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2日讯(记者 赵静 共享联盟·温岭 赵碧莹 徐伟杰)2月1日,农历正月初四,上午7时,记者来到位于温岭市金塘北路的浙江巨跃齿轮有限公司。外头寒气逼人,车间里却是一派火热景象,工人们活跃在滚齿、热处理、热后磨、磨齿等各道生产工序上,为保质保量完成订单全力冲刺。
“新年好!大家快去食堂吃饭。”正是换班时间,上完夜班的工人鱼贯而出,公司总经理吴多兵一边连声招呼着,一边朝记者走来,脸庞被廊下高挂的红灯笼映得红润喜气,“今天已是我们公司农历新年开工第二天,我们2025年已接到了20多亿元的订单,所以春节还需要不少人坚守岗位。”
小小齿轮“转动”如此规模的订单,秘诀何在?“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瞄准新赛道,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叩开了新市场的大门。”吴多兵说。
吴多兵(左)正在和线长探讨商用车新能源系列轴齿的生产细节。共享联盟·温岭 徐伟杰 摄
2019年,欧洲汽车巨头斯特兰蒂斯为即将启动的新能源汽车齿轮项目广发“英雄帖”,但合作条件颇为严苛:供应商需自行承担3000多万元的开发费用和项目风险,且开发周期长达4年。许多企业选择了观望。彼时,名不见经传的巨跃年利润仅1000多万元,却敢全力一搏,成为首家签署这份挑战性协议的企业。
“熬过4年联合攻关,2023年5月,这款定制版新能源高速齿轮迎来量产,转速达到每分钟1.6万至2万转,并兼顾效率、噪声、强度、寿命等要素,达到全球顶级水平。”吴多兵告诉记者,凭借这一拳头产品,巨跃还获得6家世界500强企业的青睐,拿下多个大单,2024年产值比上一年翻一番有余。一个“敢”字,让巨跃鱼跃龙门,从排不进行业前十,跃至行业前列。
“不过,这都是老黄历了,新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吴多兵话头一转,“去年,我们研发了300多种新产品,八九成都是高精度齿轮,有一半在今年量产。走,跟我去车间看看。”
迈入厂区,只见簇新的机床鳞次栉比,搬运机器人穿梭往复,机械声并不嘈杂,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生产作业。在801磨齿生产线,1993年出生的重庆小伙凌强正将磨齿加工后的齿轮取下来,用千分尺测量齿轮直径。见记者好奇地弯腰凑近,他指着千分尺上的数字说:“这个齿轮跨棒距358.878毫米,这批产品要求高,得逐个检验,误差在3-4丝之间,才算合格。”
吴多兵也停下脚步,指着凌强在摆弄的圆形“铁疙瘩”向记者介绍:“这就是我们的重点新项目——商用车新能源系列轴齿之一。相比乘用车的轴齿,它的结构更复杂,技术含量更高,一套价值上万元。”他语气自豪,满怀憧憬。
记者随口问起新春加班伙食,凌强脱口而出:“食堂一日三餐免费吃,鸡鸭鱼肉,都是硬菜!除夕还特意为我们准备了饺子和汤圆,很贴心。”他在巨跃工作已经3年,这个春节和妻子一起留在了温岭:“很多人拖家带口过来,有的村有十几号人在这边上班,这何尝不是一种团圆?”问起新年福利,凌强笑了起来,除了正常的加班工资,公司还提供每天400元补贴和春节返岗1000元红包等福利。
离开车间,恰好到仓库,只见门口堆满了打包得方方正正的零部件,不远处停着一辆12米长的大货车,工人们正在忙着装车。“目前一天产能约7万件,当天生产,当天发货。为了应对繁忙的生产,产能还要再扩张。带你到新厂房看看。”吴多兵招呼记者跟上。
新厂房距离总部约15分钟车程,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只见电子束焊接等生产线已经投产,工人正在对新到的设备进行调试。吴多兵指着大片空地说,“还有300多台新设备将陆续进厂,去年,公司投入2亿多元资金进行车间改造和设备升级。与之配套,计划再招工1000人,正月初六就正式开始招。”
离开前,吴多兵拉着生产组长老姜的手,叮嘱道,“质量看好了,安全一定要守住了,我们争取在三四月份将新厂房填满,产能又能增加三分之一了。”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