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甬运河新坝二线船闸工程现场,记者不仅看到了仍在忙碌的工人与器械,也看到了耸立的多基高压铁塔,有的距离工程施工处仅数十米。“工程所在位置是萧山地区的一处关键输电线路枢纽,共有8条22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途经此处,这些线路承担着萧山区、滨江区等多个区域的重要供电任务,我们不能放松。”国网杭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输电运维二班班长王成介绍。
除夕到大年初三这四天,王成坚守岗位,把他所负责区域不停工的重大项目“跑了个遍”——到各线路下方的施工隐患点、烟花爆竹燃放多发区域及山火多发区域进行巡视与安全再宣贯,确保春节期间电力稳定供应。
在萧山区戴村镇,王成驱车上山,到一个空旷处后,熟练操作起了无人机,仔细查看输电线路下方通道情况。
“近期天气干燥,春节期间祭祀、烟花爆竹燃放活动又比较多,山火风险高。这片区域分布着跨省超高压500千伏输电通道及十多条重要送出线路,容不得半点闪失。我们不仅要对沿线居民进行安全宣传,还需要经常性开展防山火巡视。”王成介绍。
自无人机在电力行业应用以来,巡视效率提高了不少。王成是电力行业省内首批无人机“机长”,如今还成长为无人机巡检专业带头人,带着全班组50岁以下的巡检工都学会了操控无人机。“杭州地区大部分输电线路位于山区,以往没有无人机这个工具,每天只能翻山越岭去检查线路情况,不仅效率低,对人员的体力也是极大考验。用了无人机以后,巡视效率提高4倍以上。”
王成回忆,以前跟着老师傅,一天爬四五座山,但可巡视的线路却只有短短的三四公里。如今,无人机可以代替巡检工作人员在山际漫游,帮助电力行业将人工运维模式成功转型升级成了智能化巡检模式。不同型号的无人机,还能担负起如覆冰线路除冰、山区物资运送、新建线路验收、智能红外测温等多项重任。
“之前的寒冬,大雪封山线路跳闸后,有好几次运维人员没办法到达故障区段排查故障,我们就是用无人机发现位于深山线路中的故障点的,为抢修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使受灾的线路及时恢复供电。”王成收起和其并肩作战的无人机,面对巡视任务他似乎并不觉得累。
“别家团圆我保电,过得也很有意义呀!而且,带着我的‘无人机’兄弟,一起看看万家灯火,也热闹着呢。”王成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