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30克!暖暖长得真快啊!”4月12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诊室,副主任医师凌雅轻握着暖暖的小手逗她笑。当天,暖暖妈妈特意带着宝宝返院进行健康检查。
时间倒回到2024年10月9日,这个曾被称作“巴掌宝贝”的新生儿刚来到这个世界时,体重仅有620克——这仅相当于一颗小型柚子的重量,身长更是只有成人手掌大小。
23周+5天,620克。122天,3080克。这不仅是一组数字,它代表的是一条鲜活的小生命被成功救治。在经历“生命闯关”122天后,胎龄仅23周零5天的超早产儿“暖暖”,于今年2月份出院回家。她也是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功救治的胎龄最小的超早早产儿。
刚出生的暖暖。受访者供图
不到六个月就出生
体重仅620克
暖暖妈妈今年35岁,她一直梦想能有一个健康的宝宝,但孕育之路却并不平坦:2023年,她因宫内感染而流产;2024年初,她又因子宫机能不全导致孕中期流产。这次是暖暖妈妈第三次怀孕,但老天却又和她开了一个玩笑。
在孕15周时,暖暖妈妈再一次出现宫颈机能不全,紧急接受了宫颈环扎术,后又相继出现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妊娠期肝损伤,保胎之路非常艰难。但即使她和医护团队一再小心维护,可突发的胎膜早破,还是让腹中的“暖暖”在孕23周+5天时提前出生了。
出生时,暖暖的皮肤薄如蝉翼,血管细得连PICC导管都难以置入。为了进一步治疗,她住进了医院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才怀了不到6个月,生命体征微弱,各个器官的发育极不成熟……这其中的任何一个因素都像是定时炸弹,让暖暖的生存面临着巨大挑战。“请医生护士们一定帮帮我们,如果这次真的救不活,我们就不生了,不能再让妻子受罪了!”暖暖爸爸孤注一掷的话让人心疼,却也坚定了医护人员的救治决心。
24小时全天守护
实时调整治疗方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凌雅副主任医师团队迅速为暖暖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儿科病区(182)护士长黄小夏也带领护理团队,24小时守护在暖暖身边,严密监测她的生命体征。
由于肺部发育不成熟,呼吸 成为了暖暖需要攻克的首道难关。她一出生,医护团队就为她制定了精准的呼吸管理方案,不仅建立了有效的呼吸通道,还根据她的实时状况调整参数,确保呼吸稳定。在经历了50天的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后,暖暖终于拔掉了气管插管,并逐渐脱离呼吸机支持,实现自主呼吸。
感染防控也是早产儿救治的重要环节。虽然NICU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但在治疗过程中,暖暖因多器官发育不全,多次出现感染、呼吸暂停等危急情况。幸运的是,在医护人员的细心呵护下,监护仪上原本微弱且不稳定的波形,一次次转为平稳,暖暖也一次次转危为安。
感染控制住了,营养怎么办?由于暖暖无法正常喝奶,如何为她提供营养支持 成了难题。一开始,医护人员只能通过脐静脉置管与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为暖暖输送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在克服了消化道出血、肠道感染、肠道梗阻等重重关卡后,医护人员精心把控、精密计算,成功让暖暖从一开始的禁食,逐渐成长到饮用正常奶量。
随着救治的稳定,暖暖也终于迎来了与爸爸妈妈见面的日子。在出生20天后,医院护理团队积极开展“袋鼠式护理”,让暖暖的爸爸妈妈也参与到救治中来。
受访者供图
回忆起第一次袋鼠护理的情景,暖暖妈妈的泪水夺眶而出,“小小的她就贴在我的心口,那一瞬间,她微弱却又充满力量的心跳声把我们的心连在了一起。真的谢谢你们!”
暖暖百天,医护人员写给她的祝福贺卡。受访者供图
经过122天的悉心守护,“暖暖”的各项生命体征逐渐平稳,顺利出院!这个曾被判定“希望渺茫”的小生命,迎来了新生。
受访者供图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