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建成乡野办公综合体,宁波江北区安山村集体收入每年增加近80万元

百余年轻创客“进村办公”

字体:
—2025—
02/24
07:13:49
2025-02-24 07:13:49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段琼蕾 共享联盟·洪塘 周旦

  浙江在线2月24日讯(记者 段琼蕾 共享联盟·洪塘 周旦)最近,宁波市江北区洪塘街道安山村(又称鞍山村)第6家村咖“半边咖啡馆”即将正式开业,村里人休闲又有了一个新去处。一走进村子,村党总支书记邬明忠自豪地向记者介绍:“村子环境好,交通也方便,已经吸引了百余名年轻创业者‘进村办公’,热闹得很!”

工作日的中午,安山村“是啡咖啡馆”内坐满了顾客。

  安山村有着千年历史,从宁波市中心三江口开车半小时即可到达。它东靠保国寺,北接北山游步道,西连荪湖景区,村内青砖黛瓦、绿树环绕,宛如古朴水墨画。多年前,这里就成了网红村,不少村民靠经营农家乐和民宿致富。

  “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要开拓新业态,实现村子的可持续发展。”邬明忠的想法与建筑师张小晨不谋而合。张小晨毕业后一直从事建筑设计工作,久居城市的她,梦想打造一处乡野办公综合体,能吃饭、逛街、喝咖啡、办公,还能亲近自然。

  借着“千万工程”的东风,当地瞄准缩小“三大差距”,通过整治、淘汰、收储等操作,腾出了5000余平方米的闲置低效厂房。2020年,乡野办公综合体“构城·安屿人文聚落”应运而生,张小晨成了主理人。

  跟着张小晨,记者进入“构城·安屿”,眼前一幢幢独立单层办公用房错落有致。在张小晨和团队的奔走努力下,20多个工作室(企业)已陆续入驻,村级物业月租金从每平方米8元涨到了25元。近4年,村集体收入每年增加近80万元。

  最先入驻的是建筑、景观、婚礼、家居、油画等领域的工作室,遇宅子软装艺术工作室就是其中一家,负责人尤瑜乐呵呵地说:“这里环境安静,适合做设计,累了能去爬山、河边散步,也能去村咖发呆聊天。”

  今年是一尖设计学院在村里“安家”的第5个年头。每年暑假,在村里学习居住的学生超过300人。学校负责人坦言,村庄环境在持续提升,学生在此能心无旁骛地学习;运营成本相对实惠,房租比市区便宜两成以上。

  年轻人越来越多,村子里的配套商业也火了起来。湖南妹子罗丹凤原本是服装设计师,在市区开了9年服装店。来到安山村考察后,她将服装店和咖啡馆、餐饮融合在一起,开了间“是啡咖啡馆”。这家咖啡馆的招牌牛肉面肉片大、分量足,服装设计感强又价格实惠,吸引了不少人专程来打卡,才半年就回了本,去年还在东钱湖开了分店。记者到访时是个工作日,但罗丹凤的咖啡馆内外十几张桌子都坐满了人。

  村里还有“KOKO面包工坊”,开业后,网上好评不断:“面包有颜有味”“院子里还有棵老樟树,氛围感满满”……很快,其老板也在宁波其他县(市、区)开起了分店。

  在安山村经营农家乐9年的村民蒋秀飞说:“以前客人不多,以爬山的游客为主。这两年,村里企业多了,预约单接到手软,‘新村民’、外地游客都有,平时要提早半个月预约,高峰期一天光午餐就能来100多人。”

  如今,新老村民之间不仅是租客和房东的关系,更是合作伙伴。村里有“风月无边”“宁小醉”“虫二”等多个文创品牌,用的大米、手工花雕酒、手工团扇等都来自村民,年轻创客则负责品牌创意和设计,双方一拍即合。村民郑海珊酿了大半辈子酒,以前在家门口卖,自从有了品牌,还能网上销售,再也不用发愁销路了。

  这些年轻的乡村创客还发挥专业特长,参与村容村貌的设计提升,美丽庭院、党群服务中心、游客驿站等多个安山村新景观及网红打卡点中都藏着他们的奇思妙想。

  安山村成立了乡村发展有限公司,不断挖掘农文旅融合新场景,陆续有了田园营地、户外徒步、农事体验等业态,丰富了村里的吃住行游购娱各类业态。2024年,村里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超1500万元,百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近两年,安山村还与多所在甬高校紧密合作,通过成立实践基地、村庄发展项目合作共育等方式,让更多年轻人成了“新农人”。

  从古朴的千年古村到充满活力的创业家园,安山村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创客;千万工程责任编辑:黄泽杭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