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9日讯(记者 张熙锦 通讯员 於超 邱小)日前一早6时,开化县第一初级中学的值班教师余晓燕准时来到学校食堂后厨,和食堂工作人员一起对供应商配送的食材逐一严格把关、验收入库。
莴笋、小青菜、猪肉……智能验收设备自动拍照存档,数据即时同步到覆盖全县各所学校的“天下良仓”数字化食品安全监测平台。“每批每个种类都要仔细检查新鲜度、清洁度、有无病害等。”校长张有为介绍,后台自动将所收食材和当日菜单比对,一旦发现与菜单不符,会立刻发出预警信息。
“校园餐”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开化县聚焦“校园餐”这一民生小切口深入破题,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深挖严治潜藏背后的作风问题,打好查改促“组合拳”,推动党员干部靠前服务、担当有为,筑牢“校园餐”安全和质量屏障。
紧盯关键重点专项查,开化综合运用调查研究等方式,摸排“校园餐”问题,深挖根源找准症结。县委书记带头领办,分管县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开展实地调研,访学生问需求、访家长问意见、访教师问建议,列出“菜品重复率过高”“保温设备不足”等15项师生关切事项,现场办公研究解决问题159个。县纪委监委、信访等部门开展信访举报投诉分析,跑遍全县所有学校、食堂、供应商,查核验证相关问题,共处置“膳食经费管理”等问题线索416件,补齐基础设施等硬件短板问题142个。压实学校责任,明确学校食堂主办责任,落实校长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职责,从严抓好食堂资金、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全面推进食堂经营模式及采购管理改革。
突出“严”字,立查立改,针对问题逐项列出清单、制定措施,拿出切实管用的办法,针对性加以解决。着眼食堂招投标、用餐补助等环节的风险隐患,开化制定完善加强中小学食堂管理《工作意见》,规范食堂经营、物资采购、财务管理等制度,整治作风顽疾,堵塞工作漏洞。深化推进“阳光厨房”建设,完善行权事项37条,实现“明厨亮责”用餐安全“一件事”全链条监管。坚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建立常态长效的“校园餐”问题动态预警提醒机制,定期向分管县领导和主管部门发送工作提示单,做到防微杜渐、抓早抓小。
坚持谋实事、务实功、求实效,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开化拓宽监督渠道,把整治“校园餐”实效作为评价职能部门、党员干部实绩的重要参考,开展专项考评,推动健全市场监管、财政、卫健、公安等多部门联动监督体系;坚持开门搞教育,注重群众参与评价党员干部作风,健全“家长陪餐”“两代表一委员”验餐等机制,组建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在全县中小学设置公开意见箱,2024年以来,收集有效问题线索28条,推动整改问题45个。
目前,全县中小学校食堂自主经营率达100%,有效保障全县3.59万名中小学生安全就餐,师生伙食满意率达99.68%。
“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紧盯热点难点,推动集中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力,努力打造更多群众可感可及的新成果。”开化县委相关负责人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