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城区丁兰街道长虹社区,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每日穿梭在河道旁,用脚步丈量着河道的长度,用行动守护着家乡的碧水清波。他就是73岁的陈吉龙,一位拥有40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一名坚守在河道保护一线的民间河长。自2019年投身巡河事业以来,他用自己的执着与热爱,见证着辖区河道的美丽蜕变,也在无声中传递着环保的理念。
初心如磐,投身巡河护水行动
2019年的冬天,陈吉龙偶然看到“丁兰街道大姐大巡河队”在后珠港巡河。寒风中,这支平均年龄65岁的志愿者队伍徒步许久,其中一位75岁腿脚不便的大姐仍坚持巡河捡垃圾。这一幕深深触动了陈吉龙。彼时,全党正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身为老党员的他,毅然决定加入巡河队伍,从此开启了守护河道的征程。
从那以后,每天上午,陈吉龙都会带上夹子、垃圾袋、笔记本等装备,沿着河道走上约5公里。他就像一位尽职的河道“医生”,仔细检查污水排放口,看看有没有异常排放;观察河水水质,凭借经验判断是否达标;留意两岸绿化,看到垃圾就随手捡起;使用水质检测试纸测量数据,一旦发现问题,他便迅速记录下来,并及时上报给社区和街道相关负责人。
然而,巡河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陈吉龙遇到过不少棘手难题。有一次,他在巡河时发现河道水质突然变差,水体散发着异味。陈吉龙没有慌乱,他沿着河道仔细排查,最终发现是上游街道排放污水所致。他立刻将情况上报,相关部门接到消息后迅速行动,及时处理了污水排放问题,河道水质逐渐恢复清澈。
2023年4月,绿化维护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因除草剂使用不当,导致绿化带里的麦冬出现受损情况。得知消息后,陈吉龙凭借曾经在农场工作积累的丰富绿植养护经验,在协调会上积极发言,提出了补苗、合理灌溉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关键思路,让受损的绿化带重新焕发生机。
见证变迁,传递环保理念希望
在陈吉龙和其他志愿者多年如一日的共同努力下,丁兰街道辖区内的河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浑浊不堪的河水,如今变得清澈见底。良好的水质吸引了不少钓鱼爱好者前来,他们在河边悠然垂钓,享受着这份惬意时光。街道也顺势组织了钓鱼比赛,一时间,河道边热闹非凡,充满了欢声笑语。
更让陈吉龙感到欣慰的是,随着河道环境的改善,居民们的环保意识也大大提高。过去,在河道边洗拖把、随意扔垃圾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今这些不文明行为越来越少;曾经,草坪上经常遗留各种垃圾,现在人们在草坪上野餐过后,都会自觉地将垃圾带走,大家逐渐养成了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如今,陈吉龙依旧每天坚持巡河。他常说:“只要我还走得动,就会一直守护着这些河道。”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关注河道保护,主动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陈吉龙用自己日复一日的坚持和默默付出,为家乡的河道带来了生机与希望。在大家心中,他就是守护绿色家园的“使者”。他也希望更多人能加入巡河队伍,“环保公益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每个人向前迈出的一小步,积攒起来就是推动社会环保进步的一大步。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家门口的河道越来越美。”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