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青蟹真是又大又肥!”1月15日,在台州市花鼓漫渔业科技有限公司,从温州前来选购青蟹的客户李先生一边仔细挑选,一边惊喜地说,“听朋友说这里的青蟹品质上乘,我特意赶来选购。”
花鼓漫渔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三门海润街道涛头村,总用地面积约30亩,总投资约2300万元,配套青蟹标准化养殖盒8万只,可容纳青蟹8万只,相当于400亩土塘的容纳量,是该县最大的青蟹养殖工厂。项目自去年9月开工建设以来,进展顺利。目前,一期5亩的厂房已经搭建完成,3万只青蟹已经入住“新家”。
青蟹养殖车间里,一排排整齐的养殖盒映入眼帘,8层高的养殖盒像一座座小楼,每层都住满了活力四射的青蟹。管理员们拿着手电筒,穿梭在一排排“公寓”间,仔细检查着每一只青蟹的状态。循环水设备的电机声嗡嗡作响。
“这些养殖盒就是青蟹的‘新家’,我们利用室内立体循环水系统为它们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该公司总经理王卫林介绍,“这些设备不仅杀菌消毒、调节水质,还能调节温度和光照,确保青蟹保持最佳的生长条件。”
同时,每只青蟹在入住前后需进行三道严选,淘汰过肥、瑕疵、生病的螃蟹。厂房按区域布置4口净化池,防止病毒传播。生产养殖的过程中,企业也会雇用村里成熟的养殖户参与螃蟹照料。
问到青蟹的暂养成功率,王卫林信心十足:“97%。”
2023年冬季,他就在凤凰山租赁场地开展越冬蟹试养,成功售出8000只青蟹,积累了实践经验。
“公寓”里的青蟹不仅填补了冬季市场的空白,还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利润。“这些青蟹现在可是市场上的‘香饽饽’!”涛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林后宜笑着说,“厂房内的青蟹已经陆续向外售卖,市场价达到了280元每公斤以上,并且还有继续上涨的趋势。”
除了销售青蟹外,该项目还将建设青蟹育苗厂房,产值预计能达7000万元。这种立体化、规模化的养殖新模式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利润,也为涛头村的共富事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项目预计带动就业30人,人均增收6万元。”林后宜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我们的利润、人工、收购价等各方面都会不断提高。这将带动集体收入、人均收入和土地利用的整体提升。”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