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12日讯(记者 谢甜泉)人勤春来早。随着各地经济运行数据相继发布,2024年全国城市地区生产总值(GDP)30强排行榜出炉。
其中,温州GDP达9718.8亿元,上升2个位次,超越徐州和大连,来到第28位,是榜单中上升位次最多的城市。
越往上走,发展的要求和难度越高,每往前晋升一位,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迎接更大的挑战。
经济社会发展历来就是一场持久的“拉力赛”。当前,温州GDP已突破9700亿元,常住人口超976万人。从30到28,温州凭什么?冲刺“双万城市”,温州还有多少差距?
GDP破九千亿的含金量
GDP9718.8亿元,比上年增长6.3%。这份成绩单可谓来之不易。要知道,2022年温州GDP才突破八千亿元,目前增速已连续两年保持6%以上。
“这是在高基数上实现的增长,难度不小。”温州市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温州GDP一举突破九千亿元大关,一定程度上与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核增息息相关。比如,支撑温州经济毛细血管的市场主体总量,较四经普增加了60%以上。
除去五经普数据的加持,仔细分析这份成绩单,可以发现“以质取胜”,含金量满满。
2024年,温州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高于全市GDP增长3.9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1。温州工业全年高开稳走,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
从产业来看,呈现出“优势产业向新提质,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趋势。如温州通信连接器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鞋业纳入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泵阀等6个产业纳入省“新星”产业群、数量全省第1。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1%、14.7%,勇夺“浙江制造天工鼎”,“5+5+N”温州特色产业集群持续壮大。
以招大引强,增强发展动能。去年温州“一季一签约”542个总投资3491亿元重大项目,落地超亿元产业项目339个、超10亿元单体制造业项目40个,增资扩产项目开工671个、竣工342个。以全国首个深远海风电示范项目华东深远海风电母港开工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项目捷报频传。
项目的持续落地,离不开“温暖营商”建设。温州完善政企直通车等“六位一体”为企服务体系,开展为企“温情服务月”十大行动,建立“办不成事”协调机制,提振企业向“新”发展信心。2024年,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盈利面均居全省前列。全市在册经营主体突破150万户,新增“个转企”数量全省最多。
2024年,温州12个县(市、区)纷纷交出亮眼成绩单,GDP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苍南、乐清、瑞安、龙港、瓯海、洞头、永嘉等7个县(市、区)增速居全省前30位。
在GDP总量方面,除了乐清、鹿城、瑞安三位老大哥稳稳保持千亿GDP领跑,龙湾今年也加入千亿GDP俱乐部,温州全市“千亿县”数量扩容至4个。瓯海、洞头、瑞安、永嘉、文成等5个县(市、区)经济总量在全省排位提升。
冲刺万亿聚焦“质”“量”
如何冲刺“万亿”?今年温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打好稳增长组合拳,冲刺万亿经济总量新台阶,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强化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提振消费市场活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提升GDP经济总量,这三者缺一不可。”温州大学商学院教授余向前说,特别是在传统消费提振乏力的当下,需要挖掘潜力,培育新消费,这不仅能让温州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也是体现温州城市烟火气、生活味的真实写照。
经济增量更要提质。温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温州,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余向前对此感触很深:“没有今天的研发投入,就没有明天的收获。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要主动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
在余向前看来,温州有创新求突破的基因,从前温州人靠胆识去拓市场、找商机,如今要将这份敢为人先的勇气转移到科技研发上来,增加研发投入做到“自我供血”,去参与更多“卡脖子”高精尖技术难题的破解,争当创新的领跑者。
当前,温州已有不少企业主动参与到国家重点项目的研发、生产,余向前认为,温州政府、金融机构也要配套开发“贷早、贷小、贷硬”的金融产品,支持温州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以“青和力”冲千万人口
城市GDP与人口增长息息相关。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温州现有常住人口976.1万。距“双万”的另一个重要指标“人口千万”,温州还有一步之遥。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州给出了一个发力方向:提升城市发展“青和力”,深化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构建人产城融合新生态,全力冲刺千万级人口城市。
什么是“青和力”,温州是怎么做的?
在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内,我们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格子间里,青年创客扎堆创业。目前园区已集聚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智能装备等企业超400家,3500余名青年来到这里,其中40%为外来青年群体。
像国家大学科技园这样的大孵化器,已经成为温州招引青年人才最重要的阵地。2024年温州新增孵化空间220万平方米、孵化项目超3400个,新增省级科技企业孵化载体数量全省第1。
身安之后,还要安心。为此,温州迭代“人才新政40条”4.0版,深入实施“510+行动计划”,创建青年发展型城市,总结各类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帮扶,持续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聚才引才环境。2024年引育高层次人才、大学生、技能人才21.3万人。
当前,温州站上了跨越攀登的重要历史关口。在今年的新春第一会上,温州释放出冲刺“双万城市”的强烈信号。温州提出全面推进“四大振兴”,深入实施“强城行动”,动员全市上下一起干、凝聚海内外温州人一起拼,举全市之力迈上“双万城市”新台阶,打造成为一座具有现代气息、开放气度、创新气质、聚才气场的大都市。
于温州而言,实现“双万城市”是当前的首要目标。而当城市的创新基因被进一步激发,人才与产业形成良性生态,温州的城市能级、城市辐射力必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构建起温州发展的新优势。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