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我市深入实施“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25条举措,将“以病人为中心”贯穿于医疗服务各环节。近期,市卫健委推出了“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新十条”举措。
具体包括
推进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延伸连续性服务新模式、规范非急救转运服务、推进县域心电诊疗一体化建设、推进县域审方中心建设、提升安宁疗护服务水平、推进中医医院夜门诊和特色门诊建设、预防接种实时预约全覆盖、实施“名医温州汇”行动、拓展接续性护理服务。
随小布来看十项举措具体内容
一
推进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
以保障质量安全为底线,以降低患者负担为导向,以数字智慧赋能为抓手,进一步健全质控体系,持续严控数据质量,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工作提质扩面增效,降低医疗费用,提高诊疗效率,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二
延伸连续性服务新模式
依托县域医共体(城市医联体)网格化布局,完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搭建上下转诊、数据互通等信息平台,打造疾病诊后管理等连续性服务新模式。鼓励县域医共体(城市医联体)牵头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立联合病房,并探索建立医疗、管理、服务共同体机制,完善“下沉专家门诊”“一科室一团队”“一病房一特色”的医疗服务布局。
三
规范非急救转运服务
推进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按照急救与非急救分类管理、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市场化非急救转运服务平台,规范全市非急救转运服务工作,实现非急救转运服务与院前急救的分类管理、有序运行,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规范、高效的非急救转运服务。
四
推进县域心电诊疗一体化建设
依托县域医共体(城市医联体)探索建立区域化心电诊断中心,实现区域内数据互联互通、监测预警,打通心血管疾病救治起跑“第一公里”。县域医共体(城市医联体)内各级各类提供心电检查服务的医疗机构要将所有心电检查及诊断数据上传至区域心电诊断中心。
五
推进县域审方中心建设
在县域龙头医院建设“县域审方中心”,依托牵头医院前置审方信息系统,加快实现县域各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整合县域药学人力资源,进一步加强“县域审方中心”审方药师队伍建设。鼓励将前置审方工作延伸到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
六
提升安宁疗护服务水平
加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安宁疗护病区(病房)建设,在全市范围打造20个以上“安宁疗护温馨病房(病区)”。推动各级医疗机构从病区、病房人文化改造设置、团队组建及服务流程再造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安宁疗护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七
推进中医医院夜门诊和特色门诊建设
持续推进门诊服务效能提升,强化中医医院夜门诊与特色门诊建设,以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差异化、多元化就诊需求。拓展中医夜门诊服务,确保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全面开设夜门诊服务,已实施夜门诊的机构需进一步拓宽服务范围,探索并试点其他科室的夜门诊模式。开展特色门诊创新,鼓励各中医医院结合时令性疾病发病规律,设立“时令门诊”等特色门诊,以传统中医药优势服务市民健康。
八
预防接种实时预约全覆盖
全面提升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推行预防接种分时段预约,开展预约周末疫苗接种服务,从根本上帮助家长解除“请假带孩子打疫苗”的情况。加快推进电子预防接种证申领率,实现从出生起全生命周期预防接种一本证。
九
实施“名医温州汇”行动
进一步发挥在京、沪、杭等地名院名科名医资源优势,持续强化与在京、沪、杭等地名院名科名医交流合作,建强卫健“三支队伍”,切实让群众在市域内就近享受优质高效的医疗资源,不断改善群众就医感受,助力我市卫生健康现代化先行市和医疗高地建设。
十
拓展接续性护理服务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增加带来的挑战,持续推进“浙里护理”和家庭病床服务内涵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接续性医疗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差异化、优质化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特别是针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术后康复患者等行动不便人群,实现居家康复医疗护理服务的可及性和有效性。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