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潮声丨文旅“流量大战”,靠什么领先一步

字体:
—2025—
02/03
11:26:58
2025-02-03 11:26:58 来源:潮新闻 执笔 汪雨晨

  春节长假,全国多地进入“抢客模式”。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除夕夜烟火秀;“元日宫宴”复刻一千多年前隋唐洛阳城内最盛大的春节典礼;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里的舞龙、舞狮、高台花鼓等上百场民俗类演出……

  有“流量收割机”之称的河南,在这个春节假期,浓厚的文化元素继续大放异彩。

  “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这几年,河南把文化成功转化为一个个文旅IP。2024年,河南接待游客突破10亿人次,旅游收入超万亿元。这是怎么做到的?

  抓住独特的意象

  “一年又一年 往事如云烟”

  ……

  “金黄的麦田 生长在家园”

  “在那河之南 在人间”

  穿过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下称“幻城”)的游客中心,耳边袅袅歌声引领前行,眼前铺陈的是一望无际的百亩麦田,麦田中央矗立着“只有河南”四个大字。

  “这首歌是我们的主题曲,叫做《只有河南》。”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工作人员介绍,幻城有一个口号——“生生不息,只有河南”,这句口号刚好与歌词“一年又一年 往事如云烟”相对应。”

  “为什么在门口种麦子?”这是因为在幻城内,不管是规划设计还是戏剧,都是围绕土地、粮食、传承所展开的。土地粮食的播种、收割,循环往复,从某种层面上代表着生生不息。

  如今,河南成为我国小麦产量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小麦产量四分之一。而幻城外的百亩麦田更像是河南的缩影,岁月变迁,土地仍生生不息。

  如果一年四季不同时节来到幻城,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四季轮转、春播秋种、夏收冬藏,这些最朴素的自然规律蕴藏着大道至简的智慧。每一个踏足麦田的游客,也在此与历史对望。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入口处的百亩麦田 记者 汪雨晨 摄

  黄土,是幻城另一个重要的意象和设计语汇。

  “您从何处来,您为什么而来,请注视这方黄土,这是215立方米的黄土。”在幻城中,有一个空间叫做河南的土,它是用215立方米从黄河岸边拉来的土堆砌而成。

  在这个空间的四周,墙面上刻了河南的十八个地市、100多个县(103个下辖县),以及1700多个乡镇的名字。“如果您是河南人,可以在这里找一找自己的家乡;如果您不是河南人,也可以在墙面上找一找您姓氏的发源地。”幻城工作人员介绍,河南被誉为中华姓氏的摇篮,百家姓常见的一百二十个大姓中,有六七十个姓氏的源头都在河南。

  而幻城并不只有“河南的土”这一空间,幻城建筑以“棋盘”为设计灵感,拥有56个不重样的空间格子、21个剧场。一个空间就是一个世界,一种选择,一部戏剧。描述1942年中原大地上那场灾荒的戏剧《李家村》、浓缩了河南五千年历史的戏剧《幻城》、讲述官渡之战中曹操是如何打赢袁绍的戏剧《曹操的麦田》……在幻城,不同的戏剧犹如一块块不同的时空碎片,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河南。

  2021年开城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并非独立的存在,同年初的河南春晚舞蹈节目《唐宫夜宴》也轰动一时。节目运用Ar技术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舞者扮演的唐朝少女们用多姿的舞蹈生动展示大唐盛世文化。

  从《唐宫夜宴》开始,再到《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以及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出的各种主题文化乐园。河南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围绕“文化”二字,技术“复活”历史文化场景,在场景中重现历史,重构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以演艺晚会、实景演出等形式实现传统文化创新出圈,释放文化IP流量,助推河南文旅发展。

  打造“星”味的城市

  谈及一座城市,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什么?

  是某位名人的逸闻趣事,还是某条街道的繁华盛景?亦或是某处名胜古迹的悠久传说?地理位置迥异、风俗民情各异,万千城邑皆拥有其独特风姿和个性魅力。

  河南深入探索这些地域标识,深挖地方特色文化,精心塑造城市IP,赋予都市鲜活的“灵魂”,城市就像个明星。

  以洛阳为例,这座十三朝古都凭借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入挖掘牡丹文化、隋唐文化等特色元素,通过举办牡丹文化节、重现隋唐盛景等活动,打造“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城市形象。游客们身着华丽汉服,漫步在古老的街巷,仿佛穿越回了盛唐时期,感受着那个时代的繁华与辉煌。

  近期,随着电视剧《国色芳华》的热播,洛阳更是在牡丹文化上下足功夫。在洛阳白云山景区内,冰块与牡丹的完美融合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晶莹剔透的冰块中,一朵朵牡丹花宛如被永恒定格在最美的瞬间,冰的冷峻与花的柔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阳光洒落,冰块折射出斑斓光彩,更显牡丹之雍容华贵。

冰封牡丹 图源洛阳白云山微信公众号

  开封则以其“宋韵开封”的历史和文化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清明上河园、大宋武侠城等景点,生动再现了北宋时期的繁华景象,让游客在游玩中领略到了千年前的历史风貌。

  开封的城市魅力更体现在细微之处,开封府的“包拯”、龙亭景区的“皇帝”、天波杨府的“杨家将”……在开封的各大景点有着成百上千的NPC(角色扮演者),他们身着角色服装,给游客带来沉浸式的游览体验。而清明上河园的“小乞丐”的表演更是真实到让游客吓一跳,“第一次看到丐哥的时候吓一跳,绕着走,后来想想这是景区啊,仔细看看才发现是NPC,他真的太入戏了。”如今,众多网友前往开封清明上河园,正是为了与这位“小乞丐”打卡合影。

  洛阳、开封在地方特色上做足文章;郑州通过打造"天地之中"城市IP,将嵩山少林文化、黄帝故里文化等元素有机整合,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文化标识体系;安阳依托甲骨文这一独特文化资源,打造"文字之都"城市IP……河南各市正如火如荼地打造出差异化的城市文化“招牌”,强力引客入豫。

  拥有铁打的内核

  河南文旅IP 的红火,更在于它抓住了互联网时代“怎么打动人心”的内核。

  2020年,一句“远赴人间惊鸿宴,老君山上吃泡面”,河南传统的老君山景区突然在抖音平台走红。一年时间,景区到访人次增长了220%。

  2023年,安阳市文旅局局长刘洁华穿越时空隧道,化身为中国第一位女将军“妇好”出征应战。河南各地文旅局局长纷纷披挂上阵,以新媒体为阵地各展所长。

  2024年,在全平台网友的热情推荐下,“胖东来”频频出圈,被网友称为“没有淡季的6A级景区”。

刘洁华化身“妇好” 图源安阳融媒微博账号

  与此同时,“为一座博物馆奔赴一座城”,在社交平台上成为一件颇为时髦的事。逛完博物馆,在有着“最后一个展厅”之称的文创销售空间带走一两件文创产品,仿若完成一场神圣的文化之旅。河南博物院作为展示中原文化的重要窗口,推出考古盲盒、四神云气图冰箱贴、妇好鸮尊立体拼装积木等文创周边,拉近游客与历史文物之间的距离。

  洛阳古墓博物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等四家博物馆联合推出博物馆“剧本杀”项目《博物馆奇妙夜》,通过四段穿越时空的演出,讲述百余件文物的前世今生,带领游客开启沉浸式体验洛阳厚重历史文化的奇妙旅程。即便人均1688元的价格,也难挡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游客“打飞的”来尝鲜的热情,部分场次甚至一票难求。

  “当同墓主人对话时,我与他们聊起了现代的事情,从飞机高铁聊到量子纠缠,这些‘穿越时空的对话’在复盘时让我悄悄流泪。”参加过《博物馆奇妙夜》的网友在结束后回忆,“如果真的能够穿越时空,我想告诉他们,我们现在可以一日行千里,可以在中国的任意一个地方吃到吐鲁番的葡萄、丹东的草莓,可以研究学习他们创造的历史。”

  “以前做旅游拼资源、拼山水、拼综合实力,现在要拼文化、拼创意。”河南文化旅游研究院副院长肖建勇曾表示,河南有铁打的文化内核,而且能满足百变的个性追求,所以这几年才迅速出圈、破圈、扩圈。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潮声责任编辑:阎沁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春节长假,全国多地进入“抢客模式”。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除夕夜烟火秀;“元日宫宴”复刻一千多年前隋唐洛阳城内最盛大的春节典礼;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里的舞龙、舞狮、高台花鼓等上百场民俗类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