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重庆奉节:千古名篇、万首诗词,何以成就 “中华诗城”?

字体:
—2024—
10/21
08:16:24
2024-10-21 08:16:24 来源:潮新闻 记者 潘璐

  如果我们从诗歌里认识白帝城,它是这样的——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长江三峡瞿塘峡,蓝天白云映衬着来往船只,美景如画。 记者 彭鹏 摄

  唐肃宗乾元二年的春天,李白因受到永王璘案的牵连而遭流放,途经夔州。行至白帝城时,突然收到被赦免的大好消息,当即决定乘舟顺长江而下,回到江陵,心中无限豪情与喜悦。

  而在杜甫笔下,春天的白帝城则有不同的意趣。“伏枕云安县,迁居白帝城。春知催柳别,江与放船清。农事闻人说,山光见鸟情。禹功饶断石,且就土微平。”这是杜甫一生中少有的欢快之作《移居夔州作》。公元765年,杜甫携妻儿离开成都,翌年来到奉节投靠好友。在奉节当地诗词研究者眼中,正是杜甫的到来奠定了奉节诗城的基石,是夔州诗里最厚重的一笔。

  杜甫在奉节近两年的时间里,写下430余首诗,占了他一生诗作的1/3,形成杜甫晚年诗歌创作和艺术成就的高峰。登上白帝城外的高台时,杜甫已经56岁,疾病缠身的他留下了“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千古绝唱。 这首《登高》无疑是杜诗中最有名的代表作,被明代评论家胡应麟赞誉称“此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白帝庙是白帝城景区内的标志性建筑。记者 彭鹏 摄

  如今,杜甫的《秋兴八首》也被镌刻在了白帝庙的观星亭上。传说当年诸葛亮率军入川时曾在此观星,故名“观星亭”。杜甫离开后,人们把他居住过的草堂遗址保留下来,建了杜公祠,把祠堂前的小溪改名为浣花溪。奉节古城的南大门“依斗门”,也是根据《秋兴八首》中的诗意命名。

  夔州人为纪念杜甫,曾在东屯杜甫故居处修建杜甫草堂,将成都杜甫草堂和夔州杜甫草堂并称为“杜公二居”、“东西草堂”。据了解,目前,夔州博物馆二期主体工程、白帝城大遗址保护项目、瞿塘卫片区遗址展示及环境整治、杜甫草堂等建设项目正陆续启动。

  说起夔州诗歌,不得不提的还有唐代诗人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贬居夔州期间,从巴蜀民歌中汲取营养,制成极富生活气息的《竹枝词九首》,开创了一种新的诗歌写作样式,对后世影响极大。

  不仅如此,夔州竹枝歌舞还是奉节县首个申报成功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节奏鲜明,轻盈欢快,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传统民间歌舞。读竹枝词、唱竹枝曲、跳竹枝舞,是不少奉节人茶余饭后的乐趣。

  奉节县文化旅游委员会副主任陈海东介绍,李白、杜甫、刘禹锡、白居易、苏轼、王十朋、陆游等历代诗人在此创作了上万首诗词,造就奉节“诗城”的美誉。奉节也依托深厚的诗歌文化,先后举办了七届“中国·白帝城”国际诗歌节,旨在深度发掘、保护和传承中华诗词文化。

  为什么是奉节?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到了白帝城。在奉节流传的诗歌中,白帝城是一个频频出现的地点。在白帝城,不仅有诗情,也有战火。这里易守难攻,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在这里发生的战争,大大小小有100多次。

  讲解员告诉我们,白帝城这一名字最早出现于西汉末年。当时,蜀郡太守公孙述欲趁天下大乱之时自立称帝,于是在瞿塘峡附近的白帝山修筑城池,自称“白帝”,城名也由此而来。

  如今,“白帝城中无白帝”。三峡工程蓄水后,四面环水的白帝城已成为一座孤岛。穿过风雨廊桥,迈入白帝庙,眼前的彩塑栩栩如生,讲述的正是“刘备白帝城托孤”这一脍炙人口的故事。而奉节原名永安,唐贞观年间,因旌表诸葛亮“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品质,得名奉节。

  现在的白帝城已成碧水环绕的江中孤岛。 记者 彭鹏 摄

  从白帝城忠义渡口登船行至夔门,江风忽而变得凛冽:一侧刀劈斧削般的山崖拔起而起,盐白的绝壁上还留有几处石刻;一侧是层峦叠嶂的赭红色高峰,树林因连日高温而显得枯黄。两山对峙,正如此地的名字,仿佛镇守在此的两扇大门。游客们纷纷掏出手机和十元纸币,与身后的峡谷合影。若是到了深秋,幽深的高峡映衬着漫山红叶,美不胜收。

  三峡之巅观景台同样是观看夔门的绝佳位置。 记者 彭鹏 摄

  长江三峡之中,瞿塘峡是最短、最险峻,也是最雄奇壮观的。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夔门是人们出入蜀地的咽喉。古人在此设铁锁关,在铁柱和石孔中间拉几道铁索,横断江面,既可以向过往的商船收税,也可使入侵之敌难以闯入。

  而在过去,白岩、赤甲两山之间水宽最窄处不足百米,通过的流量却往往多达每秒五、六万立方米,水流速度极快,天气又瞬息万变。江中还有巨大的礁石,是水急滩险、令人生畏的重要关隘,常常会发生船毁人亡的事故。因此古人们每行经此地,都会留下大量诗篇,留下自己生命存在的痕迹,是为豁达。

  站在三峡之巅俯瞰瞿塘峡全貌。 记者 彭鹏 摄

  “夔门天下雄,诗满白帝城”。当我们在清晨从海拔1338米的三峡之巅往下俯瞰,又是另一番景象:滔滔大江至夔门骤然变窄,被赤甲山和白盐山相挟,如同一条蜿蜒在深谷中的细带。货轮在江面上平缓地驶过。杜甫笔下的“赤甲白盐俱刺天”,描述的正是眼前所见的雄奇山峰。视线再往上,起伏的山峦与云雾一起,融进了明朗的天色里。江风浩荡,而脚下一江清水万重山,心中块垒尽消。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片河山,心中的感受也截然不同。

  奉节的山山水水,每一处都可以是诗意的栖居地,激昂出诗人的无限诗情。尽管白帝城已成了江中孤岛,夔门也险峻不再,但我们仍能通过诗篇感受古人当时的心境。他们留下的万首诗篇,也将在这座“中华诗城”里代代传唱,成为中华诗词文化里璀璨的明珠。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长江之歌责任编辑:徐茜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如果我们从诗歌里认识白帝城,它是这样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