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下午,洞头区风门社区老年食堂门口上演暖心一幕:三名身穿工服的骑手代表将10袋共计500斤大米搬进仓库,这是他们用自身积蓄购买的感恩礼。
“以前我们在这儿吃饭享优惠,现在也该为食堂尽点心!”外卖骑手陈志明擦着汗笑道。这一袋袋大米,不仅承载着外卖小哥对社区的饱满情谊,更折射出洞头区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系列举措推动下新与老的双向奔赴。
一场捐赠背后的温暖在流动
走进风门社区老年食堂,墙上的“公益送餐倡议书”记录着这场互助的源头——自2025年4月初洞头启动“骑手爱心食堂”计划以来,骑手们不仅可以用7元的价格在老年食堂享受两荤两素的饭菜,而且每为老人公益送餐5单,即可获一次免费用餐。截至目前,骑手累计完成送餐服务超200单,惠及社区独居、高龄老人30余名。
“原本只是想让年轻人吃口热饭,没想到种下了一颗善意的种子。”风门食堂负责人陈素芳感慨,据她介绍,此次捐赠的骑手全部参与过公益送餐。这次集体捐赠是骑手们的自发行动,“用‘吃饭省下的钱’反哺老人,这循环才有意思!”
洞头的这场温暖循环,始于关爱凝聚新就业群体的精准破题。洞头区一直致力于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型社会,营造尊重礼遇新就业群体的社会氛围,破解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难题困境。
据了解,洞头结合友好小区试点,设置骑手换乘驿站、骑手白名单,同时投放共享配送车,打通配送末端“最后一公里”,切实解决骑手“进门难”“配送难”问题;整合全区城市续航接力站、暖“新”驿站等31个服务点位,针对不同群体职业特点,优化开放时间,打造海岛10分钟暖“新”服务圈;建立新就业群体“微心愿”常态化征集机制,正在开展第一批“微心愿”集中征集并逐步将其纳入区级“幸福要事”体系,同时发动政府部门、社会力量认领办结。
“这不是简单的‘给予’,而是让不同群体在互动中找到价值认同。”洞头区委社会工作部表示,政府通过搭建平台、链接资源,既解决了骑手进门难、就餐难等“关键小事”,又激活了新就业群体的新动能。
从“陌路人”到“共同体”的海岛实践
洞头启动“平安瞭望哨”计划后,推动区内所有专兼职骑手加入哨兵队伍,以“首报奖励”激励骑手群体开展随手拍、随手帮,助力社会风险隐患早发现、早处置,今年以来,共有283名外卖员、快递员被聘为“吹哨人”,并纳入基层应消站、网格员的安全群防群治体系,累计排查安全问题1191条。
500斤大米,称量出一座城市的文明重量。从爱心食堂到捐赠回馈,再到共治共享,洞头用精准的暖“新”关爱举措打破群体壁垒,以“双向赋能”培育社会治理共同体。
当党委政府的引领力、市场社会的协同力、群体互助的内生力同频共振,便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温暖磁场。当新就业群体从“服务受益者”转变为“治理贡献者”,城市的温度才有了真正的生命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