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两年前首创全额正式编机制,今年迭代“乡聘村用”——

余姚村医入编,改变了什么

字体:
—2024—
10/15
07:04:35
2024-10-15 07:04:35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陈醉 通讯员 俞玲玲 劳超杰

  浙江在线10月15日讯(记者 陈醉 通讯员 俞玲玲 劳超杰)“我们村有科班医生坐诊,有点小毛病想配点药,不用再大老远跑镇上卫生院。”日前,在宁波余姚大隐镇章山村卫生室里,看病的村民纷纷给医生竖起大拇指。

  村民口中的科班医生,是余姚首批正式编乡村医生。两年前,余姚在全省率先探路全额正式编乡村医生制度。作为浙江今年确定的“县聘乡用、乡管县育”创新行动五个试点县(市)之一,余姚首批28名“县聘乡用”医生目前也已经率先下沉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不仅如此,他们还在“县聘乡用”的基础上迭代推出“乡聘村用”,推动医疗人才下到更基层的村卫生室。

  无论是“县聘乡用”,还是“乡聘村用”,指向的是同一改革命题——创新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岗位聘用和编制使用机制。

  今年,浙江在医疗人才改革领域频频“发声”,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浙江省卫生健康领域“三支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发起“万医进修”行动、首次启动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等等,推动基层医疗全方位解构与重塑。

  余姚的改革创新究竟给基层医疗带来了哪些改变?记者前往探访。

  破冰:科班医生接班“村室”

  余姚四明山革命老区梁弄镇汪巷村常住人口900余人,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偏多。一年前,唯一的老村医退休后,村卫生室只能大门紧闭。

  村卫生室“后继无人”的窘境,在全省都是一桩“心病”——

  以宁波数据为例,目前全市在职乡村医生有1967名,其中60周岁以上超过六成。余姚324个“村室”中,60岁以上的村医占78%左右,70岁以上占比超过50%,80岁以上有18人。

  如今,这种尴尬正在被打破。

  2022年,余姚在全省率先探路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首次面向社会定向招聘正式编村医,岑佩佩成为汪巷村卫生室有史以来首位带“编”村医。

  汪巷村卫生室重开,岑佩佩的“身份”很快传遍小山村:“90后”,辽宁中医药大学毕业,原来在鄞州区百丈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具备主治医师资格……“不出村又能看医生配药咯!”78岁的汪大爷很开心。这几天,他吃着岑佩佩开出的慢性病调理中药,时不时还去“村室”做个理疗,直夸“我们村医真厉害”。

  目前,余姚已有28名“带编”村医入驻乡村卫生室,其背后是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大戏。

  “按每个村卫生室至少一名乡村医生的标准配置,我们专门拿出377个正式编制定向招聘村医,让村医拥有独立正式编制。人员经费由余姚市财政全额拨付,编制则纳入属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余姚市卫健局局长李斌告诉记者。

  “独立编制”“财政全额保障”,简单两句话包含了多少乡村医生的渴望。

  村医整体待遇偏低、工作环境欠佳、福利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影响职业“含金量”,难以吸引年轻人。就在今年7月9日,省卫生健康委在杭州召开全省卫生健康人才科教大会,瞄准这个痛点,首次启动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全力争取对大学生村医的编制支持,力争到2027年招聘大学生乡村医生500名。

  细读余姚公布的“正式编村医”招聘细则,不难发现,条件很接地气。比如,虽然要求招聘对象具有相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但年龄放宽至40周岁。近年来,余姚已加大乡村医生培养培训力度,目标让45%以上的乡村从业医生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这意味着,很多“老村医”也可通过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学历背景,打开进编通道。

  今年41岁的张保林是低塘街道黄湖村卫生室的“编外”村医,已经工作11年零9个月。之前,他考取了《执业医师证》,又参加了去年的正式编村医招考,刚好“卡”上年龄线,考上正式编并在今年3月份顺利转正。

  “岗位还是原来的岗位,但考上编制后,更安心、更有动力!”张保林一脸满足。同样兴奋的还有张保林所服务的村民。“张医生特别好,每天六七点就开门给我们测血压量血糖、配药输液、看诊调理”“就算是晚上六七点钟,只要在卫生室门口喊一声,他就会出来接诊……”可见,编制不仅仅给予村医认可,给老百姓也带来更好的保障。

  中国乡村如繁星般散布,由于近年来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各地都存在着庞大的乡村医疗服务需求。从浙江的动作不难看出,做强基层医疗,更好地服务老百姓求医问药,亟需“制度补血”。

  探索:打造“上通下达”的通道

  “吱吱吱”,打印机吐出一张张诊疗单据,长长地拖到地面上。

  上午11时许,在余姚市阳明街道新桥村的狮子桥卫生室里,村医陈莹丽忙得头都抬不起来。受伤小伙坐着轮椅来换药、胸闷的大爷前来问诊、慢性病人定时复诊指标……一早就开始工作的她,已经给十几个病人问诊、看病、开药。

  就在去年底,陈莹丽还是阳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治医师,有10多年门诊经历,还考出了中医适宜技术合格证书。今年1月1日,她正式“转岗”到狮子桥卫生室当村医。

  陈莹丽的细致和专业很快赢得村民的信任,“村室”门诊量蹭蹭上涨。“我们这里离阳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车程不过10分钟,但许多原本在乡镇医院就诊的病患,如今都跟着我来到了‘村室’。”每每说起这,她一脸自豪。

  同样是带“编”村医,陈莹丽的路径也是浙江医改迈向“深水区”的新举措。

  村医不愿留在基层,除了编制保障,未来职业发展也是绕不开的“结”。曾经有地方试水实施农村(社区)医学生定向培养计划,结果,第一批招录的大学生最终一个都没留下来。今年,全省推开“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如何让“带编”村医留得住、干得好,也成为各地探路的方向。

  余姚市卫健局组织人事科科长潘旭冲举了一个例子,四明山上的大岚镇,方圆63平方公里,有13个行政村、42个自然村,部分村卫生室服务人口只有一二百人,服务项目主要是配药、基础检查等,对村医自身职业成长不利。

  “可见,要人才留得住,就要让他们能成长,这意味着,要从根源上拓展乡村医生职业前景,让村医成为一个吃香的职业。”潘旭冲说。

  今年,余姚尝试将村医定向招聘进行优化,村卫生室人员招聘纳入乡镇一级卫生院后,主动权交给基层,由他们统筹派遣医生下沉“村室”,村医也可“反向”到乡镇医院坐诊、学习,拓宽了执业空间,医务人员有动力“沉得下”,也有渠道“浮得起”。

  不久前,省卫生健康委出台举措,助力像村医这样的基层医生成长。根据《浙江省万名基层医生进修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计划从2024年开始,通过3年时间组织全省1万名以上基层医务人员参加进修。

  “村医养成”背后是一套多方发力的组合拳。

  陈莹丽见到狮子桥卫生室的第一眼,就打破了她对“村室”的偏见。诊前服务区、候诊区、检查检验区、全科诊室、中医阁等一应俱全,进门处还有硕大的电子屏幕用作数字化诊疗。村卫生室还能预约200种左右的检验项目,标本采集后,每天有物流上门来收取送到余姚市临检中心……目前,余姚已在全域展开了“村室”升级工程,至今年底将改造完成189家“村室”,提供良好的执业环境,赋能村医,仅这一项就要投入近4000万元。

  除硬件“上新”外,全省县域都已打通了县、镇两级医疗资源,全面赋能村医。一些病患无需再到上级医院门诊办卡、找医生、开检查单、排队检查,在村卫生室都能尽快做相应的检查,这也让村医有更多施展个人能力、造福群众的获得感,大大提升工作能动性。

  改革厘清体制,关键是有效把握“人”这一核心要素,当每个人都拼命奔跑,医改自然活力迸发。一组数据可管中窥豹,今年,余姚已有7名来自乡镇医院的主治医师主动报名成为村医,乡村医生从“有”到“优”正照进现实。

低塘街道黄湖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张保林上门为病人检查。通讯员 严雯雯 摄

  延伸:县镇村人才“一通到底”

  “医生,我胸闷、发慌……”

  9月20日一早,60多岁的李某手按着胸口,推开低塘中心卫生院内科诊室大门。坐诊医生刘刚详细询问病情后,立即给他做了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T波倒置。

  “遗传性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目前暂用药物,定期复查。”刘刚凭借多年临床经验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作出诊断。

  心脏疾病瞬息万变,心电图等影像诊断又需要相当的经验,基层卫生院受限于设备和技术,以往遇到类似病患大多选择转诊上级医院。余姚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王牌”之一、主任医生刘刚的到来,让低塘中心卫生院信心倍增。

  跟临时坐诊不同,今年7月开始,刘刚正式转岗至低塘中心卫生院,换了“新身份”。

  在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像低塘中心卫生院这样的乡镇街道卫生院就是承上启下的枢纽。今年6月,浙江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浙江省卫生健康领域“三支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在长兴、余姚等全省五地试点“县聘乡用、乡管县育”创新行动,目标到2027年全省县域医共体全面开展“县聘乡用、乡管县育”工作,卫技人员有序流动1000人次以上。刘刚就是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下,成为余姚的“县聘乡用”医生之一。

  “如果说,大学生村医、‘乡聘村用’解决的是医疗‘网底’的缺口问题,那么‘县聘乡用’发力的是‘强技术’。”余姚市低塘中心卫生院院长黄银芳深有感触。

  低塘中心卫生院服务周边四个乡镇街道的10余万名群众,对心血管专家已盼了多年。

  “虽然以前通过医共体等机制,也有专家到乡镇卫生院坐诊、巡诊,但短期坐诊重在‘帮’、不在‘扶’,难以让外来医生和乡镇医生最大化发挥合力作用。”黄银芳坦言。“县聘乡用”改革启动后,他向余姚市卫健局上报人员需求时,“第一志愿”就是心血管专业。

  根据余姚出台的“县聘乡用”实施细则,明确余姚市级公立医院相关专业的中级或以上职称医师,以全脱产形式下沉到余姚基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连续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也就是说,骨干医生必须扎扎实实“扎”在基层。

  余姚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下沉医生刘刚,一到低塘中心卫生院,“工作清单”就被排得满满当当。

  8月,梳理胸痛救治流程薄弱环节,分级开展全员胸痛急救培训;9月,通过教学查房、坐镇内科病房,随时解决医生们的难题和疑问,并随时讲解以强化院内心电图识别能力、心肌梗死等危重病人的救治能力;10月,常见危急重症患者识别、诊治或转诊讲座……

  透过这份清单,基层医疗的渴求与期待呼之欲出。可以说,浙江开出的这剂“县聘乡用”药方,注重的正是“对症下药”。

  浙江明确要求基层医疗机构紧缺的超声、放射、妇产科等纳入必须下沉的专业范围。像B超诊断医生,全省范围内都是紧缺型人才,而在余姚首批“县聘乡用”医生中,就有4名B超诊断医生。

  不久前,国家卫生健康委接连发文,明确建设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县域医疗次中心等,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水平,在这个维度上看,“县聘乡用”的探索未来还将担负更多的使命。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编制;医疗责任编辑:黄泽杭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