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定会好好读书,长大了也像你们一样帮助别人。”“我知道再多感谢的话都不如用行动来回报帮助过我的叔叔阿姨。”……一封封受资助学生的感谢信,收录在镇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九龙湖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杨阳办公室的文件夹中。
写信的学生中,有人考上了重点大学,有人毕业后回乡当了教师。讲起他们的故事,杨阳高兴而自豪。杨阳的助学经历,是从13年前的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开始的。
那时,杨阳参加了宁波“蜡烛爱心助学站”的志愿服务活动,去奉化大堰走访困难家庭。来到困难家庭学生拳拳家中,杨阳被眼前的景象惊到了:一间木结构的泥瓦房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甚至没有窗户。黑暗的屋内,只有拳拳和他的爷爷奶奶。
“虽然是第一次走访困难家庭,但我没有想到宁波还有家庭这么困难的学生。”拳拳的生活境况,令杨阳心疼不已。怀着“做点力所能及的好事”的初心,杨阳开始了“助学圆梦”之路。
之后,还是一名民警的杨阳,主动加入宁波市公安局镇海分局组建的以青年民警为主的志愿者行动队,结对帮扶困难家庭学生。慢慢地,他的足迹从宁波扩大到云南、四川、湖南、贵州等地。
2018年上半年,杨阳看到了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罗坪乡的任建国老师在网络上发布的一则求助信息,了解具体情况后,他对学生盼盼伸出了援手。
盼盼虽然考取了长沙师范学院的定向委培生。但盼盼的家中遭遇变故,母亲重病需要动手术,奶奶身体不好,家里的收入只能靠父亲外出打工来获取,学费对盼盼家而言是笔巨大开销。拿着录取通知书,对于是否要继续上学,盼盼陷入了两难。
“水泥粉刷的墙面,坑坑洼洼的地面,盼盼的家里比较简陋。但家里的一处墙面却贴满了奖状,她的桌子上还放了一本书,书名是《别在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杨阳和同事在盼盼家看到这一幕时,觉得十分心酸。“不能让懂事的孩子放弃学业。”他向同事介绍了盼盼的情况,发动大家一起帮助她完成学业。
也是这一年,他发起并成立了“蒲公英爱心助学站”,将个人行为转化为团队行动。“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想带动身边更多人一起向困难家庭学生伸出援手。”杨阳说,目前团队里汇集了来自各领域的40多位爱心人士,长期结对帮扶石门县的困难家庭学生,提供每人每年2000元的补助。
“我们的资助标准就2条,学生要有上进心,同时家庭确实贫困。”杨阳告诉记者,被资助学生的老师每学期末会反馈学生的成绩或者表现。
看到学生成绩进步,越来越多人加入爱心助学行列,杨阳越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而这,也是他一直坚持的动力。
7年来,杨阳带领助学站发动了百余名企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会人士等捐资捐物,筹集18万元为一学校宿舍修建浴室,资助困难家庭学生百余人。他还自掏腰包捐赠价值10余万元的衣物、文具、卫生用品等物资。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