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搞定水质监测 冲进火场灭火…机器狗都在杭州忙什么

字体:
—2025—
04/17
08:22:02
2025-04-17 08:22:02 来源:杭州网

  全国首个“无人车+机器狗”一体巡检智能体在杭州“上岗” 

  近日,全国首个“无人车+机器狗”一体巡检智能体在滨江物联网街“上岗”。这也是全国首次实现机器狗搭乘无人车进行远距离、跨区域自主巡检。

  无人车包下了从供电公司到城市配电房的10公里级跨区域运输任务;机器狗身上搭载着多光谱摄像头、气体检测仪与声纹传感器等设备,负责完成地下通道、楼梯等最后100米复杂地形的跨越。

  这一组合,将巡检机器狗的作业范围从单个站点拓展到了15平方公里。

  作为数字产业的新高地,在杭州,机器狗已在多个领域大展拳脚。

机器狗在翠苑一区当“巡逻员”

  5分钟搞定水质监测

  杭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新入职了一位“AI监测员”,目前还在试用期。

  3月底,这位身披银甲的“数字员工”,沿着45度陡峭的坡道下行,前视摄像头锁定水面后,俯身将采样头缓缓放入水中。这也是它首次在现场开展实地监测。

  生态环境监测,场景多样而复杂。面对地形严峻的采样点,至少需要两名监测人员,还要带着各类设备。机器狗只要迈开“四足”就可跨越半米高的陡坡,快速到达河边,每天可以在多个点位分时取样,一次充电最多可“跑”20公里。

  机器狗背上的微流控芯片,能“滴水出数”。

  以前,完成采样后,样品要送到实验室做分析,路远的话,来回要花一天的时间,至少要隔天才能出数据。现在,机器狗“上岗”后,能在5分钟内完成pH值、COD、硝酸盐、氨氮、总氮等5项监测指标的采样、分析及数据传输,在手机上就能看到。

  排查违规车辆

  今年3月,机器狗“小一”开始在西湖区翠苑街道一区社区实习,在“楼幢导览、物品搬运、上门慰问、违停识别”四大场景大展身手。

  上岗第一天,“小一”就当上了“巡逻队长”,排查违停车辆。

  “发现违停车辆,位置在56号楼前消防通道。”

  翠苑一区的数字驾驶舱大屏上,实时直播现场画面,物业工作人员根据车牌信息,很快联系上了车主。

  现在,“小一”还在实习阶段,要有人陪着,等它熟悉了小区的道路后,就可以独立“上岗”了。

机器狗“入职”西湖区森林消防队

  冲进火场灭火

  机器狗“入职”西湖区森林消防队了。

  今年3月,在西湖区的一场森林防火演练中,森林消防队派出了背着水枪的机器狗,模拟森林烟火预警与灭火实战场景。

  机器狗搭载融合标定算法、多传感器融合定位算法,配备了工业级航插接口和智能灯语接口等前沿技术,在-20℃至55℃的环境下也能工作,还能轻松攀爬50°以内的斜坡,实现24小时不间断地“上班”。

  机器狗配备的双光谱云台和传感器系统,就像一双“眼睛”,能精准收集并深度分析林区的烟火信息,火场态势感知传感器能实时监测林区的温湿度、风力、经纬度等关键数据。

  一旦发生火灾,机器狗能迅速冲入火场,灵活操控水枪云台,深入抵近火源,压制火情。此外,机器狗还能实时传来火场视频,为科学灭火提供支持。

  在办事大厅送文件

  近日,高新区(滨江)政务服务中心来了一位新“员工”,是一只机器狗。

  能做什么?

  是窗口协同办件的“专业跑腿员”,能灵活地穿梭在办事大厅,稳稳当当地把窗口文件“加密”送到指定地点;是办事大厅的“引导员”,带着来访人员取号、到指定的位置办事;是“纪律委员”,随时检查窗口工作人员的着装、到岗情况等。

  不用担心它会“迷路”或者“撞车”,因为它身上搭载了先进的AI系统,能精准识别环境,自动避开障碍物。

  和护林员一起巡山

  今年3月,皋亭山护林队也来了科技“新成员”——由机器狗和无人机组成的一对“空地侦察兵”。

  “皋亭山有超过5000亩的林地,一共配备了9名护林员,每人平均每天至少要走5公里,巡查山林消防隐患、破坏林地、病虫害防治、野生动物救助等情况。”上城区林长办相关负责人说,为了给基层减负,上城区以皋亭山为试点,请来了宇树科技的机器狗、大疆的无人机组成的科技“小卫士”。

  做什么?

  辅助护林员巡查、监测皋亭山森林资源及林下产业管理情况。

  “机器狗背着消防用具,无人机能代替护林员到斜陡坡等地方巡查。”丁兰街道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空地侦察兵”还在训练学习阶段,预计在不远的将来,由机器狗与无人机组成的“空地侦察兵”,将替代护林员,实时穿梭在林地上空、林间小道,全方位巡查林木生长、病虫害、林区用火等情况。

  “具身智能”

  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杭州: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

  在杭州,机器狗能胜任的工作,远不止于运送物件、水质监测和山林巡查,在西湖区留下街道“法华17百年文化街区”,机器狗还当起了“导游”。

  今年,“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之一。这个“将人工智能融入机器人等物理实体,让它们具备感知、学习和与环境动态交互能力”的技术,让人们对未来生活充满想象。

  站在“具身智能”赛道,杭州有新动作。

  近日,杭州市发改委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杭州市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实施方案(2025年版)(征求意见稿)》,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从一组数字,看2025年的“杭州目标”——

  培育形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基础大模型2个、具有行业重大影响力的行业应用大模型25个以上;创建人工智能概念验证中心3家,培育人工智能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全市投向人工智能的产业基金组建规模突破1000亿元。

  在这个目标之下,杭州各区、县(市)也各有分工——

  余杭区重点发展智能计算、类脑智能、智能终端、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

  西湖区打造以云计算、基础模型、开源社区、智能空天为核心的生态型产业。

  滨江区重点发展智能计算、数据服务、具身智能、智能体应用、智能终端等创新型产业。

  萧山区、钱塘区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生物智造、智慧医疗等融合型产业。

  上城区重点发展空间智能、AI元宇等未来产业。

  拱墅区、临平区重点发展智能计算、算力服务等产业。

  根据《方案》,到2025年,在杭州,人工智能将在制造、医疗、金融、教育、消费、文创、科学、城市治理等领域的应用渗透度显著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引领性、标志性的“人工智能+”高价值示范场景。

  随着人形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逐渐产业化,有着实体形态的人工智能将更紧密地走进千家万户,深度重塑生产、生活方式。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机器狗责任编辑:黄泽杭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近日,全国首个“无人车+机器狗”一体巡检智能体在滨江物联网街“上岗”。这也是全国首次实现机器狗搭乘无人车进行远距离、跨区域自主巡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