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茶饮消费账单惊人 警惕“奶茶效应”掏空钱包

字体:
—2024—
10/15
08:23:33
2024-10-15 08:23:33 来源:金华晚报 记者 何思涵

  秋天刚到,“第一杯奶茶”又刷屏朋友圈。随着茶饮市场日渐多元化,每天买杯饮品成了很多年轻人的生活常态。你算过自己每月的茶饮开销吗?昨天,在记者的朋友圈里,网友阿苏晒出自己最近两个月的饮品消费账单,感慨:平时精打细算凑满减,却败在“区区一杯奶茶钱”上。

  不起眼的奶茶钱,账单一算震惊了

  最近新词“奶茶效应”,引爆社交网络,起因是有网友晒出自己一年来喝奶茶的消费数据,显示共消费了109杯,消费总额为3154元。一杯不起眼的奶茶,日积月累竟然能不知不觉掏空钱包。同为重度饮品爱好者的阿苏看到后连忙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账单,一看吓一跳:光7月份,她的饮品账单就达559元,本以为一杯9.9元的咖啡是“薅羊毛”,想不到都快赶上一个月的饭钱了。

  “工作日一般每两天肯定会点一杯咖啡或奶茶,周末的话,出去吃饭也会点饮料。”阿苏“反思”了一下自己的喝饮品习惯,发觉很多时候只是吃完饭逛一逛,又或是跟同事凑个单,手上不知不觉就多了杯饮品。“平时凑个购物满减我都要算半天,花钱买喝的竟这么爽快?”看到“肉疼”的账单,阿苏哭笑不得。

  网友“renomax”则更直观地拉了个Excel表格,统计结果显示,两个月内他的饮品消费高达1100多元。

  小红书App上一位追求精简生活的博主更是认真算了一笔账:一杯20元左右的奶茶,换算下来可以买2升鲜奶、3斤杏子、2瓶用大半年的洗手液或是家里两天的蔬菜。

  在金融行业工作了6年的小金则比大部分年轻人更早意识到“奶茶效应”的影响。“2021年我试过控制饮品支出,几乎全年没在外面买过奶茶、咖啡,省下了2000多元。”

  警惕“奶茶效应”,经济学专家来支招

  吃惯了的小零食,随手买的好看饰品,各网站的自动续费会员……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奶茶效应”,引发了一场关于理性消费的讨论。

  “经济学上有‘口红效应’这一说法,‘奶茶效应’有些类似,背后其实是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的体现。”对此,浙师大经管学院副院长郑小碧分析,收入下降后,人们会把手中的闲钱用于消费那些昂贵商品的替代品,于是产生了“口红效应”。而奶茶也是一样,是个体根据收入、消费环境变化作出的一种选择,也隐含了跟风、心理慰藉等各种消费心理的驱动。

  “这种消费行为本身并不分好坏,但消费群体从中意识到自身消费能力不足,想要合理规划收支,未尝不是一个好的信号。”郑小碧表示,从宏观层面来说,想要避免陷入这种“奶茶效应”,根本办法是提高收入水平。“有个经济学理论叫做需求收入弹性,一般来说,低档商品的需求会随收入增长而降低。如果收入水平提高了,那这类低价的消费支出自然就不容易引发这么多焦虑。”从个体的微观层面而言,他建议消费者把目光放长远,充分考虑支出的合理性。

  “短期来看,消费是一种自我犒劳,但从长期来看,我们追求的是最大化整个生命周期或消费周期的消费效用。”郑小碧建议年轻消费者可以通过记账、强制储蓄等方式,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务。

  《极简生活》一书中也提供了一个购物标准,就是在买东西之前问自己3个问题:我是否真的需要它?我使用它的频率是多少?我现有的物品中,是否有东西可以替代它?想清楚这几个问题,或许可以最大化避免冲动消费下的“奶茶效应”。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奶茶;消费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