示馆,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好川文化四大阶段荟萃,完整记录了浙江的史前文化序列和演变历程,也被视作是万年浙江的缩影。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恰逢下汤遗址发现40周年,下汤遗址考古公园建设也已经启动。

下汤遗址保护规划 图源:仙居发布

  温州曹湾山——好川文化代表性遗址

  转眼来到杭温高铁线的最后一站,温州南站。沿着温州南站往北,开车半小时不到,便来到了曹湾山遗址公园。很多老温州人或许对曹湾山的另一个称谓更熟悉,老鼠山。

  如果说,杭州有良渚文化,宁波有河姆渡文化,那么温州有的,便是曹湾山文化,这或许也是温州先民最早生活的地方。

  在曹湾山遗址发现了好川文化墓葬35座、唐代竖穴土坑墓6座,获得石器、陶器、玉器、骨器等各类文物1000多件以及大量陶片标本。作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聚落遗址,曹湾山遗址功能区分明确,山顶位聚落活动中心场所,山腰山坡也均有遗址分布。

  在这里,曹湾山先民开始了农耕渔猎的定居生活,形成了以家庭、血脉、亲情为纽带的社会关系。

  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郑建华介绍,作为东瓯文化源头的好川文化代表性遗址,曹湾山遗址补上了好川墓地考古中缺失的聚落分布和居住状况的重要一环,为研究温州史前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文物标本,丰富了好川文化的内涵,是温州地区先秦遗址考古的一个重大突破,也为浙南温州地区先秦文化发展序列和考古编年的建立提供了地层学依据。

曹湾山遗址挖掘现场 图源: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杭温高铁责任编辑:黄泽杭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9月6日开通运营的杭温高铁,一口气串联了良渚、上山、桥头三个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浙江史前历史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