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记者 曹坚 摄
新春第一会是观察一省一城中心工作的风向标。
一年前,不少地方主官在新春第一会上,谈的是Sora大模型。而今年的新春第一会,大家谈的则是在春节持续出圈的杭州科技新锐。
如广东新春第一会,就提到了“深度求索(DeepSeek)以不怕虎的勇气、锐气撼动美国人工智能的巨头,产生连锁效应;宇树科技的机器人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
而在DeepSeek和宇树科技的诞生地,杭州新春第一会——忠实践行“八八战略”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推进大会暨“奋进2025 实干争先”动员会上,这股“杭州热”同样没有缺席,被多次提到。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高员部署2025年工作时,要求紧盯“四个破解”突围清单抓创新突破,让大兴科技、大抓创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奋进2025的最强音。
长三角和粤港澳,是中国的两大超级城市群,处全球新兴产业竞合最前沿。这两个地区的新春第一会,每年都会谈到当下最时兴的热点,从去年的Sora大模型,到今年的“杭州六小龙”,就印证了这两大超级城市群,是对产业和科技的动向最敏感的区域。
世界万物像一阵风,瞬息万变,科技和区域的发展同样如此。虽然变得快,却并非不可捉摸。两大超级城市群,都在新春第一会谈到了春节这一波“杭州热”,又能够琢磨出什么呢?
杭州市委人才办供图
一是琢磨出人才的重要性。
长三角和粤港澳向来是人才集聚高地,杭州是其中的一个佼佼者。在全国人才净流入率这个榜单上,杭州2016年成为第一,而后连续多年占据了头把交椅。
今年杭州新春第一会,透露了一个未曾被广泛关注,却又值得琢磨的数据:在过去5年中,杭州每一年招引的35岁以下大学生,都超过了30万人。
算一算,这5年里,杭州光是大学生就引进了超过150万人——这远远超出了杭州5年间应届大学毕业生数量。
按照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城区人口100万以上,是大城市。这也意味着,在过去5年,杭州从全球吸引的35岁以下大学生数量,相当于一个大城市的人口数量。
今年,杭州要引入的35岁以下大学生人数目标,又被定在了35万,青年人才“去杭州”的故事,仍在续写。
“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当一个又一个人才,加入杭州,爱上杭州,扎根杭州,并且创办出“杭州六小龙”等科技新锐时,人才在特色创新创业体系中的极致重要性,就得到了生动的注解。
未来科技城 图自余杭发布
二是琢磨出企业梯队建设的重要性。
有了人,就有了创业大军,就会有一批又一批的新兴企业冒出来。这是长三角和粤港澳一直在上演的故事。
回顾杭州发展史,这个省会城市、经济大市、超大城市,在每一次面临城市转型和经济转型过程中,依靠梯队成长的企业,抓住了互联网、物联网产业风口。如阿里巴巴所在的余杭区,经历行政区划调整后,2024年GDP强势重回3000亿元,登顶浙江。而依托一大批顶天立地的智能物联企业,杭州今年智能物联产业营收规模、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有望突破1万亿元,是杭州五大产业生态圈中首个冲击万亿规模的生态圈。
抢占未来产业赛道,企业的梯度培育依然是重心所在。铺天盖地的科技新锐,就要从特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中诞生。
去年,杭州已将通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类脑智能、合成生物列为五大潜力风口潜力产业,要全力打通概念验证-中试平台-产业化全链条。
只要是人才或企业有想法,在杭州就能得到概念验证。想法一旦可行,在杭州就可以获得中试机会。通过这样一个链条,这些创新创意创造在杭州就能变成一个个产品和应用,给人才创富、给城市创未来。今年,杭州的技术交易额、新产品产值将冲击9000亿元。
杭州高新区(滨江)物联网街 朱旭洁 摄
三是琢磨出营商环境的重要性。
自从杭州的科技新锐火爆出圈后,许多人都在网上发问:为什么总是杭州?
数不胜数的回帖中,有人讲创新,有人讲产业,但更多的是一个个普通网友,以亲身经历还原在杭州“最多跑一次”的故事,他们惊叹于杭州的办事效率:补办身份证时,哪怕突然断网了,工作人员也会用手机办好;企业申请科研经费返还时,不用跑腿就直接到账……“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创新创业品牌,“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营商环境品牌,事实上正在成为杭州举全市之力打造更高水平“创新活力之城”的最强竞争力。
春节长假后第一个工作日,在春节持续出圈的杭州,迎来了人们预想中的正反馈。比如一个不为人知的细节,也许就是这个春节让杭州最兴奋的变化:一些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和团队,已经向杭州市投资促进局打来咨询电话……
也许在若干年后,再回首,我们还能记起这个蛇年的春节之于杭州的意义。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