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24日讯(记者 张苗 沈超)在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张世界地图,上面的大半陆地面积都已标红。
“今年1月访演的玻利维亚、巴巴多斯、孟加拉国,都是我们第一次去演出,还没来得及在图上标出。”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晓平说,这张地图上记录着浙婺出海的足迹。
据文旅部统计,浙婺访演足迹遍布五大洲,是近年在海外演出场次最多的地方戏曲院团——海外演出路线串起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500多万人次的海外观众呈现了中国传统戏曲之美。
婺剧拥有500多年历史,其影响力曾经局限在金华市及周边地区,如今正走向全国、走出国门,海外传播力日益增长。仅今年1月,剧团就应邀派出3支队伍赴6个国家演出。
一个生长于金华的地方戏剧团,为何能在国外开出文化传播之花?今年春节期间,记者跟随剧团赴海外访演,探寻出圈密码。
圈粉无数
外国演出商从“头回客”变“回头客”
2月17日,永康市石柱镇妙端村的农村舞台上,梅花奖得主、浙婺武生楼胜一脸文气的许仙扮相,使出绝活“十三跌”后。台下观众叫好声、鼓掌声此起彼伏。
楼胜很忙,在指导完今年1月出国访演队伍中的年轻演员后,就投入了央视春晚的排练工作;接着是从年初一到初五的新春惠民演出,以及持续至今的下乡送戏……
在不一样的舞台,楼胜表演得一样投入,“我们浙婺每个演员,每年至少有上百场的下乡演出,这让大家锻炼出了用不同动作、唱腔、眼神调动观众情绪的能力。这样的经验,让我们在出海演出时也能抓住外国观众的心。”
楼胜拿出手机,给记者看了一条来自新加坡戏迷的新年问候:“楼胜,新年快乐!今年的出海演出行程安排好了吗?会到新加坡演出吗?”戏迷叫罗章宪,与浙婺结缘于2013年。当时楼胜还是青年演员,带着“文戏武做”的代表作《白蛇传》访演,收获了罗章宪等10多位铁杆戏迷,如今他们的“粉龄”已有12年。
之后,浙婺3次新加坡访演,罗章宪与朋友们总会抢购几十张票,送给亲朋好友。新加坡演出频次不高,罗章宪还会赶到金华,在浙婺待上一周,过足戏瘾。去年,罗章宪和十几位朋友组团,从新加坡飞往香港,只为了看浙婺在香港的3天演出。
婺剧唱腔的高亢婉转、文戏武做的舞台呈现,不止华人戏迷能咂摸出其中味道。
今年春节期间,记者跟随浙婺团队前往泰国。现场,记者听到全场高喊“Sood Yod!(泰语:精彩)”,平均不到一分钟就能响起一次热烈掌声。
“装扮好看,音乐节奏强,唱腔有韵味,武功特别棒。”泰国观众吉拉用英语向记者一股脑儿说起观后感,“能帮我和演员合张照吗?”吉拉拉着记者挤到谢幕的演员面前。
除夕当天,泰国总理佩通坦·钦那瓦接见了浙江婺剧演职人员代表,她称赞说:“你们架起了泰中文化交流的桥梁。”
这样的交流之桥,同样搭建在中国与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之间。
“我2013年在德国柏林、2018年在马耳他瓦莱塔、今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工作时,都感受到了婺剧给当地人带来的惊艳。”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参赞衔领事王彦军如数家珍,“当地观众从最初不以为然,到观看时满堂喝彩,再到演出后争相和演员合影,足见其艺术感染力之强。从欧美观众的反馈看,婺剧完全有海外商业化演出的能力。”
浙婺的商演能力,在去年6月的西班牙马德里得到了验证。
那时,欧洲杯激战正酣,马德里是著名的足球城市,在足球赛事期间,当地演出市场往往处于低迷期。然而,马德里可容纳近800名观众的运河剧院,浙婺两天的演出票早早售罄。“中国传统戏曲在马德里的演出不多,开票后一票难求,我们非常惊喜。”剧院负责人卢佩托·梅里诺说。
《三打白骨精》《吕布试马》《天女散花》……浙婺好戏连续两晚上演,演出结束时,观众纷纷起立,最后的谢幕掌声长达7分钟。热烈场景让卢佩托·梅里诺感叹:“早知道就请你们多演几场了!”
坐在运河剧院里观看演出的西班牙演出商大受震撼,当晚就向浙婺发出商演邀约,双方一拍即合——2026年再见!
去年10月,中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之际,意大利演出商专程来了趟杭州,在看过浙婺的《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后当场拍板,邀请他们参加2026年6月的斯波莱托艺术节,且点名要浙婺把经典剧目《穆桂英》整本大戏带去。
今年1月加拿大访演后,美国演出商也发来了合作协议……浙婺商演邀约“爆单”,多个国外演出商从“头回客”变成了“回头客”。
打磨好戏
舞台表现跨越文化隔阂
如何让中国传统戏剧吸引外国人?浙婺一直在思考和探索。
浙婺放大独特的文化吸引力,融合高腔、昆曲、乱弹、徽戏、滩簧、时调等多种声腔,借鉴各种传统表演形式来丰富表达。文戏的细腻、武戏的刚劲,对外国观众而言,婺剧充满神秘感和新鲜感,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
1月5日,多伦多中华文化中心演出厅座无虚席。“盘踞洞府千年整……”梅花奖得主、浙婺武旦杨霞云一声开嗓,大剧《三打白骨精》准时开演。
杨霞云站在1.5米高的“山头”上,华服加身、雉翎抖擞。突然,她双手遮面,瞬间,白脸白袍变成红色;又一转身,红色变为绿色;再一扭头,绿色变成粉色。不到一分钟,“白骨精”完成3次变脸和变装,引得观众连连惊叹,也掀起演出高潮。
“变脸是我们吸收借鉴了川剧的特级表演改编的,因为我们觉得把这个绝活放在白骨精这个角色身上非常适合。”杨霞云说,对于戏中有“三变”的白骨精,开场时的变脸、变衣既精彩,又交代了角色变化多端的特点,这样的亮相很容易扎进观众的心里。
“人类共通的情感,是能跨越文化隔阂的国际语言。”长期关注婺剧创新的南京大学戏剧影视艺术系教授陈恬认为,浙婺在国外演出最多的《白蛇传》《穆桂英》《三打白骨精》等剧目,就包含着爱与误解、救赎与和解、正邪对立、观念冲突等情感母题,“国内外观众能在婺剧表演的身段和唱腔中感受这些情感。中国戏剧从来都不是‘曲高和寡’的艺术,剧本的现代化改编、演员的出色表演,让戏剧本身的魅力充分释放,这是婺剧站在世界舞台的底气。”
透过妆造、唱腔与动作,这些情感被海外观众深深感知,这离不开浙婺对剧目的艺术重构,以及持续不断的微创新。
以《三打白骨精》为例,白骨精变化而成的少女、老妪、老丈唱白不多,但婺剧版本里加入了旋子360度、空心前桥、倒插虎、抢背等高难度动作,当他们在面对唐僧与悟空时,有着截然不同的舞台表现力。“观众看得很过瘾,里面每个妖精都有各自出乎意料的‘死法’。”陈恬说。
针对海外观众,浙婺因地制宜“量身定制”:每场演出用LED屏实时滚动由当地语言翻译的唱词;扮演猪八戒的演员每到一个国家,都会学习当地语言的俏皮话,在节目中和“女妖”打招呼,总能引发全场掌声、笑声一片。
让海外观众、演出商惊艳的,是精彩的演出。让合作单位放心的,是剧团演员过硬的专业素质。
王晓平说起一次有惊无险的考验。去年10月,32人的访演团队在南美洲转机时遇到了飞机故障,航班取消,大家只抢下10张前往目的地洪都拉斯的机票。10人的临时团队,每个人身兼数职,上个节目还在舞龙,下个节目就拿起鼓键子当起了伴奏……就这样撑起了一台满堂喝彩的戏。
“浙婺演员的表演,在世界各剧团中都属一流。”观赏了浙婺演出后,德国戏剧理论家汉斯-蒂斯·雷曼教授评价,“舞台上展现的动作爆发力、声乐技巧,能跨越语言、文化,这是人类共通的艺术语言。”
小剧种大使命
传递中华文化精神价值
来自金华的“小剧种”,为何能在海外舞台“唱大戏”?
婺剧的出海,恰逢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深度融合的时代机遇。
浙婺首次出海在1993年,应金华友好城市——日本栃木市的邀请赴日演出。之后的出海访演机会其实并不多。
2009年,中国开启“欢乐春节”对外文化交流活动,需要有代表性和表现力的院团打开局面,浙婺抓住了机会。
婺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浙婺主动与政府、海外剧院等对接合作,通过“中国文化年”“戏剧节”等机会,将婺剧推向国际舞台,并通过一场场精彩的海外演出积攒好口碑。
如今,商演邀约不断,各国戏迷成团,浙婺仅去年就10次出访了18个国家和地区,创下出访次数历年之最……
戏曲界人士认为,浙婺出海成功,既是自身艺术魅力的体现,也得益于文化策略、创新表达和国际合作的推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向世界宣传推介我国优秀文化艺术,让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感受魅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保留中华优秀传统内核,又创新符合国际观众审美的表达,这正是浙婺坚持的“守正创新”。“浙婺正是用非常精妙的艺术方式,传递中华文化精神价值。”浙江省婺剧促进会秘书长王亦平说,浙婺出海,与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影响力同频共振。
在庆祝中国与安道尔建交30周年婺剧专场演出上,安道尔外交大臣从婺剧中感受到“东方的诗意”,主动呼吁加强文化交流。
中国驻巴西圣保罗总领馆副总领事田玉震认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婺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为加强中巴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以共鸣超越差异,创新激活传统,以匠心赢得尊重。
当法国巴黎观众为孙悟空的棍花欢呼、巴西圣保罗青年因婺剧萌发“中国畅想”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戏曲在国际演出市场的成功,更是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与叙事智慧。
“浙婺出海,是中国文化底蕴、戏剧人才传承、文化市场繁荣、全球审美同频共同碰撞出的结果。”王亦平说,去年5月,浙江省首部关于戏剧传承保护的地方性法规《金华市婺剧保护传承发展条例》正式实施,“根植于当地的婺剧,有了更肥沃的生长土壤。”
“既坚守文化根脉、又拥抱现代语境的传播实践,不仅是婺剧等地方戏走向世界舞台的出圈密码,更为中华文化参与全球文明对话提供了鲜活注脚。”在新加坡戏曲学院创院院长蔡曙鹏看来,成功的文化出海,是让世界在审美共情中,听见中国故事的心跳。
“我们有信心把婺剧带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相信会受欢迎。”王晓平的目标很清晰,不断扩大婺剧以及中国戏剧的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不止是我们院团的愿景,也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使命。”
婺剧的全球之旅还在继续……
他们眼中的婺剧
我对浙婺很有信心
今年1月,浙婺到加拿大多伦多献演《三打白骨精》。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终场时观众争先上前与演员合影,很多观众说“看一场不过瘾,还想再看”,这也是我的感受。
我买好了机票,今年3月到金华,与浙婺商讨年内到北美开展巡演事宜。我打算邀请浙婺今年下半年到加拿大渥太华、多伦多、蒙特利尔开展巡演,一个地方不只演一场,而是要连演一星期,有机会的话还想请他们去美国纽约、洛杉矶,把北美市场串联起来。我对浙婺很有信心。
——加拿大蓝天传媒总裁高如东
我要画花旦妆,学演《刀马旦》
2023年9月5日,我拜师的日子,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浙婺在肯尼亚演出。我听过中国的歌,但第一次接触戏剧,太有意思了。
拜师仪式是我在中国电视剧里学的,我和4个同学一起,为5位婺剧艺术家敬茶,我的师傅胡东晓现场给我画了花旦妆,我从没觉得自己这么漂亮!
去年,我参加“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肯尼亚赛区决赛。比赛前特地和师傅视频连线,让他教我画花旦妆,比赛里我表演了他教过的《刀马旦》,最后拿了二等奖!
——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学生乔昱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