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一根扁担挑到全国大市场 他说不变的始终是义乌人那股劲

字体:
—2024—
10/04
08:40:37
2024-10-04 08:40:37 来源:潮新闻 记者 王好 俞刘东 海报设计 骆颖馨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唐代诗人骆宾王7岁时在家乡义乌即兴而作的一首咏鹅诗,是家喻户晓、人人吟诵的佳作。

  千年后的今天,骆宾王的鹅“走”进了义乌市文化用品行业协会的展厅里。软萌可掬的大白鹅形态丰富,小巧的卷笔刀、新颖的签字笔、精致的橡皮擦……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波波鹅”。

  “义乌从无到有发展至今,吃的是改革饭。”靠两台缝纫机“踩”出一个文具王国,多年商海打拼的经验使会长黄昌潮格外注重品牌和创新,“从贩卖到自产自销,从贴牌到原创,我们要让‘义乌制造’不断乘风破浪。”

  16岁跟着父亲卖衣服

  凭借一股韧劲闯出一条路

  黄昌潮出生在义乌城西街道新江村,父母务农,家境并不宽裕。在他的记忆里,农闲时,父亲总会拿着拨浪鼓去金华、江西等地挑货郎担,贴补家用。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义乌,大街小巷挤满了摆摊做生意的人,其中不少经营户更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致富神话。

  童年的清苦令黄昌潮早早萌生出创业致富的渴望。1986年,年仅16岁的他毫不犹豫地跟着父亲做起了服装加工生意,“隔壁村有人草席生意做了几个月,就成了万元户,谁听了不眼红?”

  黄昌潮和父亲采买原料,交给两个姐姐做成衣服,再由父子俩用扁担挑到市场上去卖,家庭作坊就这么运转起来。市场虽是一片蓝海,但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打开局面,并非易事。

  凌晨三四点赶火车去进货、百来斤布料肩挑背扛、裁床上割破手指血流不止……回忆当年创业,黄昌潮口中不时蹦出“难”和“苦”等字眼,“但所有的苦难,只要克服过去了,就不是困难。”

  “当时市场卖马甲的人不少,为了跟他们不一样,我就设计了一款撞色的,当时一个季度就赚了几十万。”就这样,凭借一股韧劲和灵活的的头脑,黄昌潮不仅当上了“万元户”,更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路。

  黄昌潮在自家文具店和外商交谈。俞刘东/摄

  毅然决然转行卖文具

  20年交情的外商赞他靠得住

  在义乌创业,往往是一个人带出一个家族。因为市场“蛋糕”够大,亲戚之间哪怕做同样的生意,也是各自赚得盆满钵满。

  “1998年,我做文具生意的姐姐把我领入了这一行。”尽管生意仍做得风生水起,但随着父母年事渐高、姐姐们各自出嫁,黄昌潮察觉到原有的生产经营模式不再稳固,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转了行。

  入行不久,黄昌潮靠代理某订书机品牌,文具生意慢慢有了起色。可万万没想到,品牌名号刚一打响,却被厂家违约收了回去。

  “没有话语权,生意肯定成不了气候。”意识到仅做代理绝非长久之计,黄昌潮痛定思痛,抓住义乌当时着力打造世界商贸名城的机遇,于2002年创立了自有品牌“鼎力”。

  黄昌潮在做服装生意时的税务登记证。俞刘东/摄

  靠着一如既往的吃苦耐劳和勤恳诚信,黄昌潮的“鼎力”品牌在市场上的名气越来越大。质地精良的产品也为他带来了络绎不绝的客户,其中不乏外籍客商。

  “一开始看脸,然后看货,最后看人品。”一位和黄昌潮有着20年合作的亚美尼亚客商如此描述两人的情谊,“黄老板靠得住,我的单子都给他。”

  一路迎风拔节,义乌早已跃变为“世界超市”,黄昌潮亦成了行业内的“文具大王”。他说自己之所以能一根扁担挑到全球大市场,离不开市场开放包容的环境、灵活高效的政策,“我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

  黄昌潮在做服装生意时的营业执照。俞刘东/摄

  办展会、做IP,抱团发展构筑文具王国

  让全世界的小朋友用上义乌的好文具

  2015年,黄昌潮被推选为义乌市文化用品行业协会会长。

  有别于个人奋斗,作为行业的领头羊,他深知自己肩头还承载了商贸城里3500多家文具商户与广大业务合作伙伴的期待。

  上任后,黄昌潮打出的第一张牌就是办展。在他看来,通过展会将行业内的大量企业聚集在一起,能产生规模效应,打出名气,吸引更多的优质采购商,“抱团发展,才能构建一个真正的文具王国。”

  2017年6月,在黄昌潮的策划下,首届中国义乌文具礼品展览会成功举办。如今,该展会已经成功举办8届,展会现场成交额从当年的2.12亿元增长到9.25亿元。

  义乌市文化用品行业协会展厅。俞刘东/摄

  “过去许多客户听到我们义乌的商品,都认为是贴牌的,我们要摘掉这样的帽子。”破除人们对义乌小商品的传统认知,这次,黄昌潮瞄准了义乌人的偶像骆宾王,他邀请设计师为协会设计出了“波波鹅”“小宾宾”的文化IP。

  写字的笔上点缀着一只胖乎乎的可爱大鹅,背着小书包的“小骆宾王”其实是个卷笔刀……在黄昌潮的构想里,深厚的文化赋予产品生命力,当成千上万件义乌文化用品走出国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亦随之向世界传播。

  “多年前创业,是为了解决个人的温饱问题,今天,我肩负的是让全世界小朋友用上义乌好文具的使命。”黄昌潮说,这些年,变的是时代机遇,不变的始终是义乌人身上的那股劲,“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义乌制造走向世界,不只是产品,还有品牌,还有文化。”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义乌责任编辑:黄泽杭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义乌从无到有发展至今,吃的是改革饭。”靠两台缝纫机“踩”出一个文具王国,多年商海打拼的经验使会长黄昌潮格外注重品牌和创新,“从贩卖到自产自销,从贴牌到原创,我们要让‘义乌制造’不断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