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零工市场,有点“灵”

字体:
—2025—
01/17
14:32:10
2025-01-17 14:32:10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潘晓琴 通讯员 李婷婷

  昨天上午8点35分,严彩平把小儿子送进幼儿园,转身骑上“小电驴”,直行两个路口,她就到了嘉善长三角零工市场。

  “彩平来了呀!”市场工作人员熟络地招呼着。

  “是呀,今天不用买菜,送完孩子直接上工。”说话间,严彩平把准备好的盒饭放在便民服务柜上,找了个有阳光的位置坐下。

  桌上整齐堆放着一扎扎蓝色电缆。严彩平熟练地抽出一根,套上黑色橡胶套,用打火机微微加热,确保固定。

  这是嘉善长三角零工市场针对灵活就业人员新推出的市场“手工活”。去年12月,市场与周边多家企业沟通,联系“来料加工”业务,通过企业发包业务、市场承揽调度、零工按需生产,形成“微工厂”,打造就业、顾家两不误的工作岗位,随时上岗,工资计件,多劳多得。

  “得了多少?”说到进项,严彩平微微一笑,“两分钱一个,就看你能做多少。”

  “彩平手脚快,能挣不少‘零花钱’。”一旁同样忙着的小姐妹打趣道。

  今年41岁的严彩平是江苏连云港人,10多年前嫁到了嘉善,在厂里上过班,也干过服装销售。后来因为生了二孩,辞职在家带孩子。眼瞅着孩子上了幼儿园,闲不住的她就来到家门口的零工市场,注册了会员。

  正好赶上市场推出“手工活”,她在家门口就能轻松上岗,随到随干,有事就走,工资随结,还有保险,吸引了周边不少妇女来打“零工”。为方便大家就餐、工作,市场还贴心设置了便民服务柜,配套了微波炉、医药用品、办公用品等。

  零工的“小事”也是民生的“大事”。

  嘉善全县灵活就业人员超过10万人。以前没有固定的零工市场,城中村、拐角处、乡镇工厂的门口,成了“马路零工”的集聚之地。嘉善县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汪丹告诉记者:“那时候,木工、水电工、泥水匠自发推着三轮车,举着牌子,拿着工具,蹲坐在路边‘打游击’,不少外来务工人员拎着被子、提着行李来‘闯江湖’,还容易跑空。”

  “不少城中村用工信息栏里贴出的招人寻岗公告信息模糊不清,零工群体无法分辨真假易引发劳动纠纷,劳动权益往往得不到保障。”汪丹介绍,2023年2月,嘉善成立长三角零工市场,开始为灵活就业人员和用人主体搭建线上线下公益性免费零工平台,通过合作、委托第三方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创新商业保险合作机制和薪资支付模式等,为求职者提供线上劳务合同签订、意外保险人身保障、劳动报酬平台支付等服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嘉善零工”线上平台已完成企业注册1886家,个人注册51290人,发布工作任务4237个,实现就业75760人次。

  墙上的时针转到了下午3点,严彩平收拾手中的活计,把装好的线缆递给市场工作人员清点验收,“4300根,不错!”

  走出零工市场,严彩平又跨上“小电驴”准备去接孩子,她笑着说:“年前先过渡一下,等过了年,市场里还要搞大型招聘会,我再来看看,争取找个好工作!”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市场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