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我省以景宁嵊泗为样本,探索共同富裕特色之路——

两只“麻雀”的启示

字体:
—2025—
04/02
07:02:22
2025-04-02 07:02:22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金梁 叶锦霞 通讯员 徐丽雅

  浙江在线4月2日讯(记者 金梁 叶锦霞 通讯员 徐丽雅)以“千万工程”牵引缩小“三大差距”,山区海岛县是重点难点。

  2022年初,浙江确定以景宁县、嵊泗县作为样本,解剖麻雀、整体谋划,探索共同富裕特色之路。

  三年来,我省针对两县开展大量专家座谈、蹲点调研、精准施策、招引项目,在解剖麻雀过程中摸清难点、堵点和薄弱点,破解山区海岛县发展共性问题,探寻可复制可推广的共富经验。

  景宁和嵊泗,一南一北,为何能成为“麻雀”?

  翻看浙江地图,这两个县都处于省域边界、交通末端,具有区位受限、家底薄弱、短板较多等共性特征,地区生产总值常年排在全省末尾之列,是全省具有代表性的山区海岛县。有人评价说,没有比景宁更山区的山区、比嵊泗更海岛的海岛。

  这两县短板突出。往往暴露出来的问题越多,解决难度相对更大,一旦找到办法之后越具备可复制性。“解剖一只麻雀,解决一类问题,可以为全省制定决策和出台政策提供参考借鉴。”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区域所山区发展研究室副主任王艺评价道。

  找问题、寻出路、复盘经验……两县的嬗变,在解剖麻雀过程中悄然开启,如今各自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共同富裕特色之路。回首三年,他们带来了哪些经验和启示?

  其一,由散到聚的解题思路。

  在前期诸多调研报告中,景宁和嵊泗有一个共性问题:散。

  在景宁,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多地少,镇村分散,人口空心化、老人留守,结构失衡和资源闲置问题叠加。嵊泗的情况也类似,人口连续26年呈现负增长,人口分散在11个岛屿上,最少的滩浒村仅35人。

  怎么让人口集聚?景宁的破题方案是新型城镇化,确定了三个80%目标:县城集聚80%以上的县域常住人口、80%以上的生态产业和80%以上的公共服务设施。2022年以来,超1.3万名景宁老百姓进城安居,县城常住人口占比从69%提升至76.2%。

  海岛搬迁更有必要。嵊泗启动新时代“小岛迁、大岛建”工程,加快推进偏远低密度人口小岛人口向大岛集聚,让偏远小岛的群众进城生活。“通过落实新居民权益保障机制,创新小岛迁居一件事改革,引导人口向县城集聚,目前已实现‘建制乡镇以下小岛常住人口全部清零’。”嵊泗县社会治理中心负责人应诗莹说。

  除了人口分散之外,还有公共服务配置散。

  虽然人口外流,但教育、医疗、文化、金融等服务一个不能少,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成本高,既无法满足部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增加了地方财政压力,发展往往容易陷入“死胡同”。

  以教育为例。三年前,景宁12所乡镇小学硬件设施并不比城区学校逊色,而且老师多学生少成为一种趋势,生均教育事业经费成本达9.9万元,相比城区高出大约5倍。同样在嵊泗,全县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为7.3万元,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3.4倍,但优秀老师引不进、留不住、成长慢,优质生源外流严重。

  为破解乡镇学校办学成本高、质量不佳等问题,景宁自2022年起在全省率先探索小规模学校优化调整工作,来自毛垟乡、鸬鹚乡、大均乡等8所小规模学校的107名孩子全部进入城区学校就读,生均教育事业经费成本降至2.1万元。如今,这项举措已在全省推广。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在舟山市及淳安、龙游、景宁3个县部署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工作,目前已形成首批30项经验,并向全省或特定区域推广。其中,景宁有13项经验入选,为三个试点县最多。嵊泗也参与了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等领域试点探索,合计20项经验。

  其二,因地制宜的发展逻辑。

  区位条件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山区海岛县发展不是“捡到篮子里都是菜”,什么项目最适合自己,怎么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前些年,嵊泗海岛游以观光、休闲为主,互动性、参与性产品不多,在业内名气不显。对此,嵊泗重新系统梳理县域内小岛发展现状和特点,根据不同海岛的资源禀赋,形成错位打法,激活消费新场景,去年旅游产业增加值增长7.4%,游客接待人次增长10%以上。

  花鸟岛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差异化发展之路。从“高端定制”旅游到“艺术花鸟”营造,近年来花鸟岛不断引入多元业态,吸引众多创客,丰富旅游体验。2024年重新定位“爱情主题岛”,打造浪漫场景,举办创意活动,设立婚姻登记处,延展爱情产业链。如今,花鸟岛成为热门旅游地,吸引大量游客,带动民宿、餐饮等产业发展,实现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推动当地经济增长。

  视角切换到景宁。当地森林覆盖率达81%,是浙江“传统道地药材”主产区之一,但无法形成规模化。这三年,景宁将畲医药大健康产业作为县域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加强畲医药产品和药食同源食品企业的招引和扶持,拉长中药材产业链。

  位于县城北工业园西北侧,“中国畲药谷”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浙南畲药(金线莲)创新技术创业园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目前,景宁畲药材种植面积已达9.49万亩,去年新增多花黄精、三叶青等畲药材基地2000余亩。

  过去,很多县城发展往往模仿大城市的发展思路,在产业结构上追求“大而全”,增长动能上渴望“高精尖”,由于自身的“先天缺陷”导致发展“举棋不定”。

  两只“麻雀”的经验告诉我们,强城的关键在于遵循比较优势原则,选择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产业,在目标上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在行动上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必然能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年间,两只“麻雀”各类经济数据明显提升,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很多探索都是自下而上的改革,贴近基层实际,饱含着群众智慧,为缩小地区差距打开了新思路新空间。

  简评

  在浙江陆域面积中,山地占了七成以上,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近3000个,是全国岛屿最多的省份。基于这样的省情,景宁和嵊泗作为典型进行解剖,“麻雀”的价值远大于“麻雀”本身。在采访中,相关部门明确表示,他们既立足景宁、嵊泗本身,也要从山区海岛整体考虑,既要找准符合当地的实招硬招,也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举措。

  从两县探索来看,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从老百姓最迫切的需求入手,如医疗、教育等,引导人口往城里集聚,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坚持因地制宜,并没有因为虹吸政策红利搞大拆大建,而是走上特色发展之路。这些宝贵经验,正是将“千万工程”的理念、路径、方法、机制贯穿运用到缩小“三大差距”的全过程各方面。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景宁;嵊泗;共同富裕责任编辑:叶媛媛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