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记者走进舟山船企感受火热生产场景

“新的一年好好干”

字体:
—2025—
02/04
07:09:53
2025-02-04 07:09:53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沈晏

工人对船体进行除锈。 通讯员 徐会超 摄

  浙江在线2月4日讯(记者 沈晏)“亲爱的朋友,您已进入舟山六横岛。欢迎在他乡奋斗的您回家!感谢为六横建设的您驻守!”3日上午8时30分,随着渡轮靠岸,从吉林老家一路辗转返工的王成手机里跳出这样一条短信。他匆匆一瞥后,拎起行李跟着人群踏上六横客运码头,赶往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

  电焊工王成所在的舟山中远公司以船舶修造为主业,年初以来,订单维持高位,仅1月便交付3艘新造船舶,完成修船22艘,目前造船订单已排到2028年底。3日一早,记者走进舟山中远公司,在忙碌的氛围中感受船企的拼劲。“这个春节,我们有2400多位工人选择留厂,确保公司不停工。其他近2000名回乡的工人也已陆续返工,预计到元宵节可实现百分百产能。”公司修船管理部负责人熊纪国一见到记者就兴奋地说。

  上午9时,记者在一号车间碰见了快步赶来的王成。“再过半个月,有大船要来安装格床,我们要提前焊接好,等船一到就马上安装。”王成说,自己到公司宿舍后还没来得及整理行李,便赶了过来。和记者没聊几句,他就戴上面罩,爬上4米多长、半人高的结构件忙开了。用打磨机对焊区不平整处进行打磨后,王成半蹲着开始了焊接,1000多摄氏度的高温让钢板边缘很快熔化,热得他直冒汗。装配、打磨、焊接、检验……在反复操作下,一小时他就焊接了15米。一个个结构件被焊接在一起,从小组、中组到总组,最终将形成重达142吨的格床。

  记者从车间出来后,来到4号泊位,一艘30万吨级超大型油船正在船上引水员和岸上水手的共同引导下成功靠泊。水手班班长白永亮抓过从船尾抛下的缆绳,与另外7人一起把16根缆绳固定在10个缆桩上。“不要小看它,要稳住这么大体量的船,一根缆绳至少要承载150吨拉力。”白永亮面带骄傲,“现在国产不输进口,我们的高分子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有300吨。”刚安顿好一艘大船,来不及喝口水,接到对讲机通知的白永亮又赶往下一个泊位。记者往海上远眺,有两艘船正在排队等待靠泊。“现在无缝衔接作业是常态。”白永亮边走边说。

  有刚迎来的大船,也有快出厂的。在3号船坞,来自丹麦的“马士基吉诺沃”轮船体除锈工作进入尾声,很快将重返大洋。此时,水除锈带班曹现永全副武装站在大臂车上,一边操作方向键上下移动,一边抱着超高压除锈枪点对点除锈,仿佛在给船体作画。到中午饭点了,他的工友用激光笔照射在作业区示意。“高压水冲击船体的声音很刺耳,需要戴上耳塞保护耳朵。”曹现永从车上下来,摘下耳塞说,“我从济南刚回来,这几天大家都是连轴转,24小时两班倒。”他想将手上的超高压除锈枪放置好,记者看到后立马伸手去接,猛地一沉差点没拿稳。看记者“吃瘪”,他笑道:“看起来细,但有30多斤呢。你要是干这行,比去健身房管用!”

  随后,记者又沿着船坞、车间一路走一路看。高空起舞的起重机、游走船体的大臂车、火星飞溅的电焊区及穿梭忙碌的工人,在记者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奋斗者的生动画面。

  这样的画面绝非独一份。记者从舟山市经信局了解到,2024年舟山船舶行业产值突破400亿元,修船产值占全国的40%以上。今年春节,订单饱满的大型船企有14家,在返工热潮中力拼开门好。

  夕阳西下,忙碌了一天的工人们开始陆续收工。公司超市里,起重机女司机沈碧凤在挑选零食;想好好犒劳自己的白永亮,喊上工友跑去镇上“吃大餐”;曹现永把手机闹钟定在第二天的凌晨5时,新的奋斗要开始了……宿舍楼里,不断有响动声,又有其他工人返工回来。

  吃过晚饭,王成收拾完行李,抬头透过贴着福字的窗看到厂区灯火通明。“今年会更忙……”王成拨通了妻子的电话,报上平安。“新的一年好好干,咱家日子一天比一天甜!”在电话那头,妻子和他相互鼓劲。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舟山;船企责任编辑:阎沁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