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涛查看尺糕的软硬程度。 共享联盟·平湖 王强 摄
浙江在线2月1日讯(记者 徐惠文 市委报道组 刘维佳)“红红绿绿的,看起来就很有年味”“香甜又不腻,过年招待客人很合适”……这些天,平湖市康达食品厂内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外形方正、图案清晰、馅心隐约可见的尺糕,让前来采购年货的市民纷纷点赞。
“‘平湖传统糕点制作’是平湖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糕点一尺见方,所以叫‘尺糕’。”食品厂相关负责人赵启涛向记者介绍,对于平湖人来说,新年有吃尺糕的习惯,寓意幸福生活节节高。
95后赵启涛是“赵氏糕点”第五代传人,2017年,他选择回家与糕点打起交道。“一项技艺传承300多年不容易,我也有使命把它延续下去。”赵启涛说,自己是家中的独子,除了想延续家族的传统技艺,他更想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往后的几年里,赵启涛沉下心跟父亲学手艺。“做好尺糕最关键的就是按压力度要恰到好处,太用力口感会硬,不用力尺糕就会不成型。”赵启涛边演示边向记者讲解。
从产品本身下功夫,也让“赵氏糕点”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2020年,“赵氏糕点”“平湖传统糕点制作技艺”先后被列入第六批平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嘉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赵启涛在一次出游中受到文创雪糕的启发,回来便开始埋头对产品造型、包装、口味等方面进行改良。迎合春节氛围的红色喜庆尺糕、有东湖八景四个字点缀的文旅尺糕、平湖报本塔造型的绿豆冰糕……每一次细节的更新都让老糕点焕发出新活力。
在赵启涛不断地“折腾”中,“赵氏糕点”迎来了新的春天。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项传统技艺,赵启涛还在食品厂内建立“赵氏糕点”文化展示馆。今年,赵启涛还多了一批“洋徒弟”。春节期间,来自日本、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十多位国际友人跟着赵启涛学习制作糕点,感受浓浓的“中国味”。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