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嫩香酥的土猪肉去哪了?为了找回这份“儿时的味道”,近日浙江省发布了《浙江土特产·地方猪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并力争到明年底实现100万头地方猪饲养量的目标。
宁波岔路黑猪,作为我市唯一的地方猪种入选浙江省“十大好猪肉”。那么,宁波岔路黑猪养殖现状如何?是否受市场欢迎?记者日前进行了实地探访。
投入上亿元养猪
只为那一口“香”
在宁海岔路镇,海拔400多米的王爱山顶上,有一处占地20多亩的全封闭养殖区。这就是目前宁波唯一的地方猪种——岔路黑猪的“家园”。
为了确保岔路黑猪的养殖安全,场区实行全封闭管理,外人一律不得进入生产区。场里的岔路黑猪也是尽量避免与人接近。这些岔路黑猪住在三层楼房里,通过流水线输送食物和清除粪污。工作人员进入场区之前,必须隔离检测一周。运输车进入场区也要经过70℃高温消毒。
这家养殖场业主单位是宁波瑞农牧业有限公司,也是目前宁波唯一承担地方猪保种任务的企业。养殖场存栏600多头种猪,去年出栏4000多头,今年预计可达15000头。
“现在出于成本和市场效益的考虑,没人养土猪,我们这样的规模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公司董事长娄武永说。
娄武永之前在广东养猪,2020年他回到家乡宁海,接手了岔路黑猪保种育种和产业化发展项目。为了做好地方猪产业,他将原本零散的养殖区进行了合并重整,先后投入了1亿多元。
4年前娄武永刚接手时,岔路黑猪濒临消亡,仅存300多头,这是宁波全部岔路黑猪的存量。好在经过几年努力,岔路黑猪的养殖数量又多了起来。
土猪叫好不叫座,面临竞争难题
娄武永正在为地方猪产业发展努力,同是养岔路黑猪的陈海华则在去年遭遇了“滑铁卢”。
“我之前一直养猪,今年不养了。”陈海华说,去年他养了三四百头岔路黑猪,因为发现其中一头生病,怕传染就及时将全部生猪进行了处理。岔路黑猪肉好吃,但是长得慢,养殖成本比白猪高很多,加上疫病风险,所以经济效益不太高。
近年来很多小规模、散户生猪养殖户,都在市场和疫病夹击之下退出了舞台,地方猪是首当其冲。
为什么地方猪养殖这么难?宁海县畜牧兽医总站站长冯景松向记者介绍,除了肉香好吃,在饲养成本、市场价格等方面,地方猪都无优势。岔路黑猪和市场上主流的白猪比起来,生长周期要长一倍,同样的饲养方式,白猪长到120公斤只需165天,岔路黑猪则需要一年。
因为饲养周期长、成本高,价格也更高。岔路黑猪肉市场零售价在70元-80元/公斤,价格基本不受市场波动,比较稳定。而白猪肉市场零售价一般不会超过36元/公斤,虽然受市场影响价格会有波动,但总体远低于地方猪价格。
目前市场上卖得最多的是白猪,带有一些国外优势品种的基因。相对于本土品种,白猪生长快、养殖成本相对低、瘦肉率高。在终端市场上价格优势也凸显出来,因此地方猪尚无法与白猪进行市场竞争。
全产业链探路地方猪产业发展
“地方猪产业要发展,必须走全产业链发展之路。”娄武永深刻意识到这个问题。
娄武永从接手岔路黑猪养殖开始,就不断改良和提升地方猪品质,先后与上海农科院、浙江省农科院合作,通过杂交,提升岔路黑猪的肥瘦比,研制更适合地方猪食用的营养饲料。
经过多年研究,目前该公司岔路黑猪杂交品种的瘦肉率已经从38%-40%提升到了52%,生长速度更快,从原来的一天长350克肉,加快到了一天长500克肉。
此外,公司通过深加工,不断提升猪肉效益,已有香肠、腊肉、酱咸肉、猪板油、肉包等加工产品。这些深加工产品易储存,大幅提升猪肉价值。此外公司还通过礼盒装,打造了“振宁岔路黑猪”“甬好膳”等品牌,赋予猪肉更多附加值。
“深加工产品虽然只占我们企业产品的三分之一,但利润占到了一半。”娄武永说,为了拓展销售端市场,公司通过自营、加盟等方式拓展线下门店,同时还打造了电商平台开拓市场。
发展地方猪需要
政府搭台、政策扶持
今年8月,宁海县下发了《宁海县岔路黑猪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从政策层面对地方猪全产业链发展给予全力支持,鼓励更多的企业致力于地方猪的保种和养殖产业发展。
目前,岔路黑猪省级原种场已在岔路镇建成,占地面积200多亩,政府补助1300万元;位于力洋镇的岔路黑猪保种场,也将于明年农历春节前投产,该项目作为宁波市种业提升工程,政府补助600多万元,年出栏生猪可达18000头。
此外,达到条件的地方猪保种企业,政府给予200多万元补助;对于岔路黑猪种质创新的,给予400万元的重大专项一次性补助等。
“发展地方猪需要政府搭台、政策扶持,也需要企业创新管理。全产业链打造需要从保种、生产、科研、深加工、品牌、市场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发力。”宁波市农机畜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地方猪养殖企业需要打破重生产轻品牌、重技术轻运营的传统思维,创新发展。
通过全产业链打造,宁波计划到2030年底,岔路黑猪商品猪年出栏量达20万头,全产业链产值和品牌价值达到20亿元。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