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1日讯(记者 谢丹颖)4月30日,全国首个以水獭为主题的科普馆在舟山市定海区正式开馆,同时向社会发布了一项重要发现:在舟山金塘岛,至少栖息着12只欧亚水獭个体,是目前已知的浙江乃至华东地区最大、最稳定的水獭种群。
中国分布有小爪水獭、江獭和欧亚水獭3种水獭,其中,欧亚水獭分布区域较广,但种群衰退明显。“这么多水獭能在浙江安家,良好的生态环境、人的保护意识等要素缺一不可。”中国知名动物保护学者、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窦海龙认为,这不但可以为欧亚水獭的栖息地修复提供科学依据,而且为全球小型濒危物种保护提供了“舟山样本”。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水獭是一种水陆两栖的哺乳动物,作为淡水生态系统的顶级捕食者,对维护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被称为水域生态“风向标”。水獭曾经遍布浙江内陆所有水系,但后来数量急剧减少,在浙江境内曾绝迹20余年,直至2018年,有研究人员在宁波、舟山沿海地区意外拍到水獭照片,才再次确认其在浙江省内的存在。
在浙江省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保护工程行动方案的支持下,2018年以来,野生动物保护公益组织——杭州原乡野地生态保护与研究中心联合浙江自然博物院、舟山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共同开展浙江水獭调查。研究人员登上近百个岛屿,在浙江海域的岛屿和沿海地区共找到13处水獭分布点。研究团队在金塘岛观测近3年发现,这里是全省水獭密度最高的栖息地,通过111台红外相机24小时不间断监测发现,全岛13个行政村、几乎每条河流都有水獭生活的痕迹。
“原乡生态”负责人沈秋介绍,截至目前,基于采集到的400余份水獭粪便,开展DNA预提、粪便分析等工作后发现,第一批检测的23份水獭新鲜粪便中可判断有12只不同的水獭,“对于排他性很强的欧亚水獭,这个数量已经十分可观。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舟山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确实不错”。
“金塘岛内的水獭种群活动环境并非封闭系统,水獭和岛民共享同一个空间,与人类活动范围高度重合,只是昼伏夜出的习性令人难以察觉它们的存在。”“原乡生态”研究员何既白说。
研究者表示,保护像水獭这样的野生动物,一般采取“圈起来”“养起来”模式,但金塘岛上的水獭与人类和谐共处,创新了一种由社区共同保护的模式,更符合生物生长规律。
水獭科普馆的开放,标志着中国水獭保护从科研向科普、从单点保护向社区共建的跨越。“在这里,每个人都能了解水獭,喜欢上水獭,学会保护水獭。”从深圳慕名而来的水獭爱好者冬茜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