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元宵节当天,金华市世贸广场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元宵民俗活动——由40名平均年龄10岁的孩子组成的婺城板凳龙队伍惊艳亮相,为市民们带来了一场充满童趣与传统韵味的视觉盛宴。
这支独特的板凳龙队伍与三路口少年灯会有深厚的渊源。据悉,三路口少年灯会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00多年前,三路口村人丁兴旺,每次迎灯,接灯数量都在200桥以上。除了接在龙头后面的旺男灯之外,三路口灯会还有接少年灯的传统。少年灯由16岁以下的小伙子组成,扛过龙灯,就象征人已成年,以后就能扛起养家重任。
现在看到的三路口少年灯会复兴于1992年,由当年三路口村的少年们用自己的压岁钱集资修建而成。龙头采用金华传统板凳龙木雕龙头,灯笼使用的是竹丝油纸灯笼,共有49盏灯火。灯桥板用的是小号灯板,哪怕是七八岁的儿童也能轻松舞动。在最近的几次迎灯活动中,三路口大龙和小龙同时出街,让婺城板凳龙这项非遗活动绽放了时代光彩。
当天参加表演的孩子们自春节前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练习,至今已持续了1个多月。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克服了年龄小、体力不足等困难,从最初的动作生疏到如今的配合默契,进步显著。
此次活动是孩子们参加的第3次公开表演。年纪最小的胡致远虽只有8岁,但在活动中表现得十分勇敢。他开心地分享道:“我觉得舞板凳龙特别好玩,能和小伙伴们一起参加这个活动,我特别开心。而且我也想把这个好玩的传统带给更多的人。”
被领队夸赞进步最明显的陶笛也在一边兴奋地说:“一开始我总是跟不上节奏,经过不断练习,现在我不仅能熟练地舞动龙身,还学会了和小伙伴们默契配合。每次练习都让我更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感觉特别自豪。”
活动现场,孩子们齐心协力舞动着色彩斑斓的板凳龙,龙身随着他们的步伐蜿蜒起伏,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和欢呼声。不少市民表示,看到孩子们充满活力的表演,感受到了非遗传统文化的强大魅力和传承的力量。
此次婺城板凳龙民俗活动不仅为元宵节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更让古老的民俗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