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贝迪餐厅内,厨师和服务员展示菜品。 本报记者 叶振宇 摄
前童古镇老街上演霓裳羽衣舞表演。 拍友 周衍平 本报记者 陈醉 摄
缙云新建村第二届“村麦”歌手争霸赛暨“我要上村晚”活动现场。 拍友 甘礼义 摄
浙江在线2月1日讯(记者 钱关键 叶振宇 共享联盟·义乌 傅柏琳 记者 陈醉 通讯员 吴帅 杨其芮 周衍平 记者 邬敏 县委报道组 汪峰立)品尝世界各国美食、“穿越”回古代观摩“朝喜礼”、听一场“村麦”歌手争霸赛……春节期间,我省各地消费火热,文化活动异彩纷呈,群众在欢乐氛围中共度佳节。
义乌:
享各国美食 品异域风情
“没想到,能在义乌吃到这么正宗的酸奶土耳其烤牛肉。这味道,和我在国外旅游时吃的一模一样。”31日中午,来自南京的游客宋明纯和家人来到位于义乌稠州北路479号的贝迪餐厅,品尝完颇具特色的中东菜后,一脸惊喜。
这个春节,义乌城区的万国美食街区内,到处弥漫着异国美食的香气。包括贝迪在内,义乌有21家外国风味餐厅、酒馆“春节不打烊”,热情迎接八方来客。
走进贝迪餐厅,暖黄色的大理石过道两侧点缀了一串串红灯笼;一楼吧台前,写有“金蛇迎春”“新年快乐”等字样的装饰画吸引不少年轻游客拍照、打卡。
“大年初六,是我母亲70岁生日,我准备将她的生日宴会放在这里办。”当天中午12时许,义乌市民傅鹏飞用完餐,立马联系了餐厅老板穆罕奈德,并预订了餐位。“这里既有异域风情,也有春节氛围,我想带家人也过来感受一下。”傅鹏飞说。
与贝迪餐厅一墙之隔的苏坦餐厅,这几天也非常热闹。二楼厨房内,巴基斯坦籍厨师艾玛将一块面饼放在案板上按压、拉伸,抓在手里飞速旋转,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放入烤箱。不一会,一个薄如蝉翼的大号土耳其匍匐面包就出炉了。“厨师还特意给我们做了一个写有‘新春快乐’的蛋糕,真的太幸运了。”从成都来义乌游玩的游客李雁琪说。不远处,一家名为侯纯里的印度餐厅内,也是座无虚席。
除了印度、土耳其美食,春节期间,能在义乌品尝到的异国菜还有意大利菜、利比亚美食、日韩料理等。
“春节期间,为了让游客品尝到正宗的万国美食,不少外国风味餐厅还特意加大了食材储备。”义乌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预计,今年春节,外地游客占到“春节不打烊”外国风味餐厅总消费人数的60%以上。
宁海:
复刻古代朝喜礼
31日,两声锣鼓声一响,鼓乐齐鸣,宁海前童古镇一秒“入戏”:70多名身着汉服的表演者或高举“福禄寿”字样的旗幡,或撑着油纸伞,或摇着团扇,从古镇口出发,沿着老街一路行进,不少游客“追”着队伍,跟“古代文人”对诗,与“古代商客”讨价还价,队伍越拉越长……
“这叫‘排正仗’,是古代宫廷独特的迎新年‘朝喜礼’仪式。”35岁的李程专门从上海赶来,来之前,他特意做足了功课,这会儿正跟孩子细细讲解眼前的盛景。
说话间,老街深处传来“咚咚咚”声,李程一家人不自觉加快脚步。一路上,路过敲得叮当响的如意锦囊墙、正在送“福”的巨型“福字门”,还遇见雍容华贵的“唐朝妃子”、身穿甲胄的“武士”……最终,他们寻声到了祠堂。
“太有感觉了,整个古镇仿佛回到古代,全体沉浸其中。孩子在这里了解到很多中国传统习俗和文化。”李程感慨道。
前童古镇有着近800年历史。不久前,浙江第一批非遗主题旅游景区名单公布,前童古镇是全省28家上榜景区之一。抓住这一契机,今年前童古镇提出打造沉浸式传统文化风景古镇,这场盛大的、持续整个春节的“朝喜礼”,便是古镇打响品牌的第一炮。
“我们以整个古镇为剧本,将古老的江南文化与现代游戏和互动形式巧妙融合,在角角落落嵌入中国传统民俗,体验感很强,千年文化积淀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承的新春记忆。”古镇策划运营方宁海前童古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沛道出古镇焕新的密码。
“来一份前童三宝!”非遗美食“前童三宝”的摊位前,围满了游客。制“三宝”是童章松家祖传200多年的手艺,到了他这一代,不仅创新推出老豆腐、空心豆腐、香干组合在一起的“前童三宝”小吃拼盘,还为游客提供了制作豆腐工艺体验。
数据显示,“朝喜礼”举办以来,前童古镇平均每天游客数超1万人次,是近年来春节长假客流的最高峰值。
缙云:
“村麦”唱出乡村之乐
“走,看‘村麦’去!”1月30日晚,62岁的缙云县新建镇新建村村民楼大爷刚吃过晚饭,就拉着老伴赶往文化礼堂。今年春节期间,到礼堂看“村麦”歌手争霸赛,或是上台高歌一曲,成了村民过大年的新乐子。
第二届“村麦”歌手争霸赛暨“我要上村晚”活动现场人山人海,绘有红黑脸谱的大戏台上,二胡声响起,鼓点渐密,刀马旦挥舞银枪,筋斗翻腾,长翎舞动,靠旗翻飞,缙云县新建镇戏剧联谊会成员们唱的一曲《刀马旦》,燃动全场。
灯光和音乐交错中,戏台变身秀台,村民变身模特,碎花上衣配上牛仔裤,潮味十足,大爷大妈手持农产品、农具等“时尚单品”,迈着台步,轮番走秀。
一个个精彩节目接连上演,网络主播们纷纷举起手机镜头。“‘村麦’还在抖音上实时直播,打开手机就能看。”村民朱大姐告诉记者。
“‘村麦’是我们村里推出的开放式舞台,不设门槛,人人都能加入,大家聚在一起欢乐过新年。”新建村党总支书记楼秀丰告诉记者,“村麦”接地气,融合了非遗和时尚元素,有乡土的味道、怀旧的味道、新潮的味道,大伙儿爱看。
“以前过年,吃过晚饭,家里人都赶着约打牌。现在晚饭后,家里人都跑去看戏、听歌,别提多欢喜了!”回村的00后大学生小楼边看“村麦”,边举起手机连连拍照。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