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板龙、闹元宵,是青林村千年传承的习俗。2月6日下午,丽水莲都区岩泉街道青林村举行了青林板龙点睛仪式,沉寂二十载的非遗传承——“青林板龙”在春日暖阳中重焕生机。这条载入《浙江名村志》的141节巨龙,承载着千年文化记忆,以非遗活化传承的新姿态重现人间。
15时许,青林文化礼堂前锣鼓喧天。由十余名非遗传承人精心制作的巨型板龙整装待发,80岁老艺人张子玉携子为龙身绘就最后一道鳞纹。在“龙腾盛世”的欢呼声中,板龙队伍沿东港路蜿蜒而行,青林路至灵山寺的1.5公里巡游路上,数千市民夹道相迎,争睹这条融合竹编、剪纸、书画等传统技艺的非遗巨龙。
灵山寺前,岩泉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永健执朱砂为龙点睛。随着点睛笔落,沉寂二十年的巨龙瞬时“苏醒”,在夕阳中折射出璀璨光芒。经东港社区党委副书记周拥军介绍,青林板龙相传可追溯至盛唐时期,其制作需三十余道工序,此次141节的规模既延续“单数为阳”的传统,又暗合当代“一生一世”的美好寓意。
晚上返程巡游更显壮观,巨龙穿越寿元街、岩泉路等主干道,龙首所经之处,沿街商户皆围观祈福。在五金厂旧址的训练场上,百人龙队完成首秀,年轻队员张津激动表示:“接过父辈的龙灯,仿佛触摸到流淌千年的文化血脉。”
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不仅唤醒记忆深处的乡愁记忆,更以“老手艺+新传承”的模式,为传统非遗注入时代活力。围观了全部仪式的市民陈卢丽告诉记者:“我是98年出生的,从小就听说青林板龙,这是第一次见到,当141节龙身蜿蜒过现代街巷,非常震撼,更加期待元宵的表演了。”
据悉,此次点睛仪式后,板龙队将展开密集训练,正月十五将进行更加丰富多彩的舞龙表演。周拥军说:“青林村文化礼堂作为活动的起点和终点,见证了这一盛大活动的全过程,也承载着青林村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不仅要让板龙‘活’在博物馆,更要让它‘舞’在新时代。”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