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业被誉为“综合工业之冠”,彰显着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综合工业实力。记者日前从省经信厅获悉,1-9月,浙江船舶行业完工量、新接订单、手持订单分别同比增长41.4%、37.6%、38.7%,分别位居全国第三、第三和第五,三大造船指标持续向好。
细分行业中,浙江船舶制造、船舶修理、船舶配套和海工装备制造产值比重分别为47.5%、30.9%、9.4%、6.7%。今年来,随着大量新船开工和顺利交付,全省船舶制造产值保持快速增长态势,1—9月同比增长26.5%;船舶修理共完成产值142.8亿元,已达到2023年全年修理产值的95%,今年有望再创新高,进一步巩固浙江在全国船舶修理/改装产业第一的地位。
“浙江造船业顺势而为,行业转型加速,新船订单高端化绿色化趋势更加明显。”省经信厅高端装备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前三季度订单看,浙江船企在产品结构优化、船型绿色化、高端化方面成效明显。
具体来看,新接订单中三大主流船型——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占比分别为36.6%、32.3%、28.2%,比例渐趋均衡,改变了以往散货船占绝对优势的订单结构。其中,新能源动力船舶订单增长明显,占全省新接订单总量的28.8%。此外,截至9月底,浙江新接船舶订单已覆盖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的13种,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占比稳步提升。
浙江内河船舶发展同样给力。作为国内公务船艇和内河特种船主要生产地区之一的杭嘉湖地区,今年以来连创多项国内或省内第一。前不久,全国首艘内河64标箱氢燃料电池动力集装箱船舶在嘉兴顺利开工;国内首艘智能内河集装箱船“浙港内河002(智翼号)”,日前在湖州顺利通过百公里外远控航行测试,将成为国内首艘通过中国船级社认证的智能内河集装箱船舶。
修船业务是浙江的优势赛道。今年来,在做精做强传统修船改装业务的同时,浙江聚焦脱硫改装、新能源船舶改装等绿色节能项目,完成多项行业首创业务。比如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完成的首艘转子帆安装项目,是全球首例在海岬型散货船上安装转子帆的项目,标志着企业在绿色船舶节能减排技术应用上取得新进展。
此外,不少船企通过联合研发、跨界合作,完成了“象群”系列船用绿色智能除锈涂装一体化机器人、自动化超高压水除锈装备等绿色修船装备的自主研发,为行业提供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样本案例。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