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3日讯(记者 施雯)“冬天户外大棚里做买卖实在太冷,夏天也不好过,那么高的温度,小棚子里更加闷,蔬菜常温放着一下子就蔫了,没有卖相。”
经历了四年酷暑严寒和雨季的考验,在杭州做蔬菜批发生意的赵先生,给记者发来了求助:“客户上门来批发,环境实在太差,现在市场竞争又这么激烈,客户要是体验感不好,下次可能就不愿意上门了。”
赵先生原先是杭州临平保障桥农批市场的经营户,4年前老市场征迁,大家被集中安置到了现在的新南苑集贸点。
新市场里只规划了零售交易区,也就是小菜场,却没建批发交易大棚,导致做蔬菜二批生意的几十家经营户,4年来都在自己搭建的活动大棚和市场提供的集装箱里做买卖。
老市场拆迁后
经营户只能露天交易
新南苑集贸点紧邻杭州东湖高架和运河二通道,地处杭州、海宁的交界地带。
这里的很多户外经营户都是夫妻档,老公半夜去良渚进货,凌晨把货拉到摊位上开始交易,快天亮换老婆来,一般上午八九点钟,户外交易区就会结束白天的营业。
昨天,记者在市场户外交易区1号摊位,遇到老板娘戚大姐。她是山东临沂人,在浙江做了20多年蔬菜二批生意,最早在绍兴,后来跟着老公来杭州,在临平保障桥市场做生意。
老市场拆迁后,戚大姐一家搬到现在的市场,经营着整个户外交易区租金最贵的黄金铺位,“这摊位年租金8万,里面差的位置,一年只要3万多元。”
位置好,生意并不一定是最好的。
市场摊位是每年招投标的,戚大姐之所以花大价钱竞标这个摊位,主要还是她家没有比较固定的大客户,来采购的都是附近菜场的小商小贩。
“这边的摊位就是一个小集装箱,内部空间比之前老市场小不少,我们每天只能减少进货量,进多了,菜没地方堆。”戚大姐告诉记者,过去老市场有大棚,现在新市场露天交易,条件简陋,生意没有以前好,“过去在老市场,我们一天最多能批发出去1万元蔬菜,来了新市场,每天最多也就三四千元营收,压力真的大。”
扩建市场还是另择新址
批发户们的心事怎么解
记者了解到,新南苑集贸点是2021年1月10日启用的,运营方是临平区供销社,项目建设方是临平新城管委会。
“我们接手运营时才发现,市场没设批发交易区。当初老市场搬过来的批发户大约50家,为了安置好大家,后来我们和临平新城协调,把市场外一块建设用地平整后,临时当交易区和停车场。”供销社工作人员说。
因为是临时用地,上面不能有永久性建筑,市场批发户提出的建固定大棚的方案没有可操作性。为了方便批发区的经营户户外拉电,有个歇脚的地方,供销社特意采购了一批集装箱给大家,“场地实在有限,集装箱也只能采购小号的,不然放不下。”
“南苑集贸点项目当初规划时,确实只是个小菜场,我们也是在市场正式启用后才收到区供销社反馈,市场缺乏批发交易区大棚。”临平新城管委会工作人员说:“这个问题要彻底解决,有一种方法是在现有户外交易区位置,重新立项扩建市场,这其中不仅涉及一系列复杂流程,根据规定,新立项的项目用地上,所有临时建筑都要推倒重来。”
那为老保障桥市场的批发户另择新址,重新建一个有批发交易区的农批市场有没有可能?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寸土寸金的当下,这个方案显然也不太容易落地。
批发户们的心事就没有可以解决或者改善的办法了吗?
项目建设方临平新城管委会和运营方临平区供销社表示,将继续协同跟进,争取早日找到为市场批发户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