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诊现场。(医院供图)
4月11日上午,西藏比如县人民医院手术室的灯终于熄灭。宁波市第六医院的7位专家相继走出,虽然疲惫却难掩喜悦——连续三天,他们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完成了8台高难度骨科手术,用专业和爱心,为雪域高原的藏族同胞带来健康的希望。
这支专家团队的到来实属不易。从东海之滨到雪域高原,他们经历了3000多公里的飞行和9个小时的山路颠簸。4月8日抵达比如县后,医疗队立即投入工作。第二天,2025年国家临床中心科技志愿服务行——显微外科标准化建设西藏行暨牵手工程西藏比如站正式启动,数百名藏族群众闻讯赶来,将县医院挤得水泄不通。
“这里的骨科疾病发病率很高,但医疗条件有限。”宁波市第六医院院长王欣介绍。在第十批宁波援藏工作组的协调下,今年1月医院就与比如县人民医院签订了帮扶协议。在此次义诊中,专家们从众多患者里筛选出8名急需手术的病例。
“以后小朋友再也不会被笑话了!”4月10日中午,看着刚接受肢体畸形矫正手术的儿子次仁平措被推出手术室,比如县白嘎乡藏民旦增红着眼眶说。
次仁平措畸形的左手大拇指一直是全家的心病。次仁平措今年5岁,天生左手拇指畸形,弯曲变形的拇指让孩子变得自卑内向。儿子曾向父亲哭诉,贫困的旦增内疚又无助,听说宁波专家要来义诊,旦增连夜借车带孩子赶赴县城。
手术非常成功。病房里,小次仁好奇地打量着自己的包扎好的小手,这里有他的“新拇指”,眼睛里闪着光:“我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样了!”
与小次仁相比,42岁的旦增白姆经历了更漫长的等待。3岁时的严重烧伤让她的双手蜷缩成团,左腿常年溃烂。这台复杂的手术原本需要5-6小时完成,但考虑到高原麻醉存在风险,专家团队专门制定了手术方案。“牵手工程”专家团6位专家和解放军总医院显微外科副主任医师赵建文同台协作,仅用2个多小时就完成了手术。
“以后可以用手梳头了,我也可以留长发了。”术后醒来的旦增白姆激动不已。这个困扰她39年的伤痛,在宁波医生的妙手下得到治愈。
据悉,8名患者的手术费用全部由鄞州慈善总会和廖有章爱心基金会资助。王欣表示,从今年起,医院将每年派驻2名专家在比如县工作4个月,计划用3年时间为当地培养专业的骨科医疗队伍。
“牵手工程”负责人徐吉海介绍,这项公益行动自2017年启动以来,已为全国350多名贫困患儿提供免费治疗,资助总额超过350万元。而这次西藏行,让这份爱心在雪域高原绽放出新的光彩。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